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刑人员思想矫正论》采用比较研究、质性研究、系统分析等研究方法,以服刑人员为研究对象,以思想矫正为逻辑主线,分析了服刑人员概念的演变和服刑人员思想矫正渊源流变及主要理论依据;探讨了服刑人员思想矫正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研析了服刑人员思想矫正过程的一般原理和具体过程;阐释了矫正工作者的内在素质和服刑人员的自身素养对于服刑人员思想矫正效果的主观影响;剖析了社会观念、矫正环境、矫正制度等客观因素对服刑人员思想矫正工作开展及矫正效果的影响;提出了“从主体到客体、从形式到内容、从监区到社区、从观念到制度”多位一体的服刑人员思想矫正之完善路径。
薛惠,女,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博士后,中国伦理学学会会员,中国青年伦理学学会会员,华中师范大学性别研究中心研究人员。现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1项(编号:14YJC710048),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项(其中1项已结项),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项(编号:2014126),获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编号:2015M572180)。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治理研究》(编号:13&ZD037)、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我国道德建设研究》(编号:08AZX009)。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多篇被“人民网”、《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论点摘编。
第一章 服刑人员思想矫正之学理基础
第一节 服刑人员思想矫正相关概念界说
一 “犯人”“罪犯”与“服刑人员”
二 “服刑人员”之概念的学理及现实意义
三 “思想矫正”概念之萌生
第二节 服刑人员思想矫正之历史沿革
一 西方国家服刑人员思想矫正的历史变迁
二 我国服刑人员思想矫正的渊源和发展概况
三 当代教育刑主义下的服刑人员思想矫正思潮
第三节 服刑人员思想矫正之理论依据
一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
二 人道主义行刑理论
三 人格动力学理论
四 社会激励理论
五 亚文化理论
第二章 服刑人员思想矫正之价值分析
第一节 服刑人员思想矫正的个体价值
一 服刑人员改造质量之提高价值
二 服刑人员再犯罪率之降低价值
三 服刑人员基本权利之尊重价值
第二节 服刑人员思想矫正的社会价值
一 服刑人员思想矫正之社会实践价值
二 服刑人员思想矫正之社会价值观重塑价值
三 服刑人员思想矫正之刑罚执行制度建构价值
四 服刑人员思想矫正之执刑效益价值
五 服刑人员思想矫正之社会和谐功能价值
第三章 服刑人员思想矫正之过程原理
第一节 服刑人员思想矫正过程之一般原理
一 服刑人员思想矫正过程的定义
二 服刑人员思想矫正是一种社会复归过程
三 服刑人员思想矫正的运行和环节
第二节 服刑人员思想矫正之具体过程
一 服刑人员思想矫正之接受过程
二 服刑人员思想矫正之动力过程
三 服刑人员思想矫正之说服过程
四 服刑人员思想矫正之沟通过程
第四章 我国服刑人员思想矫正之主观因素分析
第一节 矫正工作者内在素质与服刑人员思想矫正
一 文化程度与服刑人员思想矫正
二 心理素质与服刑人员思想矫正
第二节 服刑人员自身的素养与服刑人员思想矫正
一 心理素质与思想矫正
二 道德水平与思想矫正
三 认知状况与思想矫正
四 文化程度与思想矫正
第五章 我国服刑人员思想矫正之客观因素探究
第一节 社会观念与服刑人员思想矫正
一 重刑主义观念
二 功利主义观念
第二节 矫正环境对服刑人员思想矫正的影响
一 监区环境与服刑人员思想矫正
二 社会支持度与服刑人员思想矫正
第三节 矫正制度对服刑人员思想矫正的影响
一 主体规范制度与服刑人员思想矫正
二 个体激励制度与服刑人员思想矫正
第六章 服刑人员思想矫正之完善对策发掘
第一节 矫正观念的转变及其作用
一 人权观念与思想矫正
二 社会观念与思想矫正
三 道德观念与思想矫正
第二节 从主体到个体:传统思想矫正模式的突破
一 “主体间性”思想矫正模式的产生与发展
二 个体化思想矫正模式:主体间性的拓展与延伸
第三节 从形式到内容:思想矫正活动的多样化开展
一 以提高知识水平为目的的文化活动
二 以提高守法意识为宗旨的法制教育活动
三 以提高劳动能力为要求的职业技能培训活动
四 以提高调适能力为目的的心理咨询活动
第四节 从监区到社区:思想矫正内外环境的和谐建构
一 “监区、家庭与社会”三位一体互动环境的生成
二 “政府主力与社会协力”多管齐下有机环境的形成
第五节 从观念到制度:思想矫正系统制度的创建
一 思想矫正工作衔接制度之完善
二 矫正工作者职业准入制度之健全
三 人格调查制度和定期走访制度之建立
四 考核制度之加强
五 奖惩机制中的听证制度之新建
结语:高墙内外人性的流露
——惩罚犯罪是监狱的固有职能,矫正罪犯才是监狱的根本
职能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