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典:《诗经》便是这诗国之诗的伟大源头。孔子曾说:“不学诗,无以言。”一部文学作品而能由《诗》入“经”,并曾长期位居儒家五经之首,成为古国精神文明的重要代表,这种现象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极为独特的。
2唯美:解读《诗经》里的经典篇目,清新温婉,意境隽永,温暖的文字充满着深情和智慧,千百年了,先民的爱情和生活从来未曾走远过,还在俗世里活着、爱着,唱着他们自己的歌谣。
3深情:全书以爱情为主线,将人世间情爱之种种,如求不得、爱别离、莫失莫忘、相知相惜等情感心理状态娓娓道来;将先民质朴而美好的初心依次呈现。那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都融入人们生活情感中,带着清新的气息,诉说着朴素的深情。
片断一:《关雎》节选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美无言。
《诗经》以一首素朴无华的《关雎》为开端,徐徐打开了人类绚烂悠长绵延千年以至于无穷的情爱画卷。此后,或是浓墨重彩,或是淡笔写意,或是点染,或是工笔,各逞其态,各极其美,却怎么也无法撼动《关雎》——这幅素朴、诚恳的开笔画卷的地位。
它的素朴和诚恳,散发着诱人的气息,让人身不由己地陷入其中,感受着它的宁静与温暖。
也只有这种至诚至简,才能驾驭至繁至复。
几千年前的那名男子,因为目睹了一双关雎的耳鬓厮磨,青春的情愫便不可遏制地萌发了,一道爱情的闪电划破了西周子民原本沉睡粗粝的内心,于是波涛汹涌,于是百转千回,于是第一首情歌随着漂泊的荇菜在古老的河滨荡漾。
汉代的解经者说它写的是“后妃之德”,司马迁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他认为此诗奠定了人道之大伦。我不想将素朴自然的男女之情纳入伦理纲常的之轨,也不想为它罩上神圣的光环,我愿以一颗素朴自然的心来体味它,我宁愿相信它就是一首情歌。
如叶生树梢,如草生堤岸,一切都来得自然而然。
他从容地爱了。因目睹“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之欢悦,他便萌发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情愫,带着青春的逼人气息,带着原始的真诚憧憬,他陷入了对伊的单恋之中。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荇菜左右流之,漂泊不定。像极了那个神秘却又散发着无法抗拒之魅力的窈窕淑女。他想靠近她,她却瞻之在此,忽焉在彼。距离产生了美,憧憬让他无法平息内心的狂热,寤也求之,寐也求之,夜复夜兮,旦复旦,青春的追逐。迈开的步伐,径自循着伊人的芳踪,她是他的指南针。
片断二: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倾筐
她在采卷耳的时候,想起了远在天涯的丈夫。
她想象他上山了,过冈了,马病了,人疲了。
想象他自斟自酌,聊以消忧。想象他自叹自怜,无可奈何。
满山遍野的卷耳,一如无处不在的相思。一叶一叶的青白,一叶一叶的相思。
一叶是他的英姿,一叶是他的颓丧。
一叶是羁旅的孤苦,一叶是酒醉的忧伤。
一叶是前路茫苍苍,一叶是乡关在何方。
相思无尽,则顷筐不满。
思念是一种很玄的东西,如影随形。
它无处不在,在采卷耳的女子眼里,一叶叶的卷耳,就是一叶叶的相思。在浣沙女子的眼里,它在长满青苔的青石板上发了芽。在朴素的村妇眼里,它在“日之夕矣,牛羊下括”的晚归图里。鸟儿归巢了,牛儿下山了,羊儿也要回圈了,远在天涯行役的君子呢,是不是也应该像这鸟儿、牛儿、羊儿一样,回家了?
这是古典女子古典式的相思。
思妇与征夫,此与彼,隔着遥远的时空,在遥遥呼应着。
在孤身逆旅中最易感怀人生,因为说到底,人生在世也无非是孤身逆旅罢了。聚散乃人生寻常事,却也足堪叹息。最可叹的是散时视为寻常,不料而聚无日,一别竟成永诀。或者青春相别,再见时皆已白头,彼此如同一面镜子,瞬间照出了岁月的无情流逝。
我们无法设想女子等待的结局是什么,只知道,这份相思情,地老天荒。
习惯了等待,习惯了相思,却怎么也无法习惯你不在身旁。
你在,一切都好。
卷耳,又名苍耳,性凉,苗可食。
但愿这一剂清凉,能平和离人因相思而翻滚煎熬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