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伯鹰的行草书浏丽健劲、潇散超然,得《十七帖》及孙过庭《书谱》之法,可以说颇有二王风致;但其正书大楷则显露出了他关于碑帖并行的书学主张,擘窠大字偶有露锋者,仍显古拙质朴,雄浑有北碑风貌。潘伯鹰一直强调学书既要勤练而非勤言,更强调书法要求字外精神。他的书学主张集中反映在这部《中国书法简论》中,被好书、识书者奉为圭臬。本书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为潘伯鹰写的关于练习书法的技巧,指导书法学习者如何入门,并罗列了学习书法的参考书;下卷为书法欣赏,作者对隶书及二王、颜柳等名家进行了点评。
全书印刷精美,汇集知名书法家的经典真迹,弥足珍贵,彰显大师气派,为书法爱好者提供阅、临、摹、赏、藏的墨宝典范。
这册小书分为上下两卷。上卷曾在1955年三月到八月,以独立的书册形式,由上海四联出版社刊行过两版。当时除四联编辑陆萼庭先生作了很多帮助之外,许多朋友热心鼓励,写信来校正了一些误字。其中沈宗威、于思泊、吴则虞、陈蒙安诸位先生都作了非常可感的校正。吴稚鹤先生更加了很多补充的资料。作者同时也作了一些修正和删校。蒙安先生在校订中助力独多,不幸即于是年八月病殁,感篆之余尤深悼惜!
下卷则是以后增写的。由于增写下卷,作者又将上卷文字再事增删,其中有些地方则是重写的。在这工作中,又得到许多朋友的爱助,如刘大杰、胡问遂、许宝驯诸位先生皆是。许先生尤其异常出力,不辞琐细。
由于在解放后出版的论述书法的书册,就作者寡陋所知尚以此小书为嚆矢,故此小书不可能不逊色于后出的好书。加以作者所知甚浅,谬误自多,尚乞各方读者赐予指正,实所企盼!
1962年1月
潘伯鹰
潘伯鹰(19041966),安徽怀宁人。原名式,字伯鹰,号凫公、有发翁、却曲翁,別署孤云。早年从吴闿生学习经史文词。国共和谈时,曾担任国方代表章士钊的秘书。建国后,曾任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副主任委员、同济大学教授。对文学颇有造诣,曾著小说多种,后潜心于诗词及书法。是近代书坛二王书风的积极追崇者之一。
卷上
一 引论
二 书画同源与笔法
三 正确的执笔
四 如何用笔
五 从结字和用笔入门
六 如何临习
七 途径示范
八 笔墨纸砚
九 参考书举例
卷下
一 欣赏
二 隶书的重要作用
三 晋后书派鸟瞰
四 二王
五 虞欧褚薛
六 李孙张素
七 颜柳
八 杨凝式与李建中
九 苏黄米蔡
十 赵孟頫
十一 明清书势
初版后记(潘伯鹰)
新版后记(潘仲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