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生成与发展研究》从执政伦理的基本问题出发,梳理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生成与发展的历程。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诞生于苏区局部执政的实践,经过长征的传播,在延安时期形成了中国特色执政伦理的基本架构,并于西柏坡时期最终实现了全面生成。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开始了转型的历程,但是“以阶级斗争为纲”造成了执政伦理的异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逐步构建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执政伦理体系。回顾80多年来产生和发展的历程,革命形态、过渡形态和建设形态是其基本历史形态,并在四个方面体现出了特殊性。最后,《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生成与发展研究》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建设的历史经验,并在分析当前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探讨了当前加强执政伦理建设的路径与措施。
彭文龙,男,1982年1月生,山东枣庄人,博士。现为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廉政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主要研究行政伦理、党建与廉政建设。入选南昌大学“215人才工程”赣江青年学者。在CSSCI期刊、北大核心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多篇。主持省部级课题2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参撰学术专著1部。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执政伦理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 执政伦理的元问题
第三节 执政伦理与政治伦理、行政伦理
第四节 执政伦理与政党伦理
第五节 当前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的研究现状
第二章 红色资源: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发展的历史见证
第一节 红色资源的本质与内涵
第二节 红色资源彰显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目的性
第三节 红色资源彰显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规律性
第四节 红色资源彰显中国共产党执政价值合理性与工具合理性的统一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生成的社会条件
第一节 社会思想条件
第二节 社会历史条件
第三节 执政实践基础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的生成
第一节 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的诞生
第二节 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价值的传播
第三节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的生长
第四节 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的全面生成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的发展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执政伦理建设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时期的执政伦理建设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对执政伦理建设的影响分析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的执政伦理建设
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的历史形态演变、特性及建设经验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的革命形态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的过渡形态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的建设形态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的特殊性
第五节 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建设的历史经验
第七章 大力推进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建设
第一节 当前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第二节 当前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建设的路径选择
第三节 当前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建设的建议措施
第八章 展望:努力构建中国特色执政伦理体系
参考文献
后记
《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生成与发展研究》:
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有其历史必然性,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历史唯物主义要求我们在考察社会历史事物的时候要把该事物放在其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和研究,特别是要把它们置于一定的思想文化、历史进程、社会生活等范围之内,从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环境出发进行分析和考察。对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生成的研究也应如此,研究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生成和发展的历史,必须首先将其放在其所处的历史环境中,考察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生成的社会基础。
第一节 社会思想条件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在救亡图存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经历了“师夷长技”不能“以制夷”的失败后,开始从思想文化的角度进行反思,开启了“西学东渐”的历史进程。在“西学东渐”的思想文化进程中,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积极引进、学习西方文化思想,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到辛亥革命,再到新文化运动,思想文化领域的变革日益成为中国救亡图存的主要诉求,日益成为变革中国的推动力量,为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的生成提供了必要的思想条件。
一 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表明封建专制主义已经走到了尽头。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学习西方的历程。随着这一历程由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的深化,出现了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两种不同的资产阶级政治主张。但是,维新变法的失败表明封建专制主义已彻底失去了伦理合法性。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以三民主义为基本信仰,大力宣扬民主共和思想,致力于通过革命的方式建立民主共和国。特别是,1911年辛亥革命的成功,建立了民主共和制的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自此以后,任何妄图复辟封建帝制的企图都失去了社会基础。但是,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民主共和流于形式,中国人民仍然深受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人民要求民主、要求进步的愿望没有得到实现。因而,资产阶级革命派执掌国家政权,虽然具有一定的价值合理性,但是由于其执政工具的不合理,导致辛亥革命胜利的果实却落在了北洋军阀的手里。北洋军阀在其统治时期,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散布和鼓吹中国宜于实行君主制的思想。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为了实现“民主共和”的理想,发动了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进一步扩大了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
而当时,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在对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中,认识到需要在人民大众中普及民主共和思想,从文化思想上冲击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因此,他们以“德先生”和“赛先生”为旗帜,发起了一场新文化运动。它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动摇了封建主义的根基,解放了中国人民的思想。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和启蒙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为先进的执政伦理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思想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