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丽富饶的云南省西部边陲,生活着一个勤劳、勇敢、善良、聪慧爱歌、狂舞的民族。她就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阿昌族。阿昌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更是一个诗性的民族。《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阿昌族卷)》全面展示新时期以来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繁荣发展的丰硕成果、勾画少数民族文学统一完整的文学版图。《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阿昌族卷)》是对阿昌族文学成果30余年来的一次检阅。
《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阿昌族卷)》编选了少数民族——阿昌族小说、散文、诗歌三类题材的代表性作品,集中展示了新时期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繁荣发展的景象,也拓展和扮靓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版图。 这是对新时期我国少数民族文学成果的梳理和检阅,是我国少数民族发展的大事,也是中国当代文坛的盛事。
在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议上,中国作家协会正式推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这项工程得到中宣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旨在按照党的文艺政策及民族工作总方针,进一步加大对少数民族文学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从培养人才、鼓励创作、加强译介、资助出版和理论批评建设等方面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提高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质量,繁荣民族文学创作,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的大发展、大繁荣。
佳作荟萃,群星璀璨。作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的一部分,我们编辑出版了“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这是对新时期我国少数民族文学成果的梳理和检阅,是我国少数民族发展的大事,也是中国当代文坛的盛事。这套丛书编选了各个少数民族各类题材的代表性作品,集中展示了新时期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繁荣发展的景象,也拓展和扮靓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版图。
中华民族,是由我国56个民族组成的;中华文明,是由我国56个民族共同构建的;中国文学,是由我国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各民族翻身解放,社会面貌和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共和国平等一员的55个少数民族,都以自己的方式投身于社会主义的国冢建设。文学创作是参与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因而促使各民族的文学也逐步走向发展、创新和繁荣。特别是新时期以来,我国多民族、多语种、多门类与多梯次的文学队伍正在壮大。目前,55个少数民族在中国作家协会都有了自己的会员。他们有的是本民族的第一代作家,有的是本民族作家群的代表,有的在国内和国际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次入选的作品,是1976年至2011年在国内公开出版发表的中短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和短诗等门类的佳作。长篇小说、长篇诗歌和长篇报告文学则暂列存目,适时另行选编出版。
从语种上看,入选的作品有直接用汉语言文字创造的,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原创后译成汉文的。由于历史文化与生产生活的演变,我国少数民族有的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有的曾经有过但现在不再通用,有的有语言而没有文字。文学的民族特点和民族风格是由多重元素构成的,如语言文字、题材、主题、族属、审美心理、抒情方式、风俗画、风景画和哲学宗教理念等。所以.考查文学的民族性要综合多重进行,避免片面性和单一性。从入选的用汉语文创作的作品来看,他们同样表现了本民族的文化自觉,写出了本民族“精神生活的花朵和果实”。“真正的民族性不在于描写农妇的无袖长衣,而在具有民族精神”。还有很多生动具体事例都证明了运用汉语言创作的少数民族作家同样可以创作出优秀的民族作品,同时表现出我们很多少数民族作家深厚的汉语言修养与杰出的才智。所以,提倡学好汉语言、用好汉语言也是提高文学艺术质量所需要的。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需要一种通用的语言来便于相互之间的沟通,增进相互的理解。另一方面,一种语言就是一个博物馆。民族语言文字蕴含着民族心理的密码,承载着传统文化特有的审美方式。它在抒情表意方面,有些地方是极其微妙而难以取代的,况且,我国边远的少数民族牧区、林区或农区广大读者受众,还是对本民族的语言文字最熟悉、最有亲切感。