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绩效管理年鉴(第三卷 2016)》是融史实性、学术性、资料性为一体的专业年鉴,也是全面实用,文、图、表并茂的综合性大型年刊。以中国政府绩效管理改革和发展为主线,在国际的视野上审视中国政府绩效管理的发展状况和演变态势,记录中国政府绩效管理领域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的年度进展,包括理论成果、典型事件、组织与人物、政策法规、实践模式等,注重转型时期我国政府的战略思维、资源配置和公共治理能力建设,以鲜明的风格、系统的内容和一流的质量,提供观察和嘹望中国的政府绩效管理的平台。
《中国政府绩效管理年鉴》是融史实性、学术性、资料性为一体的专业年鉴,也是全面实用,文、图、表并茂的综合性大型年刊。以中国政府绩效管理改革和发展为主线,在国际的视野上审视中国政府绩效管理的发展状况和演变态势,记录中国政府绩效管理领域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的年度进展,包括理论成果、典型事件、组织与人物、政策法规、实践模式等,注重转型时期我国政府的战略思维、资源配置和公共治理能力建设,以鲜明的风格、系统的内容和一流的质量,提供观察和嘹望中国的政府绩效管理的平台。
《中国政府绩效管理年鉴》的框架结构由篇目、类目2个层次组成,共设置7个篇目。7个篇目分别是重要文献、专题研究、实践聚焦、研究报告·热点论文、学术会议·工作会议、大事记和附录。通过事实、案例和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体现年鉴的叙事风格,动态地记录中国政府绩效管理领域的理论和实践进展。
《中国政府绩效管理年鉴》主要服务对象为政府部门,从事政府绩效管理的教学研究机构、中介机构、产业部门的有关人员,以及关注政府绩效管理的企业和社会公众。《中国政府绩效管理年鉴》自2011年以来,已出版《中国政府绩效管理年鉴(创刊卷 2010)》和《中国政府绩效管理年鉴(第二卷 2012)》。《中国政府绩效管理年鉴(第三卷 2016)》对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四年之间中国政府绩效管理的整体状况和进展进行回溯。
为了表示对选编文献作者创造性劳动的尊重,我们将向有关作者奉寄转载稿酬,敬请有关作者与我们联系,告知您的通信地址。年鉴存在的不足和疏漏,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第一篇 重要文献
Ⅰ 法律法规与政策
一 法律法规
二 党的文献
三 中央政府文件
四 地方性法规及地方政府文件
Ⅱ 领导讲话
一 胡锦涛
二 温家宝
三 习近平
四 李克强
五 张德江
六 俞正声
七 刘云山
八 王岐山
九 张高丽
第二篇 专题研究
基于公共价值的政府绩效管理学科体系构建
效能建设能改进政府绩效吗?——基于30个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政府绩效管理理论及其实践研究
2005~2011:西方政府绩效预算最新趋势
论政府绩效评估中主观客观指标的合理平衡
官员晋升激励与政府绩效目标设置: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政府绩效管理:目标、定位与顶层设计
政府绩效管理创新中的“样本点”
国外后新公共管理运动与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创新研究
第三篇 实践聚焦
Ⅰ 全国的实践情况
Ⅱ 部门的实践情况
一 国防科工局
二 国家质检总局
三 国土资源部
四 海关总署
五 环保部
六 农业部
Ⅲ 地方政府的实践情况
一 省市的实践情况
二 区县的实践情况
Ⅳ 其他实践情况
第四篇 研究报告·热点论文
Ⅰ 研究报告
Ⅱ 热点论文
第五篇 学术会议·工作会议
Ⅰ 2012年
Ⅱ 2013年
Ⅲ 2014年
Ⅳ 2015年
第六篇 大事记
Ⅰ 2012年
Ⅱ 2013年
Ⅲ 2014年
Ⅳ 2015年
第七篇 附录
Ⅰ 中国政府绩效管理著作
Ⅱ 中国国家基金资助设立的政府绩效研究项目
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二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Ⅲ 中国各级政府设立的政府绩效管理机构
一 国家层面政府绩效管理机构
二 省级政府及其部门设立的政府绩效管理机构
三 市级政府及其部门设立的政府绩效管理机构
四 县级政府及其部门设立的政府绩效管理机构
Ⅳ 中国政府创新奖历年获奖名单
一 第七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获奖名单
二 2015年度中国政府创新最佳实践
Ⅴ 国外政府绩效管理著作
一 国外译著
二 国外原著
Ⅵ 国外著名基金会资助的政府绩效研究项目
Ⅶ 国外政府绩效管理研究报告
Ⅷ 国外政府绩效管理的学术会议
《中国政府绩效管理年鉴(第三卷 2016)》: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新修订的预算法,改进预算管理,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现就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作出如下决定。
一 充分认识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建立与实现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财政制度,对于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5年预算法及预算法实施条例施行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财政制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初步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制度体系,作为公共财政制度基础的预算管理制度也不断完善,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现行预算管理制度也暴露出一些不符合公共财政制度和现代国家治理要求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预算管理和控制方式不够科学,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尚未建立;预算体系不够完善,地方政府债务未纳入预算管理;预算约束力不够,财政收支结构有待优化;财政结转结余资金规模较大,预算资金使用绩效不高;预算透明度不够,财经纪律有待加强筹,财政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并对改进预算管理制度提出了明确要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作出了部署。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公共财政制度的迫切需要;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二 准确把握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总体方向
(一)指导思想
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方式,提高管理绩效,用好增量资金,构建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防范财政风险,实现有效监督,提高资金效益,逐步建立与实现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财政制度。
(二)基本原则
遵循现代国家治理理念。按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着力构建规范的现代预算制度,并与相关法律和制度的修订完善相衔接。健全财政法律制度体系,注重运用法律和制度规范预算管理,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
划清市场和政府的边界。凡属市场能发挥作用的,财税等优惠政策要逐步退出;凡属市场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政府包括公共财政等要主动补位。
着力推进预算公开透明。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将公开透明贯穿预算改革和管理全过程,充分发挥预算公开透明对政府部门的监督和约束作用,建设阳光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
坚持总体设计、协同推进。既要注重顶层设计,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又要考虑外部环境和制约因素,实现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有序衔接,合理把握改革的力度和节奏,确保改革顺利实施。
三 全面推进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各项工作
(一)完善政府预算体系,积极推进预算公开
1.完善政府预算体系。明确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收支范围,建立定位清晰、分工明确的政府预算体系,政府的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力度,建立将政府性基金预算中应统筹使用的资金列入一般公共预算的机制,加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的力度。加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做好基金结余的保值增值,在精算平衡的基础上实现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可持续运行。
2.健全预算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基本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加快推进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支出标准在预算编制和管理中的基础支撑作用。严格机关运行经费管理,加快制定机关运行经费实物定额和服务标准。加强人员编制管理和资产管理,完善人员编制、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机制。进一步完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按经济分类编制部门预决算和政府预决算。
3.积极推进预决算公开。细化政府预决算公开内容,除涉密信息外,政府预决算支出全部细化公开到功能分类的项级科目,专项转移支付预决算按项目按地区公开。积极推进财政政策公开。扩大部门预决算公开范围,除涉密信息外,中央和地方所有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均应公开本部门预决算。细化部门预决算公开内容,逐步将部门预决算公开到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按经济分类公开政府预决算和部门预决算。加大“三公”经费公开力度,细化公开内容,除涉密信息外,所有财政资金安排的“三公”经费都要公开。对预决算公开过程中社会关切的问题,要规范整改、完善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