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论
凡赝书之作,情状至繁;约而言之,殆十数种。
有伪作于前代而世率知之者,风后之《握奇》,岐伯之《素问》是也。有伪作于近代而世反惑之者,卜商之《易传》,毛渐之《连山》是也。
有掇古人之事而伪者,仲尼倾盖而有《子华》,柱史出关而有《尹喜》是也。有挟古人之文而伪者,伍员著书而有《越绝》,贾谊赋鵩而有《鹖冠》是也。
有传古人之名而伪者,尹负鼎而《汤液》闻,戚饭牛而《相经》著是也。有蹈古书之名而伪者,汲冢发而《师春》补,《梼杌》纪而楚史传是也。
有惮于自名而伪者,魏泰《笔录》之类是也。有耻于自名而伪者,和氏《香奁》之类是也。
有袭取于人而伪者,法盛《晋书》之类是也。有假重于人而伪者,子瞻《杜解》之类是也。
有恶其人,伪以祸之者,僧孺《行纪》之类是也。有恶其人,伪以诬之者,圣俞《碧云》之类是也。
有本非伪,人托之而伪者,《阴符》不言三皇而李筌称黄帝之类是也。有书本伪,人补之而益伪者,《乾坤凿度》及诸纬书之类是也。
又有伪而非伪者,《洞灵真经》本王士元所补而以伪亢仓,《西京杂记》本葛稚川所传而以伪刘歆之类是也。又有非伪而曰伪者,《文子》载于刘歆《七略》,历梁隋皆有其目,而黄东发以为徐灵府;《抱朴》纪于勾漏本传,历唐宋皆志其书,而黄东发以非葛稚川之类是也。又有非伪而实伪者;《化书》本谭峭所著而宋齐丘窃而序传之,《庄注》本向秀所作而郭子玄取而点定之之类是也。(二说尚难信:谭事仅羽流所述;向子期与嵇、阮诸文士友而绝不为言;姑据前人载此。)
又有当时知其伪而后世弗传者,刘炫《鲁史》之类是也。又有当时记其伪而后人弗悟者,司马《潜虚》之类是也。(《潜虚》,司马公属草未成,后人赝补行世,见朱紫阳《语录》,黄东发《日钞》。世以数学,无辩其非是者。)
又有本无撰人,后人因近似而伪托者,《山海》称大禹之类是也。又有本有撰人,后人因亡逸而伪题者,《正训》称陆机之类是也。
右诸伪书外,又有此十余种,世或以非伪而信之,或概以伪而疑之,皆弗深考故也。余故详为别白,俾撰者弗湮其实,非撰者弗蒙其声,于经籍或有补云。
连山易
《连山易》十卷,见《唐艺文志》。案班氏六经首《周易》,凡夏、商之《易》绝不闻。隋牛弘购求宇内遗书至三十七万卷,魏玄成等修《隋史》,晋、梁以降亡逸篇名无不具载,皆不闻所谓《连山》者。而至唐始出,可乎?《北史·刘炫传》:“隋文搜访图籍,炫因伪造《连山》及《鲁史记》上之。”马端临据此,以为炫作;或有然者。盖炫后事发除名,故《隋志》不录,而其书尚传于后:开元中盛集群书,仍入禁中耳。郑渔仲谓此书当时不存,则宋世已无可考;今亦未能必其炫也。(《归藏》今亦不传,故二书惟论其大概,不能致详。)
归藏易
《归藏易》十三卷,晋太尉参军薛贞,唐司马膺各有注。案《七略》无《归藏》;晋《中经簿》始有此书;《隋志》因之;至宋,仅存《初经》《齐母》《本蓍》三篇。郑渔仲以为“其文质,其义古,后学以其不文则疑而弃之。《连山》所以亡者,要当复过于此。”噫,《连山》,夏易也;《归藏》,商易也。《禹贡》之文,千古叙事宗焉,《商书》简洁而明肃,或有过于周者:孰谓夏殷之文不郁郁也!《隋志》称此书惟载卜筮,不类圣人之旨;盖唐世固疑其伪。若郑以晚出为辩,则马端临之说尽之矣。(薛贞,晋人,载于《隋志》;郑以为隋人,亦误。五经,《易》最多依托,以卜筮易于传讹也。)
子夏易
《子夏易》十卷:陈振孙云:“《汉志》无卜氏易;至《隋志》始有《子夏易》二卷,其为依托甚明。且隋唐时已残缺,宋安得有十卷,其经文、彖、象、爻辞,俱用王弼本;又陆德明所引隋《子夏易》语,今本十卷中皆无之:岂直非汉世书,并非隋唐之旧矣。”余案,《子夏易》载《通考》者今亦不传。据陈氏所论推之,当是汉末人依托,至隋残缺,唐宋人复因隋目,取王氏本伪撰此书;正犹《乾坤凿度》本汉世伪撰,至隋唐亡逸,宋人复伪撰以行,伪之中又有伪者也。(晁景迂以此书张弧撰。案,弧唐大理评事,今有《素履子》传于世,晁岂误记此耶?)
