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一… …………………………………………………………………………… 1
序言二… …………………………………………………………………………… 2
第一章 人性管窥… ……………………………………………………………… 1
1 人:宇宙里的信天游——人性的本体论解读… ………………………… 1
2 人生苦乐逍遥游… ………………………………………………………… 5
第二章 文化透视… ……………………………………………………………… 9
3 文化多维观察… …………………………………………………………… 9
4 华为文化的另类解读… ………………………………………………… 13
第三章 企业形而上学… ……………………………………………………… 17
5 利润是善… ……………………………………………………………… 17
6 再谈利润是善… ………………………………………………………… 20
7 创新生活,兼善天下——论企业经营之“道”… ……………………… 23
8 企业文明与企业发展… ………………………………………………… 27
第四章 治理之道… …………………………………………………………… 32
9 企业集团的历史使命及立命之本… …………………………………… 32
10 战略化、知识化、专业化——浅论现代企业集团公司的职能及…
组织建构… ……………………………………………………………… 35
11 大股东控制的逻辑及其边界的规治——企业治理若干问题浅议… … 38
12 独立董事难以承受中国上市公司治理之重——论独立董事制度与
上市中国公司治理……………………………………………………… 44
13 《劳动合同法》是非谈… ……………………………………………… 57
14 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制度失衡透视——外商投资企业制度的新经
济学视角………………………………………………………………… 61
第五章 理念争锋… …………………………………………………………… 66
15 管理深处是激励………………………………………………………… 66
16 西方管理理论的三重境界……………………………………………… 69
17 为有麾下多才俊,再造今朝黄金台…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方略浅议… ……………………………… 75
18 善于沟通需涵养“软权力”… ………………………………………… 80
19 事实也需雄辩,语言力敌千军………………………………………… 85
20 解读企业的长寿基因…………………………………………………… 88
21 战略——沙场逐鹿的制空权…………………………………………… 91
22 战略竞争,华山论剑…………………………………………………… 94
23 千里之行始于战略合作………………………………………………… 99
24 战略的逻辑……………………………………………………………… 102
25 解读商业模式…………………………………………………………… 104
26 放眼黄金时代,何处是金光大道——通信产业商业模式浅析……… 110
27 “地产+X”商业模式路在何方… ……………………………………… 114
28 创新成就梦想,智慧照亮文明——阿里上市随感…………………… 118
29 华为模式——世界级企业之路………………………………………… 120
30 文化创意地产——驶向诗意栖居的云帆——五矿哈施塔特小镇
观感……………………………………………………………………… 128
31 产业创新——企业的制胜之道——华侨城集团产业创新的启示… … 134
32 创新制胜,战略致远——中天“神话”解读………………………… 137
33 寻求生命的第二曲线…………………………………………………… 141
34 转型发展的逻辑………………………………………………………… 144
35 全产业链竞争与互联网思维…………………………………………… 147
36 资本经营,企业经营的好望角——资本经营浅论…………………… 151
37 盛水载舟,厚德载物——万科集团的资本经营视角………………… 154
38 播下金种子,收获富丽花——雅戈尔投资策略浅谈………………… 158
39 上下左右看名牌………………………………………………………… 162
40 浅谈企业思想力………………………………………………………… 165
41 万达“订单商业地产”及“城市综合体”模式研究………………… 170
42 海洋世界商业模式研究………………………………………………… 178
43 奇迹出于谋划,未来在于庙算——华夏幸福商业模式解读………… 188
44 试看鹏博士与运营商争雄……………………………………………… 194
45 杭州创联——本土创客的一个样本…………………………………… 198
46 解读复星传奇…………………………………………………………… 203