所以,我们必须积极扶持民族语言的创作,发挥民族语言的优势,推动民族语言的创作。《民族文学》增设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和朝鲜五种文字版本便收到了良好的成效。在一个国家,有不同语言文字的创作,在一个民族也有不同语种的创作,这种差异更易于张扬文学自由和审美的效能,激活新的审美感受和艺术张力,更容易形成各个类型的作家之间互相激发、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局面,以保持我国文学发展繁荣持续性的活力,同时更好的保证众多读者多元性的审美需求。没有差异,不会前进;没有差异,不会多彩;不承认差异,不会有平等。肤浅的趋同论,是不科学的,是无益的。它的实质是单一论、终止论。这也是为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演进发展所验证的道理。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看来,每一个民族无论其大小,都有为此民族所有,为他民族所无的优秀特质。文学的根脉在本土,文学创作不能脱离精神母体。文学的原创性和民族性源远流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传承性。从当前直到久远,必须重视文学的民族特点和民族风格。另一方面,既然大家都有优秀的方面,自然也应该有不如别人的地方,这就决定了民族性的鲜明和稳定是与民族的狭隘保守性相悖的命题。民族文化的自信与书写、开掘与张扬,源于那些积极有价值的珍贵特质。这就要求每个民族的作家都能以宽阔的胸怀和开放的姿态,积极学习其他兄弟民族的优长之处,并敢于面对世界,积极进行共同交流,善于取长补短,反思追问,以民族的优秀传统为依托,创作出具有时代高度和国家情怀,能体现人类共同追求的作品。我国新时期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学作品,都鲜明地体现着这样的文学品格。很多优秀作家也有这方面深切的感受和体验。
我国当代少数民族诗歌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各少数民族的诗人对本民族独特的社会历史的描绘,对独特的心理素质和感情的表达,对源远流长的民族民间诗歌形式的学习和创新,对珍贵诗歌艺术资源的借鉴和吸纳,使当代少数民族诗歌呈现丰富多样的风格与光彩。从诗歌的话语特征上看,当代少数民族诗歌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话语亮色。新时期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我国进入了全球文化的开放、冲撞和交流的时代。优秀的少数民族诗人们,继承传统,扎根本土,放开眼界吸纳有益的艺术元素,趋利避害自由地驰骋在时代拓宽的艺术空间中。由于政治性不再是文学创作单一的标准,少数民族作家和诗人正放开更丰富的眼界,焕发更通达的灵性,使少数民族的文学作品彰显出更天然的民族和地域特色。同时,随着世界视野的拓展,诸多带有人类性的艺术体验和诗歌题旨也自然成了少数民族诗歌的书写内容。除诗歌之外,我国少数民族其他题材的文学作品曾相对贫弱。由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化传统、社会状态和语言等方面的影响,除若干人口较多、语言文字成熟完整的民族外,很多少数民族曾经几乎没有小说等作品。建国后,随着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和教育的发展,随着各民族之间广泛通畅的交流与互动,少数民族小说创作队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得到快速的发展。特别是新时期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小说创作从边缘进入主流,成为中国文坛的亮丽风景,不仅有众多的少数民族作家得过“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优秀儿童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及“骏马奖”,有些还获得国际上的相关奖项,跻身于世界著名作家的行列。
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祖国的根本保证,是国家在世界崛起的应有姿态。在这方面,文学应该走在前面积极发挥历史责任和主动精神。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少数民族文学事业的发展,并在各方面给予了特殊的扶持。1981年周扬同志就曾说过:“民族文学的书,民间文学的书,要适当多出版一些,现在还是太少”,“要搞四个现代化,要建设社会主义的高度精神文明,文学艺术要发展,少数民族艺术也要发展”。特别是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议上,刘云山同志明确提出:“繁荣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促进民族团结和谐、实现人民幸福生活的时代要求。”1991年,赵朴初老先生在看到一篇关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文章后,曾欣喜地赋诗一首:“出题能令亿民思,九派群科念在兹,功德日增凝聚力,灵根长发万年枝。”我们坚信,广大少数民族作家不会辜负党和国家的厚望与重托,将牢记使命和宗旨,以自己的勤奋与才华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与人民的优秀作品。
“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是一个时期成果的展示,又是走向新征程的起点。对于这套丛书,我们坚持科学性、时代性和权威性的标准,怀着使之臻为典藏读本的愿望,进行了认真的组织、策划、编辑和出版。在此,谨向为此付出辛劳的各界朋友致以真诚的谢忱,并对我们的作者和译者表示崇高的敬意!