乾凿度·乾坤凿度
《周易·乾凿度》二卷,又《乾坤凿度》二卷,今合为一,实二书也。《乾坤凿度》称黄帝撰,而《乾凿度》皆假孔子为言,其伪固无容辩说;然亦匪《凿度》本书也。案诸纬,《汉艺文志》绝不经见,《隋志》始备详之。盖哀、平末其端已兆;光武《赤伏》定基,魏晋以还,禅受亡不援藉符命。自隋文禁绝,其目犹数十家。宋世但七纬,传说者咸以好事掇拾类书补缀而成,非汉魏之旧。今七纬又仅《凿度》传,余读之信矣。王子充《丛录》所见正同,则元末已亡久也。(是书余尚疑为近人掇拾者;《读黄氏日钞》,详载其言,政与今传本合,乃信其为宋世书。)
《乾凿度》曰:“求卦主岁术,常以太岁为岁纪。岁七十六为一纪,二十纪为一蔀首。即置积蔀首岁数,加所入纪岁数,以三十二除之;不足除者,以《乾坤》始数二卦而得一岁末算,即主岁之卦也。”案此条见《后汉·黄琼传》注中,盖非宋人伪撰者;要之,亦魏晋之文也。
又《乾坤凿度》云,“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离,故曰浑沦。浑沦者,言万物相浑成而未相离,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故曰易也。易变而为一;一变而为七;七变而为九。九者,气变之究也,乃复变而为一。一者,形变之始。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右俱《凿度》中孔子所云,实全写《列子·天瑞》一节,稍增损数字,遂不成语言。又《列子》“重浊者下为地”之后,有“冲和气者为人,故天地含精,万物化生”三语,意乃完足;今刬去后三语,而以“物有始,有壮,有究,故三书成《乾》”接之,文义顿断缺,可笑。盖《元包》《洞极》之类,犹是稍能文者所为;此特荒陋俚儒伪撰耳。然《三坟》又出此下矣。
谶纬诸书
谶纬之说,盖起于河洛图书。当西汉末,符命盛行,俗儒增益,舛讹日繁。其学自隋文二主禁绝,世不复传。稍可见者,惟类书一二援引及诸家书目具名而已,而往往纪载不一。因参考异同,尽录以资博雅。且俾知书亡已久,即好事家藏,秘本间见,皆伪中之伪,无万一足征也。《易》则《稽览图》《乾凿度》《坤灵图》《通卦验》《是类谋》《辨终备》《乾坤凿度》《京房易钞》《乾元叙制》。《书》则《尚书纬》《尚书中候》《璇玑钤》《考灵曜》《帝命验》《运期授》。《诗》则《含神雾》《推度灾》《纪历枢》。《礼》则《含文嘉》《稽命征》《斗威仪》《礼记默房》。《乐》则《动声仪》《稽耀嘉》《叶图征》。《春秋》则《元命包》《演孔图》《文耀钩》《运斗枢》《感精符》《合诚图》《考异邮》《保乾图》《汉含孳》《佐助期》《握诚图》《潜潭巴》《说题辞》。《论语》则《论语摘辅象》《撰考谶》。《孝经》则《孝经纬》《孝经杂纬》《孝经内事》《古秘援神》《句命决》《援神契》《元命包》《左右握》《左右契》《雌雄图》《分野图》《弟子图》《口授图》《应瑞图》。《太平御览》又有《书·帝验期》《礼·稽命曜》《春秋·命历序》《孝经·威嬉拒》等。然隋世所存仅十之三。马氏《通考》止《易纬》数种,晁陈俱斥为伪书;今惟《乾坤凿度》行世:盖《易纬》又几尽矣。
