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读人群 :大众读者 1. 入藏士兵的青春是狂沙、风雪、枪声、血泪——读懂西藏不为人知的一面。
2. 数十年前的西藏,质朴得让人流泪。数十年前的西藏往事,纯真得让人感动。
3. 作者用图片、歌词与文字,讲述一段段不为人知的西藏往事。
4. 真实还原一个容易被误解的团体——文艺兵。他们曾经跋山涉水,历经风霜;他们曾经在泥泞中翩翩起舞,在风雨中放声高唱。
序
西藏军区政治部主任李文平少将
西藏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部分。然而,由于解放前长期政教合一的封建专制统治,以及近代帝国主义的入侵践踏,这个雄伟广袤、美丽神奇的地方,一度处于社会落后、政治黑暗、民众贫苦、边防空虚的状况。二战结束后,世界局势趋向总体安定,但西藏并未随之获得安宁和新生。早就觊觎这一战略要地的西方帝国主义势力,为使西藏成为其遏制社会主义阵营的战略前沿,加紧策划和推动“西藏独立”。西藏再次面临被外敌染指、从祖国分离的危险,及时、彻底解决西藏问题,历史地摆在了中国共产党人面前。
1950年初,党中央、毛主席审时度势,果断做出进军西藏、经营西藏的重大决策,以原二野十八军为主力的十万大军奉命向西藏挺进,拉开了全面解决西藏问题的序幕。在英雄的进藏驻藏部队中,在长期的解放西藏、建设西藏、保卫西藏的伟大而艰苦的征途上,一个特殊的群体,成百上千的文艺工作者,和其他指战员一道行军战斗、开荒生产、参训执勤,和各族群众同吃同住、坦诚相交、真情互助,在积极投身西藏解放和建设伟大事业的进程中,创造并弘扬了伟大的“老西藏”精神。他们用高昂的革命激情和多彩的文艺作品,生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我军的性质宗旨本色,广泛传播党的声音和党中央对西藏人民的深切关怀,充分展示我军的良好形象和作风,热情讴歌英模事迹和军民情谊,极大地丰富了部队生活,鼓舞了官兵斗志,密切了军民关系,促进了民族团结,为推动西藏发展、维护西藏稳定作出了独特的重要贡献。无论是在艰难困苦的进藏征途中,还是在豪气冲天的筑路工地上;无论是在平叛制乱的激烈斗争中,还是在民主改革的激情岁月里;无论是在枪林弹雨的对敌作战中,还是在风雪弥漫的千里边防线……到处都有他们活跃的身影和激情的演出,有他们不懈的奋斗和执着的坚守,有他们对青春年华、生命健康的牺牲奉献和对炽烈爱情、揪心亲情的隐忍克制。他们既是用激越铿锵、优美质朴的部队文艺,激励广大官兵面对险恶环境艰苦奋斗、英勇战斗的活性因子,又是用党的先进思想和社会主义进步文艺,开启藏族群众心灵之窗,荡涤旧西藏腐朽思想的文明使者;既是我党我军巩固西藏边防、推动西藏发展伟大进程的亲历者、见证者,又是自觉从丰厚的现实生活和藏族文化中汲取营养,积极推动部队文艺工作创新发展的开拓者、创造者。他们用高度的政治热情、执着的艺术追求和艰辛的工作实践,书写了这份独特的驻藏部队文艺史,是波澜壮阔的西藏现当代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倍加珍惜、传承弘扬!
《雪域红飘带》一书,就是这样一部忠实记录十八军暨西藏军区历代文艺工作者,65年薪火相传、团结奋斗之光辉历程的纪实作品。作者历时9年,遍寻第一代进藏部队文艺老战士及其亲属,深入西藏军区部队并联系有关整编部队和退役人员进行调查采访,广泛收集资料,反复征求意见,五易其稿,终于成书。打开此书,杨星火、罗念一、李俊琛、翟俊杰……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便跃入眼帘;《叫我们怎能不歌唱》《洗衣歌》《一个妈妈的女儿》……一曲曲经典的旋律便回响耳畔;官兵用皮大衣铺成的雪地舞台、毛主席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香港维多利亚港湾的世纪联欢……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便震撼心灵。掩卷凝思,牛粪火堆旁的埋头创作,官兵簇拥中的激情高歌,冰冻土台上的翩翩起舞……一个个涌动的形象纷至沓来、挥之不去。那一支支精干的文艺小分队,犹如飘飘红绸,穿梭于冰山雪岭,唤醒那千年沉寂,点染这如画江山;一场场精彩的慰问演出,有如星星之火,闪耀在亘古荒原,温暖着高寒极地,点燃了现代之光。可以说,《雪域红飘带》既是一份重要的边疆部队文艺工作史料,更是一部新一代西藏边防军人立身履职的德育教材。阅读此书,或为西藏奇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风情所惊叹,或为历代驻藏官兵忠诚豪迈、英勇无畏、坚毅乐观的精神意志所感佩,或为藏族群众的淳朴淡然、哨所官兵的单纯可爱、文艺战士的激情四射所感染,都将不枉费时、大有裨益!
