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宗教研究年鉴2014》全面反映2014年度中国宗教研究全貌,信息量丰富,收录了本年度学术界的研究精品,概述了中国宗教学的研究成果,展望学科发展趋势,既涵盖了传统宗教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又兼顾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以及新兴学科的研究成果。
第一篇 政策法规
国家宗教事务局2014年工作要点
国家宗教事务局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国家宗教事务局行政处罚实施办法
国家宗教事务局行政许可实施办法
国家宗教事务局行政审批事项公开目录
国家宗教事务局转发《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
认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
《宗教事务条例》有关宗教活动场所的规定
民政部、国家宗教事务局关于规范宗教界收留孤儿、弃婴活动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关于规范宗教界收留孤儿、弃婴活动的通知》政策解读
国家宗教事务局关于组织开展2014年“宗教慈善周”活动的通知
关于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院校申领组织机构代码证的通知
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宗教工作
第二篇 研究综述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
2014年度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综述
宗教学研究
2014年度宗教学研究综述
佛教研究
2014年度佛教研究综述
2014年度南传佛教研究综述
道教研究
2014年度道教研究综述
基督教研究
2014年度基督教研究综述
儒教研究
2014年度儒教研究综述
宗教艺术研究
2014年度宗教艺术研究综述
其他宗教研究综述
2014年度萨满教研究综述
第三篇 年度论文
研究世界宗教促进人类和平——世界宗教研究所建所50周年感言
宗教参与五位一体建设的战略思考
道教要当社会发展的促进派
略论信仰作为宗教学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
从文明交流互鉴角度认识和理解佛教——学习《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
多元宗教和谐与冲突
试论宗喀巴的判教观
京藏摩尼经音译词语考察
圣灵、治病及财富——20世纪五旬节一灵恩运动的全球扩张
当代中国宗教状况报告——基于CFPS(2012)调查数据
第四篇 年度推荐论文
中国核心价值观与宗教信仰
当代南传佛教寺院经济现状及其管理探析
“农禅并重”的当代实践与经验——以北京龙泉寺为例
明代景教的道教化——新发现一篇道教碑文的解读
文化遗产语境下的世界萨满文化
朝鲜王朝的皇家道观昭格署考论——兼论道教在朝鲜王朝的兴衰
理性与信仰之间:西方文化的源流与生命力
明清民间宗教中的观音信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最新成果——习近平关于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论述的学习体会
教内信任:基督教信仰与人际信任——基于2010年度CGSS的分析
第五篇 年度著作
2014年度宗教学研究类十大著作
《中国破解宗教问题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
《隋唐佛教史》
《清代藏传佛教研究》
《东北全真道研究》
《东亚道教研究》
《治道的历史之维——明代政治世界中的儒家》
《美国佛教:亚洲佛教在西方社会的传播与转型》
《清代全真道历史新探》
《灰暗的想象——中国古代民间社会巫术信仰研究》
《神明与市民:民国时期上海地区迎神赛会研究》
第六篇 年度人物
2014年度人物
第七篇 年度新闻
2014年度宗教十大热点
第八篇 年度会议
2014年度宗教学研究十大会议
第九篇 年度研究数据
2014年度我国宗教研究专业学刊目录
2014年度《世界宗教研究》目录
2014年度《世界宗教文化》目录
2014年度《宗教学研究》目录
2014年度《中国宗教》目录
2014年度我国宗教研究专业辑刊目录
2014年度《宗教与哲学》目录
2014年度《宗教人类学》目录
2014年度《宗教社会学》目录
2014年中国宗教学及宗教类新版图书简目
2014年度宗教学研究会议目录
第十篇 论文索引
2014年度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论文索引
2014年度佛教研究论文索引
2014年度基督教研究论文索引
2014年度儒教研究论文索引
2014年度道教研究论文索引
2014年度伊斯兰教研究论文索引
2014年度民间信仰研究论文索引
2014年度萨满教研究论文索引
第十一篇 年度信息
2014年度宗教研究发展大事记
2014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大事记
《中国宗教研究年鉴2014》:
三中国南传佛教社会实践研究
南传佛教严格恪守原始佛教的戒律和传统,注重个人修行而达到阿罗汉果。但是在南传佛教传人中国云南地区的本土化过程中,其不断调适自己以适应社会发展,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当中,在佛教生态、寺院教育以及慈善方面都有所突破,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2014年学术界也特别关注南传佛教的新变化,相关研究成果丰硕。
(一)关于南传佛教生态的研究
中国学术界对佛教与生态的关系研究起步较晚,相关的研究焦点和成果主要集中在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领域,相对而言,对南传佛教生态观方面的研究比较薄弱。但近年来,随着南传佛教积极调整自己投入到社会主义社会生活中,其在生态实践方面的作用和影响日益凸显,引起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而且这种关注正在持续升温,研究在不断拓展和细化。研究成果涉及南传佛教与生态实践关怀、人文关怀实践、环境保护几个方面。
南传佛教生态实践的内涵在不断丰富,促使南传佛教及其信徒从个人的生态实践活动中逐渐走向社会生活,投入到对生命呵护、环境保护以及宗教慈善等生态实践关怀之中,在更大的范围获得了人们对其理论与实践方面的认可与赞同。南传佛教“新人文”视域以生命的全域性作为人文关怀理论的基点,提倡从本心来审视生命的存在,通过对主体的反思与超越,进而提供了一整套可借以升华生命的人文实践方法,上述几方面的深度视域、丰富内容和突出特征恰好可对现行人文关怀作出反思、补充和延展。在此意义上,南传佛教新人文体系具备足够的理论与实践资源来促进纯粹的生命观照,成就终极人文关怀。南传佛教所倡导的从善积德,一切生命皆平等及善待一切生命的思想共同作用于傣族,成为其生态环境保护思想形成的一个重要来源。
(二)关于南传佛教教育的研究
在信仰南传佛教的民族中,佛教寺院始终是进行民族传统文化和佛教理论教育的主要场所,对民族文化传承和佛教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现代教育引进到民族地区,虽然丰富了当地的教育资源和形式,但是佛寺教育与义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日益突出。南传佛教寺院教育对学校教育的影响是多方面、深层次的。对于云南临沧市勐勐镇上佛寺教育的考察可以推断,镇上的寺院已基本失去了作为教育场所这一功能。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有很多,首先,二者在生源和学习年龄段上的矛盾和冲突日渐凸显,因此要解决上述问题就要求学校与佛寺互相配合,在教学上互信互补,以促进南传佛教寺院教育和傣族学校教育的和谐发展。然而现在傣族语言文字和民族传统文化教学所采用的二元体系缺陷突出,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对传统佛教寺院教育产生强大的冲击力,面对发展中出现的新特点,傣族的教育工作应该在代表时代的义务教育和代表传统的佛寺教育之间找到最佳均衡点,从立法上对义务教育和佛寺教育的协调发展做出保障,使两种功能、价值和历史使命互不相同的教育形式在并行不悖的前提下实现相互配合、相互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