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生态移民的文化变迁与身份认同研究:以格尔木昆仑民族文化村为例》基于作者及课题组成员长期的田野考察与思考,以青海省格尔木昆仑民族文化村个案,从饮食文化、后续产业发展、日常宗教生活、移民子女教育选择四个方面入手,以民族志的方法客观记录了三江源生态移民在迁入地的生活情态,并对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变迁与身份认同问题作了辨析。
2008年8月6日,藏历六月初五这天,更登格玛很早就起来了。
前一晚的雨水把远近的山景冲洗得格外清新。白云环绕,朝阳照在高低错落的山地藏房和玉米地里,四处泛着各种颜色的斑驳亮光。坡上坡下,寨子里已有人家开始在屋顶“煨桑”——向四方神熏烟敬献。青烟升腾,传递着人们对自然神灵的虔诚敬意。收完家里的花椒后,更登格玛带上两个孙女,和村里亲友结伴上路,踏上了前往顶果山的转经朝圣之路。
同一时间里,甲居一、二、三村的日俄阿美、拥忠贝姆和曾明福等村民也乘农闲时节,沿不同的路线投身于各自的朝神之路。她们去的地方,分别是村后的亚霄神山、县城附近的白噶神山和大金川岸边的烧香炉……
在当地传统中,每年藏历六月都有规模超过平时的转山朝圣。甲居藏寨在大渡河上游,隶属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县。在当地藏民心目中,自然有灵,神山无限,于是在日常生活里便时刻敬山,年年朝圣,爱护众生,尊重自然。丹巴一带的朝圣转山,有一个四方汇聚的核心:金川河岸的墨尔多神山。作为众神之首,墨尔多神山有着包括亚霄山、白噶山和思古勒山(四姑娘山)等诸多护卫山在内的完整体系,范围广远,次第分明。这种族群地方性知识的影响,使墨尔多周围广大区域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持续至今的世代守护。
付海鸿,1978年12月出生于四川邻水,2006年于西南大学文学院获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学位,2015年于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获文学人类学博士学位,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访问学者。现于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人文学院工作,副教授。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一 环境问题、西部边疆与生态移民
二 三江源区的生态移民工程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 国内外生态移民研究概述
二 国内外三江源生态移民研究概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第四节 田野考察和主要发现
一 课题组田野考察情况
二 田野调查的发现
第一章 从牧区到城郊:昆仑民族文化村生态移民的背景
第一节 异地安置:格尔木市的曲麻莱县藏民村
一 命名:从昆仑民族文化村到曲麻莱县藏民村
二 昆仑民族文化村简况
第二节 搬迁故事:从曲麻莱到格尔木
一 迁出地曲麻莱县概况
二 回望搬迁路
第二章 糌粑与方便面:饮食中的身份认同
第一节 一个茄子与两次厨艺培训
一 炒不熟的茄子
二 被展示的“青椒土豆丝”
三 职业技术学校的专门培训
第二节 奶茶与糌粑VS速溶奶茶与方便面
一 奶茶与速溶奶茶
二 糌粑与方便面
第三节 两份食谱
一 多杰的食谱
二 德吉家的食谱
第三章 牧民、生态移民与农民工:转产牧民的多重身份
第一节 转产牧民的文化技能培训与劳务输出
一 文化技能培训与后续产业发展
二 转产扶持项目与转产劳务输出中的民族文化因素
第二节 以牧转“农”:温室暖棚蔬菜种植的起落
一 集体兴建的两个温室暖棚
二 家庭院落里的蔬菜暖棚
第三节 以牧转工艺:从工厂到作坊的昆仑嘛呢石刻
一 嘛呢石可以当作旅游产品售卖吗
二 平措的两个嘛呢石刻工作台
第四章 神圣与世俗:城市郊区的日常宗教生活
第一节 在公开与隐秘之间:宗教生活的四个公共场所
一 转经房与经幡群:生态移民“安心”的地方
二 没有医疗设备的黄河源藏医院
三 没有展品的民间博物馆
四 男人们的煨桑台
第二节 在变与不变之间:顿珠一家的日常宗教生活
一 改建后的房屋格局
二 佛堂之外:随处可见宗教生活用品的世俗空间
三 佛堂之内:摆放有序的神圣世界
第五章 教育与出路:第二代生态移民的境遇
第一节 从插班入学到速成班:“大龄孩子”的求学路
一 插班入学:长江源民族学校的“超龄小学生”
二 速成班的女同学:现实与愿望之间的距离
第二节 草原与学校:适龄学生的家乡情结与未来憧憬
一 索南:用诗歌与图像反思移民生活
二 多杰:回不去的牧区与大学梦
三 德吉:立志成为一名舞蹈老师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三江源生态移民的文化变迁与身份认同研究:以格尔木昆仑民族文化村为例》:
(四)多杰的“福满多”方便面
在父亲顿珠回家前,多杰看我在喝酥油茶、吃馒头,他也撕了块馒头。他一面讲着不能乱倒酥油,一面捏着块酥油,合着馒头吃起来,奶茶放在他的右手边,他偶尔会端起来喝几口。他看起来似乎不太喜欢吃这样的早餐。
在顿珠舔者合、卓玛与央拉拌糌粑的时候,多杰忽然站起来说他要出门买方便面吃。我以为他在开玩笑,卓玛笑着说:“他经常这样。”几分钟后,多杰就拿着一袋“福满多”方便面回来了。方便面是麻辣味的,售价两元。看见多杰回来,卓玛就去烧开水、拿碗筷。水烧开后,多杰就动手泡起方便面来。从他熟练地撕开方便面与里面的料包、观察方便面的软硬程度来看,他泡方便面的次数应该不少。多杰说:“糌粑与馒头味道都太淡了。我喜欢方便面的味道。”
在移民村,像多杰这样喜欢方便面与可口可乐的青少年不在少数。方便面与可口可乐是批量生产的工业食品,并不是藏族的传统食物与饮料。刘志扬曾对一个藏族农村社区的饮食生活进行考察,他将其食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传统食品,如糌粑、藏面与夏馍馍;第二类是外来食品,包括米饭、各类汉式风味炒、炖、炸、蒸菜,以及面条、馒头和包子等白面类食品;第三类是工业化食品,如方便面、饼干、糖果、糕点、冰淇淋和罐头类食品等。此外,他将饮料分为两类,一类是甜茶、青稞酒、酥油茶和酸奶等传统类饮料;另一类是可乐等苏打水、水果类软饮料、矿泉水、啤酒、瓶装白酒等工业化饮料。多杰喜欢的方便面是在村里小卖部买的。小卖部出售的绝大部分物品就是上述工业化食品与工业化饮料,这些物品最受儿童青睐。多杰放着家里的糌粑不吃而另购方便面来吃,自然与工业化食品的入侵有关,这种入侵得益于交通运输的快捷与便利。不仅是城市郊区,迁出地牧区的情况亦如此。2009年,我们在迁出地曲麻河乡调研时,乡上青年男女在朗玛厅唱歌跳舞,除了喝本地产的青稞酒,他们还几乎人手一瓶娃哈哈集团生产的啤儿茶爽。这个饮料是由娃哈哈集团在2008年推出的品牌,2010年失败退出市场。尽管如此,啤儿茶爽仍然一度“占领”过曲麻河牧区的各种宴饮场合,手拿一瓶啤儿茶爽,似乎就变得与电视广告中一样时尚了。另一个受到青少年青睐的是口香糖。不管是打台球、打篮球,还是骑摩托车、走路,他们大部分人嘴里都在嚼口香糖。电视广告影响着孩子们的消费观念与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