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国英雄:刘永福(青少版)》主题鲜明,思想深刻,情节生动,文字优美,通俗易懂,适合青少年学习和阅读,可以说是青少年学习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生动教材。
每次看中国地图,我都深为祖国的地大物博、山河壮美和历史悠久自豪。中华民族是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这个过程充满了血与火的战斗、生与死的考验。明清两朝,由于国势衰微,国家陷入灾难深重、任人宰割的境地,多次受到侵略者的肆意欺凌、掠夺和瓜分。国家饱经外患而仍生生不息,是人民群众团结战斗、奋力反抗的结果,在这救亡图存的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卫国英雄。这些英雄人物面对“山河破碎风飘絮”,不畏强敌,挺身而出,带领人民群众拿起武器,保家卫国,这才使得国家一次次转危为安、化险为夷。敢于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奋勇杀敌,舍生取义,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这是真英雄的写照。面对侵略敢于战斗,面对强敌敢于亮剑,方显英雄本色。卫国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中华民族不可侮,中国人民不可欺。
我们都有一个梦,名字叫“中国梦”。目前,全国人民正并肩携手走在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康庄大道上。少年强则国家强,我辈少年当自强。中国梦的实现需要青少年学习英雄精神,接力团结奋斗。卫国英雄的浩然正气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卫国英雄的光辉事迹彪炳千秋,催人奋进。卫国英雄英勇善战、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为青少年所敬仰。当代青少年有幸生活在我国几十年没有战争的和平环境中,但是,千万不要因此觉得天下太平。环视周边安全,需要高度警惕,不能掉以轻心。我国国土尚未完全统一,台湾一直孤悬海外,没有回归祖国。目前,台湾政权轮替后,岛内分裂势力更加猖獗,两岸和平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变数。同时,从东海到南海,从钓鱼岛到永暑礁,我国主权受到域内外的多方挑衅和侵犯。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何况今日之周边战云密布。在国家安全环境复杂的新形势下,用历史告诉现实,引导青少年弘扬前辈英雄戍边卫疆、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既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廖宗麟,1940年生,原广东海洋大学教授。著有《抗法名将刘永福》《中法战争史》《国门砥柱冯子材》等。
第一章 黑虎出山
第二章 席卷法军的黑旗旋风
第三章 筹防,在被抛弃的台湾
第四章 “求刘大帅救救台湾”
第五章 人心向背,壮士殉国
第六章 抗日虽然失败,旗军士气不败
附录
刘永福年谱简编
《卫国英雄:刘永福(青少版)》:
刘永福闻知黄崇英率兵前来,见他们人多势众,难以抵敌,于是决定委曲求全,以退为进,遂派人携带厚礼前去迎接黄崇英。黄崇英在吴阿忠部下时曾与刘永福共事,地位已远远高于刘永福,入越后扩大的人马又是黑旗军的十多倍,很自然就以大头目自居,却不知刘永福已不再是昔日那种落魄无依时的角色。刘永福一是不再甘心扮演受别人呼来喝去,跟随鞍前马后的二、三流人物;二是心中并不佩服黄崇英,没有把他看成是可以打开局面的雄图大略的领袖;三是前十年追随农民军备将领转战各地,最后落得个粮饷无着、安身不得的窘困结局,也使他感到农民军已在走下坡路,自己需要另闯一条路出来。因而就打定主意要和黄崇英分庭抗礼,一决高低。只是目前迫于对方人多势重,只得暂时虚与委蛇,装出一副服帖顺从的样子,其实却是貌合神离,对黄崇英处处提防,时时戒备,终至公开为敌,刀兵相见。一天夜晚,刘永福得到黄崇英军出动的消息,认为是来偷袭黑旗军,便先发制人,抢先向黄崇英军发动进攻,黄崇英猝不及防,被刘永福杀得丢盔弃甲,死伤惨重。以后,双方又交手几次,互有胜负。最后,黄崇英坚持不住,只得丢下辎重,带领残兵败将逃回河阳。
保胜原是红河的洪水冲刷出的一大片河滩地,河滩地的靠边处则是一片坡度不大的丘陵,由于它远离山西等边境城市,加上地理环境不是很好,所以,开始时并没有多少越南人在那里居住。何均昌虽然占据保胜已有一段时间了,但也没有搞多少建筑。所以只有稀拉拉的几间竹篱房屋,连一条整齐的街道也没有。进驻之始,一些黑旗军将士甚至有些沮丧:“这不就是一片荒滩吗?怎么住人啊!”可刘永福却感到十分欣喜:没有越南人居住,正好招募中国人来开垦种地;没有房子,正好按照我们中国的习惯,建筑我们中国风格的房子。有了这个想法,他马上召集大小头目商议,统一大家的认识,最后决定大量召集溃退入越的农民军余部,鼓励每个黑旗军将士娶妻生子,无论婚否,都可以将亲友带来保胜,黑旗军除帮助他们建造房屋外,还无偿拨给田地让他们耕种。总之,在尽量短的时间里,把保胜开发成一个繁荣富庶的中国式的聚居地,不但安置黑旗军将士及其家属,还要建设成为黑旗军牢固的后勤基地。
当时,为了追剿溃败入越的农民军首领吴阿忠、黄崇英,清政府命广西提督冯子材率兵入越作战。1869年七月,吴阿忠在北宁中弹受伤,不久后死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