《四川安岳卧佛院石窟刻经研究》主要内容包括:石窟刻经的特征分析、刻经类型的建立和分析、涅槃变像和《大般涅槃经》、其他造像和刻经间的关系、《佛说报父母恩重经》概述、《报父母恩重经》录文、卧佛院《报父母恩重经》的特点等。
一、序说
盖一思想之成熟,必有相关经典之结果,放之古今中外,少有例外。经典之流传,或假口耳,或形图画,或资文字,不一而足。其形诸文字者,视书写材料之差异,竹皮树叶、兽皮锦帛、龟骨金器等,每每可见。尤为熟识者,素纸朴石也。
镌文句于石上,名日刻石。其于我国之存在,历史悠久,灿若星河。上古者如秦襄公之《石鼓文》,中古则儒家开石经之先河,继有东来之释家壮其声势。儒典则东汉熹平四年之熹平石经,元魏正始间之正始石经,继之者则李唐开成二年之开成石经、后蜀孟昶之蜀石经、北宋嘉祐祜六年之北宋石经、南宋高宗御书之南宋石经、清乾隆之清石经等;佛典之代表,则以房山石经、灌县之青神山石经、响堂山石窟刻经、安岳卧佛院石窟刻经为冠。其所以为冠者,部类众多,包罗丰富,非他刻之单调可比拟也。至若一经一偈,一颂一名,则举不胜举,数不胜数。
佛教有关刻石之最早者,当是印度阿育王之石刻法敕,乃为推广佛法而颁布之系列法敕,刻诸摩崖,或石柱,或石窟之上。洎白马东来,汉土之佛风日益炽盛,佛经之译写欣欣向荣。此种氛围之下,加以儒家开刻石经之熏染,遂有好事者凿刻佛教文句于石上,所谓汉土佛教刻石之始也。
汉土佛教绵延千数年间,观其刻石,要其内容,约略可分为四类,其一为佛名,现存佛名刻石多见于山东,如山东书院东山佛名“大空王佛”,大寨山佛名“阿弥陀佛”,凤凰山佛名“弥勒佛”、“华光佛”、“佛”,陶山“观世音佛”,东平洪顶山“药师琉璃光佛主”、“大山岩佛”、“式佛/维卫佛/式佛/口弃佛/口口佛/口口含牟尼佛/迦业佛/释迦牟尼佛/弥勒佛/阿弥陀佛/观世音佛/大势至佛/释迦牟尼佛/具足千万光相佛/安乐佛/”等;其二为佛经名,山东银山佛经名“佛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是也;其三为发愿文或题记,多附于刻像造塔之末,其例甚多,兹不详举;其四为最常见之佛经,上举房山石经为典型。
邓星亮,1969年生,男,汉族,湖北广水人。201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文新学院佛教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以佛教文献与敦煌文献为重点,主要进行佛学、古典文献学和古代文学等方面的研究。现任山西大同大学云冈文化研究中心讲师、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四川省杜甫学会会员、韩国东亚人文学会会员。
前言
一、序说
二、课题之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四、本课题研究不足之处
五、本课题拟创新之处
六、基本思路和内容设想
七、研究方法
第一章 石窟刻经的相关概念
第一节 关于石刻文字的几个概念
一、金石学的定义和范围
二、刻石与碑
三、石刻学及其成为专门学科的必要性
第二节 石刻文字的分类
一、刻石分类综述
二、刻石分类刍议及其重要种类“石窟刻经”
第三节 中国佛教刻石
一、中国佛教刻石的历史
二、中国佛教刻石的种类
三、佛教石窟刻经
第二章 卧佛院石窟刻经概述
第一节 安岳卧佛院
一、地理、自然状况
二、历史沿革
三、人文风情
第二节 卧佛院石窟刻经
一、石窟刻经的分布
二、石窟刻经解题
第三节 卧佛院石窟刻经的类型比较
一、石窟刻经的特征分析
二、刻经类型的建立和分析
第四节 卧佛院石窟刻经和摩崖造像的关系
一、涅槃变像和《大般涅槃经》
二、其他造像和刻经间的关系
第五节 刻经与造像的现状调查
第三章 卧佛院石窟刻经版本
第一节 《佛说佛名经》
一、《佛名经》概况
二、卧佛院石窟本《佛说佛名经》
第二节 《佛说报父母恩重经》
一、《佛说报父母恩重经》概述
二、《报父母恩重经》录文
三、卧佛院《报父母恩重经》的特点
第三节 《佛性海藏智慧解脱破心相经》
一、存世诸本的情况
二、卧本《佛性海藏智慧解脱破心相经》
……
第四章 佚经《佛说修多罗般若波罗蜜经》考
第五章 卧佛院石窟刻经的俗字
结语
附录一
附录二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