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文字、图片两部分。文字分张大千、 张善子研究及大风堂90年回顾性研究(附文献辑存)约20万字,研究面广阔,具有特色和深度,为大陆*本专著。图片分老照片与作品照片,计约300 张,为记录大风堂90年历程的经典与张大千、张善子及其弟子的传世(精粹)之作,与学术研究形成互补,相得益彰,具有很高的阅读性(老照片与作品)、范本意义 (作品)。
作者在史实材料、时代背景、社会心理等各个方面分析立论,援引大量文献史料,持之有故,言之成理,且文情并茂,对大风堂艺术流派的评论确有独到见解。如开创性地将张善子、张大千兄弟并列进行了深入分析,另外还突出了张氏兄弟在艺术成就之外,于抗战时期为民族存亡做出的贡献,使张大千及大风堂研究的思想内涵更为丰富。
2015年10月,我正式退休。随即应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邀请赴北京参加方志中国展览的策划,直到2016年春节前。其间,大约是12月初,大风堂再传弟子游三辉先生发来微信,期望我再度为大风堂发挥余热,即为宣传大风堂再做点什么。屈指算来,大风堂这个老字号已近百年。它一路走来,虽筚路蓝缕,但确为中国美术史上的神来之笔。我当即想到编辑《大风起兮九十年》一书(后定为《张大千张善子研究大风堂起兮九十年》),以总结大风堂历程,推廓大风堂艺术源流大系,极尽原汁原味展示大风堂艺术风貌,进一步维护大风堂统绪及传承,使之具有经典意义与社会传播意义。理由是:2015年恰好是大风堂开派90年纪念。而1926年则是大风堂的一个节点或重要起点,至今(2016年)亦刚好90年。1926年之所以具有与大风堂开派的等同意义,是因为张善子弃政为职业画家、张大千在《申报》首度刊登《张季蝯卖画启事》。然而,因忙于方志中国展览的倒计时,我实在是鞭长莫及,但胸中总有酝酿。方志中国策展结束后,来不及系统整理退休时打包入柜的书籍、信札、照片、碟片等资料,我便开始一边写一家杂志社催促的特稿《两晋两国志,光焰万丈长》,一边做《张善子张大千研究大风起兮九十年》的编辑目录并与游三辉、李代远先生讨论完善。然而,编著该书是一个时空交织的工程,具有时间长、空间广阔、时空互为表里的特点。要完成这个系统工程,无疑需要能力、智慧、感情、激情、奉献,因为对大风堂近百年历程的总结是一个高难度跨栏,虽然这个总结是相对的。为较理想地体现全书时空展示性并能兼顾实际情况,我在编辑构架设计上定位为六个支撑:以专论《大风九十年,光焰万丈长》(代序)和专题张大千张善子研究《张大千绘画艺术的分期及成就》《张大千诗画中的思乡情结》《张大千的情爱世界》《张大千与陆丹林》《张大千及其术的研究》《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展与成都系中国文艺复兴发祥地》《张大千与中国文艺复兴》《两岸举办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珠联展的思考》《千秋正气,一代虎痴》9篇曾发表并产生较大影响的相关论文(文章均有修改和补充),作为学术支撑;以大风堂图典情景再现,作为大风堂发展轨迹节点的支撑;以大风堂开派人物张善子及张大千的传世作品(包括张君绶的作品)和部分大风堂门人、再传弟子的精选作品,作为体现一定的开派与传派关系并作为大风堂画派的风貌及形象展示支撑;以部分大风堂门人、再传弟子的诗(联)书点赞大风堂,作为缅怀性质的情感支撑;以部分大风堂友人及专家学者的诗(联)书点赞大风堂,作为文化、社会意义的支撑;以文献辑存《大风堂同门录(1948年版本)》《大风堂同门录(2006年修订版本)》《大风堂同门录(续)》《大风堂再传弟子录(2016年修订版本)》《国内外研究大风堂机构(社团)一览》《谈谈<张大千的世界研究>》,作为文献支撑。彼此互为表里、相得益彰,尽可能体现经典纪录、经典解读、经典传播的理念,使之具有诸画派总结的借鉴意义与相应的文化品格和社会意义。为之,我广泛联系,甚至去台湾。