纬书,《太平御览》又有《易卦·统通图》《尚书·钩命决》《礼记·稽命曜》《春秋·命历序》,又《河图·括地象》《河图·稽命曜》《河图·挺辅佐》《河图·帝通纪》《河图·录运法》《河图·真钩》《河图·著命》《河图·矩起》《河图·天灵》《河图·秘征》《河图·玉版》《洛书·录运法》《洛书·稽命曜》等。寻其命名,亦《易纬》之类。第《御览》所引用亦甚希,而诸史艺文志,马郑《经籍》略,并其名皆无之。盖自唐已亡;高士廉等编《文思博要》,或缀拾于宋齐诸类书中;《御览》又得之《博要》诸书中;决非宋初所有也。
《乾坤凿度》所载《纬书太古文目》,有《元皇介》,次《垂皇策》,次《万形经》,次《乾文纬》,次《乾凿度》,《坤凿度》,次《考灵经》,次《制灵图》,次《河图八文》,次《希夷名》,次《含文嘉》,次《稽命图》,次《坟文》,次《八文》,次《元命包》,共一十四纬。今见于类书者,惟《含文嘉》《元命包》《乾坤二凿度》而已。《垂皇策》《乾文纬》《乾坤二凿度》,说《易》者也。《含文嘉》则《礼》。而《元命包》,《春秋》《孝经》皆有之,不知何者在先;而卫元嵩《易元包》,则又因是命名者也。今《乾坤凿度》全书存,其理欲深而甚浅,其文欲怪而甚庸。其他杂见类书者往往不相远也。
《坤凿度》又有《地灵母经》《含灵孕》(见注。)《易灵纬经》。又《洛书》有《灵准听》,又《地形经》,又《制灵经》。甚矣其名之众也!盖此又宋世伪撰《乾坤凿度》者依仿《御览》所存诸目创立新题,故尤可笑。近关中胡氏《野谈》首集诸纬书名仅十三二,乌伤王氏《丛录》直据《隋志》及《通考》亦不能详:余故备录之以资好事,噫,昔之伪撰者,彼既已滥用其心,而余又穷搜其目,得无以五十步笑百步哉!曾巩氏曰:“欲使天下之毋惑其说,莫如大明其说之非而放之。”余之意其亦犹是已矣!
纬书名义率不可通晓。今据《乾坤凿度》,录其一二有注释者于左;自余可以例推。昔人云:“以艰深之词文浅易之说。”但观其名,无事开卷矣。(有撰人者并附。)
《乾坤凿度》(圣人凿开天路,显彰化源也。庖牺者。)
《钩命决》(天地失序,必有沮泄,用阴阳钩治之也。女娲著。)
《乾凿度》(圣人顺乾道浩大,以天门为名也。)
《坤凿度》(太古变乾之后,次凿坤度,作为是书。)
《地灵母经》(女娲著。)
《易经纬》(炎帝皇帝著。又黄帝作《易八坟》。)
世率以“谶”“纬”并论。二书虽相表里而实不同,“纬”之名所以配“经”,故自《六经》《语》《孝》而外无复别出;《河图》《洛书》等纬皆《易》也。谶之依附《六经》者,但《论语》有谶八卷,余不概见。以为仅此一种;偶阅隋《经籍志》注附见十余家,乃知凡谶皆托古圣贤以名其书,与纬体制迥别。盖其说尤诞妄,故隋禁之,后永绝,类书亦无从援引,而唐宋诸藏书家绝口不谈。以世所少知;附其目于此:
《孔老谶》十二卷。
《老子洛河谶》一卷。
《尹公谶》四卷。
《刘向谶》一卷。
《杂谶书》二十九卷。
《尧戒舜禹》一卷。
《孔子王明镜》一卷。
《郭文金雄记》一卷。
《王子年歌》一卷。
《嵩山道士歌》一卷。
又有以纬候并称者,今惟《尚书·中候》见目中,他不可考云。
《茅山志》引《河图·要元篇》云:“句金之坛,其间有陵;兵病不起,洪波不登。”又曰,“乃有地脉,土良水清,句曲之山,金坛之陵;可以度世,上升曲成。”《要元篇》盖汉世谶书,《后汉书志注》不载其目,仅见此焉。在杨氏《谈苑醍醐》所记。以用修语,余未敢深信。然他无可考,姑录此以广异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