47 亨通光电—永保创客气质……………………………………………… 214
48 烽火通信—机制改革再燃烽火………………………………………… 219
49 长飞再起飞……………………………………………………………… 224
50 硅谷创客………………………………………………………………… 229
51 迪斯尼创意永无眠……………………………………………………… 236
52 小额贷与新金融………………………………………………………… 241
53 关于战略管理的几点认识……………………………………………… 245
第六章 宏观视野… …………………………………………………………… 265
54 治理高房价应正本清源………………………………………………… 265
55 金融风暴,金融扭曲的破坏性矫正——当前金融风暴的成因
及其启示………………………………………………………………… 268
56 经济急剧退潮,谁能主导沉浮——当前宏观调控浅议……………… 274
57 现代文明本质上是商业文明…………………………………………… 278
第一章 人性管窥
1
人:宇宙里的信天游
——人性的本体论解读
关于人的认识是全部社会科学的基础,也是人类社会及其组织机构建设和发展的理论依据。因此,人就成为宗教、哲学乃至经济及管理理论研究探讨的焦点,并形成了众说纷纭的解读。本文对人及其属性进行较为综合性的考察,试图对人性有一个本体论揭示。
一、人的名字叫追求
人是谁?他是一粒尘埃,还是一个精灵?他来到这个世界,是神秘精神力量的一个即兴创作,是自然物质规律运行的一个特殊片段,还是其自己的一个希求?不同的思想流派给出了不同的回答。
基督教认为人是上帝的作品。《圣经》记载:上帝于第六天创造了地球上最初的人——亚当和夏娃,并赋予了亚当和夏娃也即人以思想和欲望。但事实上,人的欲望常常越过上帝的界限,因此,上帝多次“赏善罚恶”,于是有“失乐园”“巴别塔”“诺亚方舟”“摩西十诫”等扭转人类发展方向的历史事件。基督教虽然认为人具有心灵的希求和超越的能力,但却又将其置于神秘的桎梏阴影之下。上帝造人传说虽然具有先验的神秘之美,但也堵塞了深入探讨之路,使关于人的认识永远停留在神话状态。
机械唯物主义者认为,人是物质的一种存在形态,生命就是一种“机械运动”。“生命只是肢体的一种运动,它的起源在于内部的某些主要部分”(霍布斯,利维坦?序言,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年版)。机械唯物主义彻底回到了实实在在的感觉世界,对人进行近距离的观察,对人的物质及物理层面有较为真确的把握,比如人的欲望及其满足等。但是,该理论将人理解为物理的机械运动,否认或贬低人的精神因素的存在及其作用,具有很大的片面性。
唯意志主义主张,“人的全部本质就是意志,人自己就是这意志所显现的现象”(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商务印书馆,1982 年)。唯意志主义关于人的认识摆脱了宗教神秘性和唯物的机械性,强调了人的主动性,对于人之本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正面影响。但其意志是一种无法遏制的和盲目的生命冲动,在现实社会的矛盾冲突中,其人性论最终滑向了痛苦的宿命论的深渊。原因在于,他拒绝承认人所具有的精神理性之光辉。
存在主义认为,人的存在是第一位的,“存在先于本质”。人就是一个存在,没有什么本质。“人就是人。人除了自己认为的那样以外,什么都不是。”(萨特,萨特哲学论文集,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 年4 月,第112 页)。存在主义张扬人的本位,避免了关于人的精神本位或物质本位的矛盾及不足。但其存在与本质相分离的逻辑起点却是完全错误的,存在是具有一定本质的存在,没有内在本质的存在是不存在的,人在其存在的那一时刻起,就应该具有人的根本属性。
后现代主义者认为,人是一个创造性存在物,从而开创了关于人的新的视角。“从根本上说,我们是创造性的存在物,每一个人都体现了创造性的能量,人类作为整体显然最大限度地体现了这种创造性能量”([美]大卫?雷?格里芬著,王成兵译,后现代精神,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年1 月,第223 页)。
无论是单纯从物质或精神的某一角度观察,还是从虚无缥缈的起源进行推演,都犯了分析过度的错误,即分析超过了客观事物统一体的限度,造成了对该事物统一体的分割,这时所得到的已不是该事物本身或其属性,而是其他事物。对事物的认识必须运用综合分析及抽象的方法。综观迄今为止的人类行为及其发展,对错综复杂的人类现象进行抽象概括,我们往往更容易接近关于人的真理。人是宇宙中的一个存在,但却是一种特殊的存在,是一种有自我追求的存在。这种追求不是有机界的刺激反应,也不是动物界生理上的满足,而是人的心灵的希求。人,就是追求。
二、人的本性是自由
