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临床营养学的理论,结合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食疗学,以及国内外现代医学等理论,介绍了营养素对人体的功能要点、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日常饮食中如何科学地食用各类食物、运用营养学这门科学进行科学养生,在防治各类疾病中占有*其重要的地位。
本书上篇生命的基础,*一章介绍了生命的起源,包括生命的特征与结构、生命的活动规律、营养素是构成生命的物质,包括水、热量、蛋白质、脂类、糖类、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第二章介绍了各类食物营养有效食用与食疗、食物的开发、食物的相辅相克。下篇生命的质量,第三章介绍了营养与健康,包括人体各系统保持机体动态平衡、饮食结构、饮食方式、食品安*、时间营养、大脑营养、行为营养、性功能营养、美容营养;不同年龄阶段的营养的调节,包括老年、儿童、妇女。第四章介绍了疾病的营养防治,包括人体各个系统疾病、外科手术及营养支持等。第五章介绍了各种治疗膳食指导。查询了国内外大量资料,同时总结了几十年临床经验,详细阐述了饮食营养的基础知识与实践方法。希望可供广大民众、临床与营养工作者阅读与参考。
本书以丰富翔实的资料集科学性、趣味性、实用性为一体,详细阐述了八大系统常见疾病特征与日常饮食营养的关系,内容贴近生活、深入浅出,是一部颇具可读性的读物,可供广大读者作为健康生活的指导与参考。
健康干预是从社会、心理、环境、营养、运动、睡眠的角度来对人类进行全面的健康保障服务,是对人类机体营养代谢上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改进的对策。
医科大学学业内容包括基础、临床、预防三大领域。
基础医学是从动物实验以及分子细胞水平探索;临床医学是从个体疾病探索;预防医学是从群体健康探索。
医学探索疾病的目的:为了制定合理的人工干预措施与策略,也就是预防与治疗的措施与策略,以改变疾病的自然发展规律,使之有利于人类,最后对所采用的措施与策略进行评价。这是医科大学通才教育所拟达到的最基本的专业总目标。
自古以来,医疗卫生工作重视从个体水平研究处理疾病,对从群体水平研究预防疾病重视很不够,目前无数的人一直致力于疾病的研究,而很少有人研究健康。一些健康教育也只是谈论疫苗的接种,疾病的治疗,然而真正的健康不应该只是预防疾病,而是提高生命质量。
将预防医学的观点、认识、技能渗透到各学科中,以预防为主的观点统帅医学教育,促进预防医学教育社会化,只有人人参与才能够促进预防医学转向社会行为预防。
WHO“以营养教育为重点的学校健康促进项目。”活动在世界范围内的实践证明,营养干预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出勤率。美国的一项教室营养早餐计划显示,22%的学生的成绩提高了。
目前我国除了临床营养,急需加强公共营养领域的工作。
通过在社区、单位、学校加强营养知识普及、营养教育、营养干预,转变全社会的营养观念。
西方发达国家有营养立法,将国民的营养教育和咨询纳入政府的工作范畴。
日本,营养师和全国人口的比例达到1∶300。为全国民众及时提供营养指导。
营养教育和营养干预正日益成为一个全球性话题。
《营养干预防治疾病》是一本医学营养健康教育读物,促进预防医学转向社会行为,深入开展全民健康教育,普及营养卫生科学知识,促使人人参与预防保健提高生命质量。
18世纪法国哲学家伏尔泰有一句名言:“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生命的表现形式,反过来又能促进生命活动,他说:“运动就其作用来说,几乎可以替代所有药物,但世界上的一切药物不能代替运动的作用,缺乏运动的生命是短暂的,如果想延年益寿,那就应该积极适度的运动”。
“生命的基础在于营养”是科学家经过无数的验证总结出来的理论。
万物生长离不开营养。从字面上讲,“营”就是谋求的意思,“养”是养生的意思,合起来是谋求养生。
中国的食养文化已经有5000多年历史。
中国的许多优秀食疗书,如我国第一部药物学《神农本草经》、春秋战国时期《黄帝内经。素问》、汉代名医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等,都是具有很大影响的医学书,将各种食物对生命与健康的作用进行了论述。