愿《雪域红飘带》同读者早日见面!
序
西藏军区政治部主任李文平少将
西藏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部分。然而,由于解放前长期政教合一的封建专制统治,以及近代帝国主义的入侵践踏,这个雄伟广袤、美丽神奇的地方,一度处于社会落后、政治黑暗、民众贫苦、边防空虚的状况。二战结束后,世界局势趋向总体安定,但西藏并未随之获得安宁和新生。早就觊觎这一战略要地的西方帝国主义势力,为使西藏成为其遏制社会主义阵营的战略前沿,加紧策划和推动“西藏独立”。西藏再次面临被外敌染指、从祖国分离的危险,及时、彻底解决西藏问题,历史地摆在了中国共产党人面前。
1950年初,党中央、毛主席审时度势,果断做出进军西藏、经营西藏的重大决策,以原二野十八军为主力的十万大军奉命向西藏挺进,拉开了全面解决西藏问题的序幕。在英雄的进藏驻藏部队中,在长期的解放西藏、建设西藏、保卫西藏的伟大而艰苦的征途上,一个特殊的群体,成百上千的文艺工作者,和其他指战员一道行军战斗、开荒生产、参训执勤,和各族群众同吃同住、坦诚相交、真情互助,在积极投身西藏解放和建设伟大事业的进程中,创造并弘扬了伟大的“老西藏”精神。他们用高昂的革命激情和多彩的文艺作品,生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我军的性质宗旨本色,广泛传播党的声音和党中央对西藏人民的深切关怀,充分展示我军的良好形象和作风,热情讴歌英模事迹和军民情谊,极大地丰富了部队生活,鼓舞了官兵斗志,密切了军民关系,促进了民族团结,为推动西藏发展、维护西藏稳定作出了独特的重要贡献。无论是在艰难困苦的进藏征途中,还是在豪气冲天的筑路工地上;无论是在平叛制乱的激烈斗争中,还是在民主改革的激情岁月里;无论是在枪林弹雨的对敌作战中,还是在风雪弥漫的千里边防线……到处都有他们活跃的身影和激情的演出,有他们不懈的奋斗和执着的坚守,有他们对青春年华、生命健康的牺牲奉献和对炽烈爱情、揪心亲情的隐忍克制。他们既是用激越铿锵、优美质朴的部队文艺,激励广大官兵面对险恶环境艰苦奋斗、英勇战斗的活性因子,又是用党的先进思想和社会主义进步文艺,开启藏族群众心灵之窗,荡涤旧西藏腐朽思想的文明使者;既是我党我军巩固西藏边防、推动西藏发展伟大进程的亲历者、见证者,又是自觉从丰厚的现实生活和藏族文化中汲取营养,积极推动部队文艺工作创新发展的开拓者、创造者。他们用高度的政治热情、执着的艺术追求和艰辛的工作实践,书写了这份独特的驻藏部队文艺史,是波澜壮阔的西藏现当代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倍加珍惜、传承弘扬!
《雪域红飘带》一书,就是这样一部忠实记录十八军暨西藏军区历代文艺工作者,65年薪火相传、团结奋斗之光辉历程的纪实作品。作者历时9年,遍寻第一代进藏部队文艺老战士及其亲属,深入西藏军区部队并联系有关整编部队和退役人员进行调查采访,广泛收集资料,反复征求意见,五易其稿,终于成书。打开此书,杨星火、罗念一、李俊琛、翟俊杰……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便跃入眼帘;《叫我们怎能不歌唱》《洗衣歌》《一个妈妈的女儿》……一曲曲经典的旋律便回响耳畔;官兵用皮大衣铺成的雪地舞台、毛主席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香港维多利亚港湾的世纪联欢……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便震撼心灵。掩卷凝思,牛粪火堆旁的埋头创作,官兵簇拥中的激情高歌,冰冻土台上的翩翩起舞……一个个涌动的形象纷至沓来、挥之不去。那一支支精干的文艺小分队,犹如飘飘红绸,穿梭于冰山雪岭,唤醒那千年沉寂,点染这如画江山;一场场精彩的慰问演出,有如星星之火,闪耀在亘古荒原,温暖着高寒极地,点燃了现代之光。可以说,《雪域红飘带》既是一份重要的边疆部队文艺工作史料,更是一部新一代西藏边防军人立身履职的德育教材。阅读此书,或为西藏奇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风情所惊叹,或为历代驻藏官兵忠诚豪迈、英勇无畏、坚毅乐观的精神意志所感佩,或为藏族群众的淳朴淡然、哨所官兵的单纯可爱、文艺战士的激情四射所感染,都将不枉费时、大有裨益!
