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是中国近代以来很有影响的词学著作之一。王国维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用崭新的眼光对中国传统文学进行评析,其总结的理论问题在当时新旧两代读者中引起了较大反响,在中国近代文学批评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中国二十世纪著名的诗词美学经典,深受鲁迅、胡适、梁启超、陈寅恪等推崇的国学大师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又字伯隅,晚号观堂(甲骨四堂之一)。他把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继而专攻词曲戏剧,后又转治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王国维被誉为中国近现代重要的美学和文学思想家,是新史学的开山鼻祖,其代表作有《人间词话》、《宋元戏曲考》、《观堂集林》、《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红楼梦评论》、《古史新证》、《曲录》等62种。
卷上 / 001
卷下 / 027
附录 / 045
词曲散论 / 047
人间词话未刊稿、删稿 / 057
人间词甲稿序 / 067
人间词乙稿序 / 069
人间词 / 072
文学小言 / 115
敦煌发见唐朝之通俗诗及通俗小说 / 124
卷上
一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二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归庄图》元何澄纸本水墨纵41厘米横7238厘米吉林省博物院藏
三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四
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五
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则。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六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七
“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杏花图》宋赵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八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九
严沧浪《诗话》谓:“盛唐诸公(应作“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澈(应作“彻”)玲珑,不可凑拍(应作“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应作“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余谓北宋以前之词,亦复如是。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
十
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后世惟范文正之《渔家傲》、夏英公之《喜迁莺》差足继武,然气象已不逮矣。
十一
张皋文谓飞卿之词“深美闳约”,余谓此四字惟冯正中足以当之。刘融斋谓飞卿“精艳(应作“妙”)绝人”,差近之耳。十二
“画屏金鹧鸪”,飞卿语也,其词品似之。“弦上黄莺语”,端己语也,其词品亦似之。正中词品,若欲于其词句中求之,则“和泪试严妆”,殆近之欤。
十三
南唐中主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乃古今独赏其“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故知解人正不易得。
十四
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
十五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
十六
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十七
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十二金钗图》两册清费丹旭绢本设色纵203厘米横27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十八
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词亦略似之。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戚,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
十九
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与中、后二主词皆在《花间》范围之外,宜《花间集》中不登其只字也。
二十
正中词除《鹊踏枝》、《菩萨蛮》十数阕最煊赫外,如《醉花间》之“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余谓韦苏州之“流萤渡高阁”、孟襄阳之“疏雨滴梧桐”不能过也。
二十一
欧九《浣溪沙》词:“绿杨楼外出秋千。”晁补之谓:只一“出”字,便后人所不能道。余谓此本于正中《上行杯》词“柳外秋千出画墙”,但欧语尤工耳。
二十二
梅圣(原误作“舜”)俞《苏幕遮》词:“落尽梨花春事(应作“又”)了。满地斜(应作“残”)阳,翠色和烟老。”刘融斋谓少游一生似专学此种。余谓冯正中《玉楼春》词:“芳菲次第长相续,自是情多无处足。尊前百计得春归,莫为伤春眉黛促。”永叔一生似专学此种。
二十三
人知和靖《点绛唇》、圣俞《苏幕遮》、永叔《少年游》三阕为咏春草绝调,不知先有正中“细雨湿流光”五字,皆能摄春草之魂者也。
二十四
《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晏同叔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意颇近之。但一洒落,一悲壮耳。
二十五
“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诗人之忧生也。“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似之;“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诗人之忧世也。“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似之。
二十六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原作“回头蓦见”),那人却(原作“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二十七
永叔“人间(应作“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直须看尽洛城花,始与(应作“共”)东(应作“春”)风容易别”,于豪放之中有沉著之致,所以尤高。
二十八
冯梦华《宋六十一家词选·序例》谓:“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余谓此惟淮海足以当之。小山矜贵有余,但可方驾子野、方回,未足抗衡淮海也。
二十九
少游词境最为凄惋。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凄厉矣。东坡赏其后二语,犹为皮相。
三十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树树皆秋色,山山尽(应作“惟”)落晖。”“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气象《陶渊明像》明王仲玉纸本设色纵1068厘米横32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皆相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