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理论与实践的逻辑,本书主要围绕以下四个主题开展论述:一是要素流动是经济全球化的本质特征;二是全球化条件下,产业升级路径可以由要素流入启动;三是产业升级的第一阶段通过存在效应路径实现;四是产业升级的第二阶段从存在路径向溢出效应、规模效应和财富效应路径转变。
本书解决了以下问题:一是分析要素流入影响中国产业升级的内在逻辑和路径;二是要素结构转变对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三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产业升级路径转换问题;四是个别发展中国家如何借鉴中国经验,实现产业与经济发展;五是要素流动如何解释产业升级与发展经济学。
本书解决了以下问题:一是分析要素流入影响中国产业升级的内在逻辑和路径;二是要素结构转变对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三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产业升级路径转换问题;四是个别发展中国家如何借鉴中国经验,实现产业与经济发展;五是要素流动如何解释产业升级与发展经济学。
20世纪7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快速发展,跨国公司通过国际直接投资在全球配置资源,资本在跨国流动的过程中通常也承载着技术、品牌、销售网络、人才等高级生产要素,因此形成了由跨国公司主导的,以资本为载体的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中国经济在融入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首先通过引进外资带来要素流入,再通过吸收、学习实现自主式发展。
根据理论与实践的逻辑,本书主要围绕以下四个主题展开论述:
一是要素流动是经济全球化的本质特征。商品由生产要素构成,国际贸易内在包含着生产要素的间接流动。跨国公司的发展增强了贸易与投资的联系,投资不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替代贸易,而且还可以创造贸易,生产要素通过国际直接投资进行跨国流动。因此,要素流动是分析经济全球化的逻辑起点。
二是全球化条件下,产业升级路径可以由要素流入启动。全球价值链分工伴随着要素流动进一步细化,各国的经济发展也越来越离不开全球化。借助国外生产要素发展本国经济,成为了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国的产业升级也是通过外资引进国外高级要素,开启了产业升级。
三是产业升级的第一阶段通过存在效应路径实现。高级生产要素通过国际直接投资流入到东道国进而影响综合要素结构形成了产业升级的存在效应路径,产生了发展初期最直接的升级作用,即产业升级的一次效应。
四是产业升级的第二阶段从存在效应路径向溢出效应、规模效应和财富效应路径转变。本书的全部研究表明要素流动视角下要素流入主要通过存在效应、溢出效应、规模效应和财富效应等四个路径推动产业升级。存在效应改变了综合要素结构属于一次效应,而后三个路径在要素流入后逐步深化,属于二次效应。产业升级路径从一次效应转向二次效应贯穿了产业升级的整个过程。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书在以下四个方面创新:
一是通过揭示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要素流动,为产业升级的内涵提供理论依据。产业升级的实质是要素升级,多种生产要素以资本为载体的国际流动,改变了封闭条件下产业升级仅依靠国内要素禀赋的历史,产业升级的内涵在要素流动下更加丰富。
二是论述了要素结构与产业升级的关系。无论产品升级还是工艺升级,抑或产业间升级、要素间升级等,内在都包含着生产要素结构的升级。要素结构升级通过高级要素流入和自主创新两个途径完成,要素结构升级是产业升级的基础。产业升级的四个路径实际上从四个方面改善了要素结构,进而推动了产业升级。
三是提出了要素结构升级与产业升级的两阶段理论。产业升级的两个阶段并不是孤立的,第一阶段实现了要素流入,第二阶段产生了溢出效应、规模效应和财富效应等二次效应,形成更高水平的产业升级路径。
四是在总结全文研究的基础上,探索了中国未来产业升级的路径与政策选择,并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发展提供了借鉴。提出中国未来逐步加强依靠二次效应升级路径发展产业经济的政策建议,并探索了适合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进行产业升级的步骤。
薛安伟: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博士。世界经济研究所以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两大学科为主轴,将世界经济研究与国际关系研究、世界经济研究与中国对外开放研究相结合,注重研究的综合性、整体性,提高研究成果的理论性、战略性与对策性。在学科建设的基础理论方面和对外开放的战略研究方面形成了一批被同行广泛认可的较有影响的成果。
第1章 导论
第2章 要素流动与产业升级的理论概述
第3章 要素流动视角下产业升级的理论分析
第4章 要素流动视角下产业升级的存在效应
第5章 要素流动视角下产业升级的溢出效应
第6章 要素流动视角下产业升级的规模效应
第7章 要素流动视角下产业升级的财富效应
第8章 以对外直接投资提升要素收益的路径研究
第9章 要素流动视角下产业升级的政策建议
第10章 总结与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