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书总序:
在酝酿组织出版这套丛书之时,我们取名为旅人蕉文丛,意在希望这套丛书像旅人蕉一样,为在求知跋涉中的读者,提供一片心灵遮风避雨的所在,奉献一掬清香的生命之泉,充分释放文学怡情悦性之效。于是,我邀集几位作家、老友,向他们索阅样稿,承蒙他们及时惠以支持,才得以完成这件有意思的事儿。
所谓丛书,应该是文以类聚,但千人一面,就失之平俗,所选的六本书,力求风格各有侧重,有说文谈史,有杂文随笔,有海外游踪,也有国内见闻,更有历史人物考证,长有韵味,短不谫陋,妙趣横生,五味杂陈,实如尝鼎一脔。
顾农说文谈史,言近旨远,所写之文多为自己读书行路的收获和感慨,他用闲谈式的随笔,将可谈与不可谈之物之事一一呈现,以飨读者。朱大路用一寸见方之文,说文表意,唱好了属于自己的道场,让遗落在夹缝里的题材,经过他的私人订制,成为富有个性色彩的符号。
三位女作家的散文,文笔清丽灵秀,情感细腻,别具一格。赵蘅用四弦之琴弹奏出人生岁月的丰富多彩,在记录书写生命故事之时,让我们感悟生命传承的意义,在追问客从何处来的过程中,翻看历史,体悟亲情。尤今用洞箫里流出的缤纷色彩将读者带进精神的伊甸园,将所见所闻所思形诸笔端,于轻松的述说中将生活给予我们的启示和教诲娓娓道来。朵拉笔调清新活泼,洒脱的行文中蕴藏着对人生、世态的情感和见解,其自出机杼,独树一帜,这大概就是六经注我的精神吧。
在初冬季节,读着出版社寄来的书样,感慨油然而生。读一本好书,犹如拜访一个高尚纯洁的灵魂,与之作心的对话,从作家的喜怒哀乐,以及他的取材、他的角度、他的发现,我看到他的快乐与痛苦,了解他的希望,我于是受到启迪,得到智慧,懂得感恩,变得聪明。
南方的冬季,不算太寒冷,找个僻静处,带上几本书,在暖暖的阳光下,静静地、寂寂地读起来,真有羲皇上人的味道。借此机会,向丛书的作家、教授致以谢意,向出版社的编校人员致以敬意!
但愿这套丛书,受到读者的欢迎和喜爱,以它独到的语言、深刻的哲理、简朴的思想,哺育更多的心灵。
刘克定
2015年11月27日
自序:
题序:我的琴弦为谁拨响
拾回落在10年前的一个书名,是件开心的事!
起新书名时几次遇上自己得意,却被说成看不懂的尴尬,因而只好舍弃。如同一艘样貌颇怪异的船被搁浅在海湾泥沙里无声无息,终于有一天被重新挖掘出来。
四弦琴源自我并不熟悉但深知其美丽绝伦的夏威夷。那是种小巧玲珑且携带方便的乐器,琴皮不拘一格,可漆成五颜六色。因只有四根弦,具有简练、单纯、朴素的特征,这正契合了我一向对文字的追求。
四根弦并列,各有位置,便已不尽相同了,这也恰是我喜欢分门别类梳理做书的习惯。
因而,我将这些年写下的长短文按内容分成四部分,分别将其称作弦一、弦二、弦三、弦四。每根弦拨响一种声音,四种声音混合在一起,长长短短,高低缓急,时而如疾风暴雨,时而如诉如泣。就像我这70年的人生岁月,起承转合,丰富多彩,却苦难多于幸福,幸福又化解苦难,曲曲折折,喜剧,悲剧,我喜欢说自己善于化险为夷。
所收录的文章,最早的写在20世纪90年代,1990年12月5日的上午,我第一次见到了冰心老人。时局动荡中老人的风骨,激荡我的心,我拜访后做了追记。绝大多数文字写于近年,甚至有专为这本小书而作,带着新浸染的墨香的。文字涉猎前辈的老故事以及零零碎碎身边小事引来的人生感悟。一个人三岁看大,一件小事能见大道理,这是我素来深信不疑的。还有几篇是引来我眼泪、欢笑的书籍和影视作品的随想。
记录书写生命的故事一直是我的偏爱,自从明白了养儿方知父母恩和生命传承的意义,我花了很多时间去探寻我从哪里来,我的家庭从哪里来。这一探寻并不轻松,是需要勇气的,真相的证实常会令我喜忧交集,甚至要承担风险,何况我们的家庭经历了最惨烈的二战内战和众所周知的政治运动。但无论如何,我的探寻越是深入,我的爱就变得越醇厚和浓烈。所以我的书总是首先献给赐予我生命的双亲,他们养育我长大,我怎样感恩也不会够!
正逢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身为抗战胜利年出生的由一个小女孩变成一个老人的我,此刻的慨叹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
活着就是奇迹,活着就有希望。我希望自己的文字能为我去世16年的父亲,去世6年的舅舅,许多在我笔下得以重现人格魅力、我尊敬的前辈们,还有我亲密可爱的朋友们献上我的思念和爱,我的琴弦为你们而拨响!
我更希望青年们能多了解一些我们中华的历史,明白前人是怎样走过来的。让它不要成为空白,不要支离破碎,更不可以被歪曲、变形、走样,不能让悲剧重演!
而我的琴弦会一直弹拨下去,生命不息,吐字不止。
写于2015年5月22日南京
父亲亲手种下的石榴花已挂满枝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