人的追求直观的表现为对物质及精神利益的欲望和占有。“世人都说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说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一曲《好了歌》,道出了人们对功名利禄、儿女情长发自骨子里的渴求,同时也显示了一代文学巨匠对世人“执迷不悟”的不解和无奈。
所谓“食色,性也”,我国思想界认为人性就是欲望,并对人性的是非曲直进行了旷日持久的伦理争辩。
荀子认为,人之本性有违“礼仪之道”,故而为恶。“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纵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矣。”(王先谦,荀子集解[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1,性恶篇第二十三,第434 页)。孟子认为,人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总之,人性有“礼仪之道”的取向,因而是善。孟、荀以是否符合“礼仪之道”来证明人性之善恶,是不正确的。因为其所谓“礼仪之道”,仅仅是一定历史阶段社会某一阶层的义利观,受历史及阶级的局限,难以符合或代表人生的真谛。此外,孟、荀善恶论局限于对人性的相对微观的考察,没有将人作为一个整体,放在天地人神及物质与精神的大格局中考虑,不可能对人性根本进行深邃的探究,因而陷入于善恶的纠缠,难以触及人性的本质。人性的微观分析固然必要,但没有宏观探究,无法把握人性之根本。如果将人性整体放在无限宇宙的大环境中,我们就会走出善恶之论的浅滩,看到一个实实在在的人性本体。
与我国人性论者不同,西方思想界则倾向于人性实体的探讨。18 世纪英国哲学家休谟将人的追求进行了横向的展开,展现了人性现象的多样性。他认为人的“野心、贪心、自爱、虚荣、友谊、慷慨、为公的精神”等情感因素,是人类一切行为和企图的泉源(休谟,人类理解研究,商务印书馆,1997 年5月出版)。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对人的追求进行了纵向考察,他认为人的追求依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及自我实现需求五个阶段。生理需要是维持人类自身生存的基本需要,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衣、食、住、行、性的需要。在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人就会产生安全需要,如避免职业病及事故,摆脱失业威胁及某些社会保障的需要。再上一层,是社交的需要,如满足归属感,希望得到友爱等。尊重需要可分为内部尊重及外部尊重。前者指希望自己有实力,后者指对地位、威望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个人的最高需要,要求实现个人抱负,施展才能。马斯洛认为,上述五种需要是按次序逐级上升的。当下一级需要获得满足之后,追求上一级的需要就成为行动的动力了。
西方思想家上述关于人性的研究,将人性植根于人的生理及心理之中,从而可以得出人性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内在规定,它不是来自外部力量的赋予,也无所谓善恶的结论,使我们对人性有一个中正的认识。其次,上述研究考察了人性的种种表现形态及其相互联系,呈现了人性表现的深广维度。然而,迄今为止的西方人性论也有明显不足。首先,不善于从欲望的反面分析和观察人性。所谓欲望的反面,就是指“舍弃”,人无时不在进行“舍弃”的选择和努力。人为什么要“舍弃”呢?无非想摆脱名利之累,以求扩大身心自主空间。其次,主要关注人对外部世界的欲望及占有,关于人对其自身的欲望和要求认识不足。人的自我意识、自我要求先于对外部世界的意识和要求。如人为了应对灾害积存财物,为了增广学识乐于苦读,为了长生不老寻仙访道等。人对其自身的欲望和要求,都可以归结为一点,就是身心自如。第三,考察了人性的诸多现象形态,但没有通过现象的分析发掘出人性的本体内核。休谟认为人既贪心又慷慨,既自爱又他爱;马斯洛认为人的追求依次走过了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及自我实现需求五个阶段,难道人在不同欲望时具有不同的人性?显然不是。人作为一个整体,具有统一的区别于其他物类的特性。透过人的各种欲望及舍弃、外部欲望及内心要求的综合分析,可以发现其统一的推动之源,就是人对自身自主、自如的追求。
人区别于其他物类的特点是,人为一个有自身希求的存在,而其最根本希求就是自主、自如,即自由,一切其他欲望或希求,都是自由希求的延伸或实现途径。由此可推知,人的本性是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