20世纪30年代,国外创立了营养学,营养学是在美国的营养学会成立之后才被正式承认的,因此是一门年轻的科学。
营养学综合并应用了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生理学、医学等多门学科的基本原理。
营养学是研究营养源与生物依存关系及影响因素的特征与规律,并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善生物的生存条件,促进生物发展的一门学科。
营养学的发展,不仅要求营养技术人员参与临床实践,同时对于每位临床医师更需要参与并结合营养治疗技术工作。
一个世纪以前,美国没有医学专家认为临床营养学是一门值得研究的学科,现今在临床医师们的学科上加上临床营养学。
营养学对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种类、各种营养素的作用、营养素之间的关系、营养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人体各种年龄阶段对营养素的生理需要量等问题,进行了具体深入的研究,对人体的日常保健和疾病的防治,都起到积极具体的指导作用。
营养学包括人类营养学、临床营养学、公共营养学等。
人类营养学研究不同生理状态与特殊环境下营养的需要;临床营养学研究不同病理状态下营养的需要;公共营养学研究人类群体的营养的需要。
随着营养学的发展,营养学家们又创立了“时间营养学”、“头脑营养学”、“行为营养学”、“美容营养”、“性功能营养”,及饮食的污染与绿色生态食品等,为提高生命的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这些理论系统地论述了人类的生命节律必须与大自然保持同步的节律性,使体内的内环境适应外环境,因此日常饮食必须根据季节变化而变化。
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素对人类的头脑以及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人类应该科学地吸收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素来改善头脑、行为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也正在不断地开发着新的食物,使食物更有利于人类的发展与健康。
营养学也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更是造福于人类的一门学科,使许多原因不明的疾病找到病因。
国际老龄联合会提出,21世纪全球健康与养老新概念:
满足物质需求向满足精神需求发展;从古老长寿为目标到现代健康为目标;从经验养生向科学养生全面营养发展。
医疗是悬崖下的救护车,保健是悬崖上的护栏。
1988年,联合国卫生组织(WHO)成立40周年时,讨论“未来人类如何获得健康”的问题,认为健康长寿不是依靠医疗卫生机构,而是在于科学的生活方式自我养生。
WHO提出,20世纪医生从事临床和医疗工作,21世纪85%的医生将从事保健和健康生活方式的推广工作。
千百年来,人们的一日三餐不可缺少地要经常遇到“吃什么”的问题,这就是涉及到营养结构的问题,针对不同年龄、性别、活动、习惯等建立适宜个体的平衡膳食。
人们还经常遇到“怎么吃”的问题,这就是需要科学地安排日常饮食生活。
2000年我国有一项预防医学会的调查表明,中国人有90%以上的人完全缺乏或错误营养知识;专家指出:我国的科盲多于文盲,而营养盲多于科盲。
从人类开始吃饭起,营养学就已经诞生了,医学也问世了。
“食药同源”,是自然、简单的道理。但是后来医学和营养学分家了,各学科最先进的知识和科技都融入到医学中。
然而不知多少治疗糖尿病的专家死于糖尿病;多少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专家死于心梗或脑血栓;多少精神科、神经科的医生自己长期失眠。有一点重要的原因:人们没有认识到“食药同源”的真正含义。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将更多的精力专注于工作,忽略了生活方面的细节,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更是一无所知。中国7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尤其是慢性病已经成为威胁国人健康的第一杀手。其中很多疾病和人们没有掌握科学的营养知识有关。