愿《雪域红飘带》同读者早日见面!
西藏!西藏!
1950年1月10日,重庆曾家岩,刘伯承对十八军军长张国华、政委谭冠三等几名主要领导说:“党交给你们一个非常重要、非常艰巨、非常光荣的任务。党中央、毛主席决定由十八军担任解放西藏的任务!”
夜色沉沉,一道强大的灯光撕裂北国的夜空,火车的嘶鸣打破夜空的宁静。
1949年12月,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第一次访问苏联,与斯大林会面,两个大国领袖的一举一动,牵动着世界每一根敏感的神经。
在开往莫斯科的专列上,彻夜不眠的毛泽东,正伏案阅读《历代舆地图》。祖国大陆只剩下西藏没有解放了!毛泽东点燃一支烟,缓缓地站起身来,透过窗外的茫茫夜色,望向远方。一片神奇的大地慢慢隆起,占据了伟人的心。西藏那风雨飘摇的历史脉络,在他的思绪中清晰地呈现开来。
公元13世纪中叶,西藏并入元朝版图,从此便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部分。1840年鸦片战争后,英帝国主义势力先后于1888年、1903年武装入侵西藏。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也企图插足西藏,不断派出代表团入藏四处活动。印度1947年独立后,承袭英国在西藏的殖民利益,继续在亚东、江孜驻军,尼赫鲁更幻想有一个“西藏国”作为印中之间的缓冲地带。1949年,随着解放战争迅速推进,西藏地方当局进一步勾结帝国主义势力,制造了“驱汉事件”。
夜长梦多!进军西藏,宜早不宜迟!
此时的莫斯科大雪飞扬。1950年1月2日,毛泽东致电中共中央、彭德怀并转邓小平、刘伯承、贺龙:向西藏进军及经营西藏的任务,应确定由西南局担负,使用一个充足的军或4个师共约4万人左右的兵力,迅速占领打箭炉(康定),以此为基地,分两路推进至西康西藏的接境地区……①
1月8日,刘、邓自重庆复电,完全赞同毛主席的意见。并称:“拟定以二野十八军担任入藏任务,以张国华为统一领导的核心。”
1月10日,毛泽东再度致电中央并转刘、邓、贺,同意他们的执行计划。这一天,十八军军长张国华、政委谭冠三等几名主要领导,也从泸州赶到重庆,听取刘、邓的指示。
重庆刚解放不久。在曾家岩,刘伯承会见了大家。他说:“小平同志有重要会议,让我和同志们见面。”
谈话中,他带着浓重的四川口音问张国华:“你没有40岁吧!”
张国华答道:“36岁!”
“好啊,很年轻嘛!按虚岁是属兔的,兔子灵活,跑跳很得行,特别是爬山。”刘伯承说完,又把脸转向谭冠三:“这里除了我和你稍大些,他们都是三十来岁的年轻人嘛!朝气蓬勃,手脚灵活,又都是红军时期的,准备叫你们挑重担了。”
“你下命令吧!”张国华爽快地说。
“党交给你们一个非常重要、非常艰巨、非常光荣的任务。党中央、毛主席决定由十八军担任解放西藏的任务!”刘伯承一连用了三个“非常”。
张国华、谭冠三立即表示:“我们坚决完成任务!”
五天之后,刘伯承、邓小平接见了十八军师以上领导干部。刘伯承部署了进军西藏的军事行动后,一向寡言的邓小平站起身来,凝视着中国地图上的西藏版图,掷地有声地说:“解放西藏,要靠政策走路,靠政策吃饭,军事和政治协同解决。要在西藏站稳脚跟,当务之急要解决公路的修建问题。”
至此,进军西藏、解放西藏的任务,便正式赋予了十八军。
此时的十八军,正忙碌于接管川南的各项任务。张国华已被任命为川南行署主任,谭冠三为自贡市委书记,王其梅担任泸州市军管会主任,大批干部被分别派往川南各地担任职务。初春的川南,翠竹青青,田舍依依,饱经风霜的十八军将士早被这个秀美如画的地方深深地迷住了。连年征战,不少中下级干部、战士久被耽误的婚姻、家庭等诸多问题,也有望在这里得到解决了。
然而,进军西藏的消息,很快便风一般刮遍了十八军,也吹到了文工团。官兵们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对大家来说,西藏压根就是一个和自己不相干的地方,偏远荒凉、冰天雪地、空气稀薄、野蛮落后……除了这些恐怖的字眼,在许多人脑子里只是一片空白。
“十八军过去吃的苦最多,这次又去西藏,上级不公平!”
“西藏,西藏,一辈子连老婆都娶不上!”
“西藏人烟稀少,不毛之地,让我们去干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