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旅游业快速发展的30多年时间里,旅游业的空间活动轨迹呈现出“空间转向”和“尺度重组”两大特征,具体表现:空间方式从粗放向集约化过渡;单一中心城市向二三线城市分流。《中国城市群旅游场能测度与能级提升策略研究》依据区域经济学、经济地理学、物理学的相关理论,通过类比、借鉴与改造得出旅游场能的概念体系和作用原理,以GIS空间分析方法为主,结合多种定量分析模型,对中国13个城市群的旅游场能格局、扩散模式、分异规律等进行系统刻画与阐述,并依据测度结果提出城市群旅游场能的能级提升策略,以此作为我国城市群旅游业良性发展的理论支撑和实证研究基础。
王娟,1978年9月出生,博士,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与旅游发展战略相关的科研与教学工作,目前已在核心期刊发表第1作者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并参与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
张广海,1963年9月出生。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高职高专旅游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旅游协会常务理事,山东省旅游教育分会副理事长,辽宁师范大学社科基地兼职教授,青岛酒店管理学院兼职教授等。主要从事区域经济、旅游开发与规划、海洋旅游等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前言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 以城市群为地域单元发展区域经济上升为国家级战略
二 旅游空间组织形式从“点线旅游”到“板块旅游”转变
三 旅游空间活动场所由“城市” 向“城市群”转变
四 国内旅游的“本地市场效应”突出
五 旅游交通需求与陆路交通网络的协同发展
第二节 选题依据
一 区域经济结构优化与一体化成为经济发展新常态
二 城市群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日益强化
三 旅游业的发展有助于消除城市群内部发展差异
四 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城市群旅游提供新的发展机会
第三节 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应用价值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框架
一 研究对象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思路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进展
第一节 概念辨析
一 城市群
二 城市群旅游区域
第二节 理论体系
一 物理场与旅游场
二 区域经济学理论
三 经济地理学理论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进展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第四节 存在的问题与研究趋势
一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二 研究趋势
第三章 城市群旅游资源一产业一市场条件分析
第一节 旅游资源条件
一 城市群旅游地格分析
二 城市群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
第二节 旅游产业条件
一 旅游产业集中度
二 基于酒店业布局的城市联系度
第三节 旅游市场条件
第四节 综合评价
第四章 基于旅游结节性和时间可达性拟合的旅游场能测度
第一节 测度方法
第二节 旅游结节性
一 评价体系构建
二 主成分分析
三 旅游中心城市结节性测度与评价
第三节 时间可达性
一 数据来源
二 原理与模型
三 城市群可达性测度与评价
第四节 场能模型构建
一 原理表述
二 模型构建
第五章 测度结果分析与评价
第一节 城市群旅游场能整体格局
一 环渤海地区
二 长三角地区
三 长江中游地区
四 中西部地区
五 华南地区
第二节 城市群内部旅游场能分异特征
一 环渤海地区
二 长三角地区
三 长江中游地区
四 中西部地区
五 华南地区
第三节 旅游结节性与时间可达性协调发展程度验证
第四节 小结
一 旅游场能与交通、旅游结节性的相互关系
二 区际与区内城市群旅游产业协同与一体化程度待提
三 集约化公共客运是城市群内部交通建设重点
第六章 城市群旅游能级提升策略
第一节 发展城际交通促进旅游市场同城化
一 城际铁路
二 市郊铁路
三 城际公交
第二节 培育纵向嵌套的旅游场能生长体系
一 以县域作为旅游“产业下沉” 的主体承接单元
二 以特色小城镇作为产城融合发展的试点
三 以乡村为旅游场能腹地化拓展的增长点
第三节 构建横向紧密衔接的旅游场能簇群
一 以次级旅游中心城市为支点构建多簇群结构
二 促进路域经济与旅游经济协同发展
第四节 基于产业分工的旅游一体化发展
一 城市群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性
二 城市群旅游一体化发展措施
第七章 结语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创新之处
第三节 不足之处
附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