饮食是最好的医药,如果不了解各种食物的性能,任意组合食用,便会影响机体的健康。
我国营养知识应该从实验室里,从营养学家的书斋了解放出来,使之变为广大群众手中自我保健的有力武器。
人们对营养知识的认识过程,就是人类健康不断增进的过程,也是人类寿命不断延长的过程。
作者在从事临床营养技术工作的同时,无论是在电台、电视台、报纸杂志、单位团体以及老年大学,长时期的为扫除营养盲进行着科普讲座。可喜的是不断地接到人们感叹的说:“营养学是人们的必修课。”不仅为了使专业人员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使广大群众能够获得浅显易懂的营养知识。
作者总结了多年的工作经验,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有关资料,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从中获得了许多信息与资料,经过艰辛的努力,编写出本书。提出了营养创造生命,营养又影响到健康长寿,人类要想获得健康长寿,不仅需要懂得“生命在于运动”,更重要的是需要懂得“生命的基础在于营养”。
本书为了满足大众的需要,宣传如何轻松地通过提高对身体结构的了解,提高自我保健意识,改掉不良饮食营养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建立一种科学的生活形态,以拥有健康的体魄和高质量的生活。
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为广大读者的健康做出贡献。
限于编者的水平有限,如有不妥之处,请读者给以指正,并向广大读者表示敬意。
刘海玲
2015年10月
上篇 生命基础
第一章 人类从大自然而来
第一节 生命起源
第二节 生命特征
第三节 生命物质
第四节 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
第五节 生命之源——水
第六节 生命基础物质——蛋白质
第七节 生命构成物质——脂类
第八节 生命供能物质——糖类
第九节 生物活性物质——神奇维生素
第十节 生理功能物质——奥妙矿物质
第十一节 不可忽视物质——膳食纤维
第二章 营养素从食物中来
第一节 民以食为天
第二节 谷类与薯类营养有效食用
第三节 豆类与坚果类营养有效食用
第四节 蔬菜类营养有效食用
第五节 水果类营养有效食用
第六节 肉类与脏腑类营养有效食用
第七节 水产类营养有效食用
第八节 蛋类营养有效食用
第九节 乳类营养有效食用
第十节 食用菌类与海藻类营养有效食用
第十一节 茶类与酒类营养有效食用
第十二节 烹调油类与调味品类营养有效食用
第十三节 食物开发
第十四节 食物相辅相克
下篇 生命质量
第三章 不同生理营养调节
第一节 生命规律
第二节 饮食结构
第三节 饮食方式
第四节 饮食安全
第五节 时间营养调节
第六节 大脑营养调节
第七节 行为营养调节
第八节 性功能营养调节
第九节 美容营养调节
第十节 老年营养调节
第十一节 儿童营养调节
第十二节 妇女营养调节
第四章 各系统病理营养调节
第一节 老龄化与慢性病
第二节 代谢综合征营养调节
第三节 肿瘤营养调节
第四节 免疫功能下降营养调节
第五节 遗传疾病营养调节
第六节 消化系统疾病营养调节
第七节 神经系统疾病营养调节
第八节 呼吸系统疾病营养调节
第九节 循环系统疾病营养调节
第十节 造血系统疾病营养调节
第十一节 运动系统疾病营养调节
第十二节 内分泌系统疾病营养调节
第十三节 泌尿系统疾病营养调节
第十四节 生殖系统疾病营养调节
第十五节 五官疾病营养调节
第十六节 皮肤疾病营养调节
第十七节 外科手术营养调节
第五章 各种治疗膳食指导
附录1 推荐的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
附录2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名词解释
附录3 单位换算及日常餐具容量
附录4 食物等值互换
附录5 常用食物中糖含量(%)
附录6 常用食物中胆固醇含量
附录7 常用食物中嘌呤含量
附录8 常用食物中膳食纤维含量
附录9 常用食物中钠含量
附录10常用食物成分表
附录11中国正常成年男子标准体重表
中国正常成年女子标准体重表
最新儿童身高体重标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