2013年11月12日
序
小说
弯弯的山路弯弯的歌(外四篇)
白夜(外三篇)
香妹(外五篇)
流亡家族
那年雨季提前来(外一篇)
苦夏
散文
阿昌族歌舞《蹬窝乐》
阿袍的烟锅杆(外一篇)
故乡那高高的粘枣树
我那遥远的独龙江(外一篇)
天堂颂歌(外六篇)
秋天的思绪(外一篇)
石缘(外一篇)
母亲的心愿
梦是一把飘散着青烟的刀剑
难忘的老家元素(外一篇)
故乡
阿昌的火把
一位让我铭记终生的老师
诗歌
荷花(外一首)
蹬起来,窝罗(外二首)
我的筒裙花哟(外二首)
太阳之恋(组诗)
月光(组诗)
心灵之约(组诗)
户撒刀与阿昌人(外三首)
习惯了(组诗)
故乡,我想对你说
家乡的河
我听见了,看见了
孙庭园古诗词选
长篇作品存目
后记
《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阿昌族卷)》:
七
腊囡被人流推搡到了街子场心最热闹的地方,那个挂着“醉翁亭”飘幡旌旗的酒铺前。铺前的看客和吃客多是山里男人。那些敞胸露怀或斯文精瘦的“醉翁”,红着吓人的眼珠,个个大声粗气地讲话,或海阔天空地飞着唾沫星子,或两眼昏花、青筋暴突地猜拳行令。这街子场上,女人们一分钱,掰作两分钱花,买了一根针,心里还惦念着要买一束钱;男人们则只要山货一脱手,就会犯酒瘾,就会闻见酒铺子里的酒香。这些男人一端起酒碗来,用钱就不知天高地厚、山高水长、大手大脚,哪怕喝得酩酊大醉、醉得两袖清风地回家,也心安理得。
男人毕竟是男人,他们挑轻拿重,是立窝罗牌坊的楸木杆子,是竖穿斗房子的大过梁。他们流过的汗水,比酒铺里酒缸的酒多,他们走过的路,比女人们走过的桥还要长。让他们喝吧,哪怕让他们喝得跌跌撞撞,醉倒在回家的山路上。腊囡这样想着。如果穆才哥将来也跑来酒铺子,她不会扣着酒罐子,断他的酒路,苛求他、为难他的。
腊囡的脸绯红绯红的,一边想着心事,一边迈着极艰难的步子,又下意识地抚摸着装着她的秘密的那个花筒帕。
八
山路上的太阳,升到山脊顶上了,四山八洼的远客仍在鱼贯而来。
前一家人,女人脖子上挂着一个大布袋,手不时地从布袋中掏出金黄的苞谷粒,抛在一头架子猪前,嘴里“哩喇,哩喇”地哄着要来交易的这头大生猪,走在前面引路;男人手里握着那根系在猪后腿上的长长棕绳,“嗤嗤”地吼着,吆喝着,在后面赶着。后一家人,男的用那种山民绣花的夸张的大背背,背着孩子,一手拎着棕片兜着的一只大母鸡;一手拿着一根毛茸茸的金色的狗尾巴草,反过身来逗着后背上的小孩。那孩子嬉笑着,脚蹬手抓的笑声,像银铃,像山泉;女的则背负着一个装满山货的竹篾大背篓,轻快地走在后面。
远山,一串粗野的山歌飘来,她品味着,似飘来了她脸红心跳的姑娘岁月。一只大黑狗,睁着灵性的眼睛,亮着长长的红舌苔,尾着主人,蹿前蹿后,一齐挤向街子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