尽管我努力了,甚至对入书的内容近乎挑剔,但书的展示却只能是不全之全,注定有若干无法逾越的局限:大风堂体系时空概念凸显的局限(涉及若干取舍乃至节点的挂一漏万)、版面的局限(若干画家本身就是全才而无法呈现其作品全貌)、资料来源的局限、相关配合的局限、资金的局限、自我能力的局限等,与我的初衷和愿景尚有距离。但不管怎么说,自慰此书在手可知大风堂堂主、门人、再传弟子不全之全之面貌,堪称搭建了一座纸上的大风堂博物馆,让读者可感、可叹、可游、可居,让健在的大风堂人自豪与砥砺并举、感恩与奋进共存;当然,更可告慰一代宗师张善子、张大千于九泉之下!在成书的过程中,我既收获到朋友共襄大风堂盛举的真挚友情,又品尝了局限的个中滋味。由此,我更加惜缘理解、支持、推动这本书出版的朋友,恕未一一列名致谢。为本书提供图片的单位和个人有: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广雅轩,罗伦建、吴文隆、唐鸿、郁慕莲、晏良为、马燮文、张之先、孙凯、安云霁、冷成俊、曾迎三、谢建红、李辉等。游三辉先生题署书名。一并致以谢忱。今年刚好是被誉为东西方艺术界的高峰会中西方艺术史上值得纪念的年代的张大千与毕加索会晤的一轮甲子,故此书客观上便有了一个时代的纪念意义。掩卷遐想,还有9年即2025年便是大风堂开派100周年了。这是一个非常辉煌的世纪,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代。我由衷寄望:有识者届时能编辑《大风起兮一百年》,以告慰大风堂开派者张善子、张大千,以总结威加海内的大风堂。谨愿此书于斯有补,无论是理念的,还是视觉的。
汪毅,1955年生于重庆,毕业于北京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原副巡视员、四川省地方志学会原副会长、《四川省志》原副总编。张大千纪念馆首任馆长。一级文学创作职称。在海内外约200家报刊发表文艺作品和论文计600余篇。出版有《张大千的世界(3卷)》《寻踪张大千:台湾之旅》《张善子的世界》《台湾文化之旅》《中国佛教与安岳石刻艺术》《方志四川》等16种著作。有研究汪毅创作的《汪毅著作评论集》出版。文艺作品获全国级奖与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计27个。五度赴台湾文化交流,数次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及第七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中央电视台《百年巨匠张大千》大型纪录片文史顾问。被台北故宫博物院原院长秦孝仪誉为(张)大千身后知己 (张)大千知己。
大风九十年,光焰万丈长(总论) / 1
大风堂映像 / 25
大风堂丹青选粹 / 57
张善子传世作品选 / 58
张大千传世作品选 / 72
张君绶传世作品选 / 82
门人作品精选 / 84
再传弟子作品精选 / 138
点赞大风堂 / 180
(尊长友人学者门人再传弟子)
游三辉 / 215
张大千张善子研究 / 216
张大千绘画艺术的分期及成就 / 217
张大千诗画中的思乡情结 / 223
张大千的情爱世界 / 228
张大千与陆丹林 / 238
张大千及其术的研究 / 246
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展与成都系中国文艺复兴发祥地 / 250
张大千与中国文艺复兴 / 260
两岸举办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珠联展的思考 / 271
千秋正气,一代虎痴 / 278
后 记 / 322
文献辑存 / 299
大风堂同门录(1948年版本) / 300
大风堂同门录(2006年修订版本) / 304
大风堂同门录(续)(19491983年) / 308
大风堂再传弟子录(2016年修订版本) / 310
国内外研究大风堂机构(社团)一览 / 318
谈谈《张大千的世界研究》 / 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