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生于1930年代的中国,出身中产家庭,1948年进入清华大学,是当时的学界精英。他们受业于中国知名学者,近距离领略了王竹溪、钱三强、何成钧、孙瑞藩、翦伯赞、严景耀、雷洁琼、陈岱孙等大师的风采。他们在求学期间亲身经历了诸多历史事件,见证了那个风云变幻的大时代。《春风渡:我的大学1948-1953》既是个人大学生活的回顾,也是当时社会和国运的缩影与投射。
董贻正,男,1931年间月出生于上海市,汉族。1948-1952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电机系。
薛传钊,女,原籍广东中山,1930年生于上海,年幼时随父母逃难,流离颠沛,辗转数年。抗战胜利后,在广州培道女中念完高中。1949年夏从香港飘海北上,考入燕京大学社会系,1950年转入清华大学经济系。
一路向北
我们当年考大学
马桶上听到被清华录取的消息
一路向北
来到北京,来到清华园
1949年的清华
国府末日
清华的学习生活和我的老师们
清华特色
特殊背景下的社团“团契”
新民主主义青年联盟
国民党走了,共产党来了
参与迎接北平解放
三次申请入党
在清华园参加的政治运动
在毕业证书上盖章的两位校务委员会主任
我们这个班
毕业奔赴东北
重返北京
用土办法来测算所需各类专业人员的比例关系
学于天地间
奔赴解放区
穿越封锁线
燕京一年
翦伯赞教我中国社会史
体育和音乐史的陶冶
燕京的课外生活
参加开国大典
到京郊参加土改
转学去清华
清华的学风与校训
大学有大师
马约翰教授的体育课
课外的锤炼
多才多艺的清华学子
孙晓邨、张君秋和乌兰诺娃的指导
到印度大使馆借服装
去广西参加土改
董必武送行土改团
土改前奏
进驻山区“土匪村”
土改那些事儿
邕江江畔的彩虹
第一次参与“战地手术”
一只掉出来的眼球
从看摊到接生
团部工作剪影
向知名的人民艺术家学习
张定和的委屈
同安娥和田汉的接触
巧遇诗人艾青和作家李又然
丰收中凯旋
毕业前
骑河楼老校舍和皂君庙新校址
系统学习计划经济
新式“国家毕业考试”
弃读研究生,争去第一线
分配、烧饼与苹果园
后记
查看全部↓
《春风渡:我的大学1948-1953》:
我们的火车到了北京,在前门车站下车。前门火车站始建于1901年,当年的全称为“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了。它曾见证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如1905年的“刺杀五大臣”事件。是年9月24日,辅国公载泽、兵部侍郎徐世昌等5人奉命出洋考察,革命志士吴樾携炸药混入车站,炸伤数人,以致这个考察团被推迟出访。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曹锟政府,就是在这里安营扎寨的。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500名北平学生组成的“南下救国示威团”也是从这里出发的。1959年,新的北京站落成投入使用,前门火车站结束了历史使命,后来改为铁路工人俱乐部。20世纪末由香港鹏利集团开发,在原址处修建了老车站商城。
现在看来,前门火车站规模跟现代化的火车站简直没法比,但是那个时候,火车站就算是很巍峨的建筑了。到了北京站,就有清华校车来接,一路还是很顺利的。
那时候的北京可不像现在这么热闹。校车经过处,行人不多,车辆更少。出了车站,就见到正阳门,高高的城楼,煞是雄伟;经过天安门,里面就是四朝古都皇帝陛下的宫殿,使人肃然起敬。金水桥前一排排树木,从根部到离地面一米处都刷有石灰,煞是整齐,这在上海也是没见过的。途径东四牌楼、西四牌楼,这是明朝的建筑。三间四柱三楼式的木牌楼,矗立在路中央,倒是够气派,好在那时车马稀少,也妨碍不了交通。不过,也注定了他在新中围的首都寿命不可能太长,1954年12月终于被拆除了,东四牌楼等名称也简化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