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围绕我国石油储备大型地下水封洞库工程设计、施工建设和长期运行过程中安全问题的重大需求,全面阐述了地下水封洞库围岩的流变力学特性与长期安全性评估技术,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地下水封洞库围岩流变力学试验、岩石渗流-流变耦合力学性质与长期强度、岩石渗流应力耦合流变损伤模型与参数辨识、大型地下水封洞库长期安全性三维数值分析、大型地下水封洞库长期安全性评估等,全书共6章。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目录
《岩石力学与工程研究著作丛书》序
《岩石力学与工程研究著作丛书》编者的话
前言
第1章绪论1
1.1概述1
1.2地下工程岩石流变力学试验研究现状3
1.3岩石流变本构模型研究现状4
1.4地下工程围岩长期稳定性研究现状6
1.5本书主要内容6
第2章地下水封洞库围岩力学特性试验8
2.1试验设备与试样制备8
2.1.1试验设备8
2.1.2试样制备9
2.2试验方案和试验方法10
2.2.1试验方案10
2.2.2试验方法11
2.3二长花岗岩三轴力学试验成果与分析11
2.3.1瞬时三轴力学试验曲线12
2.3.2二长花岗岩应力\|应变规律与强度特性13
2.3.3二长花岗岩试样瞬时破坏形式17
2.4闪长岩三轴力学试验成果与分析18
2.4.1瞬时三轴力学试验曲线18
2.4.2闪长岩应力\|应变规律与强度特性20
2.4.3闪长岩试样瞬时破坏形式23
2.5地下水封洞库围岩渗透演化规律分析24
2.5.1轴向应变与渗透率的关系24
2.5.2环向应变与渗透率的关系26
2.6本章小结27
第3章地下水封洞库围岩渗流应力耦合流变力学试验28
3.1渗流应力耦合三轴流变力学试验28
3.1.1试样制备28
3.1.2流变力学试验方案和试验方法29
3.1.3渗流应力耦合三轴流变力学试验曲线30
3.2洞库围岩流变变形特性分析33
3.2.1轴向应变时间变化规律33
3.2.2环向应变时间变化规律34
3.2.3体积应变时间变化规律35
3.2.4岩石流变变形速率分析36
3.2.5岩石流变力学性质与瞬时力学性质对比分析39
3.3岩石试样流变破坏形式与断口微观分析42
3.3.1岩石试样流变宏观破坏形式42
3.3.2岩石试样破坏断口扫描电镜试验(SEM)及微观断裂机理43
3.4岩石试样流变过程中的渗透性演化规律47
3.4.1三轴流变过程中渗透性试验结果48
3.4.2三轴流变过程中渗透演化规律分析48
3.4.3加速流变阶段的渗透演化规律分析50
3.5本章小结52
第4章地下水封洞库围岩渗流应力耦合流变损伤模型53
4.1地下工程岩石渗流应力耦合分析理论53
4.1.1岩石渗流应力耦合分析基本方程53
4.1.2岩石的渗流耦合特性55
4.1.3岩石渗透特性与应力耦合关系58
4.2地下水封洞库围岩流变损伤特性分析60
4.2.1洞库围岩变形的时效性60
4.2.2洞库围岩强度的时效性61
4.2.3渗流场环境下洞库围岩流变损伤特性分析62
4.3考虑损伤演化的岩石流变损伤模型64
4.3.1岩石损伤变量64
4.3.2岩石损伤演化方程66
4.3.3岩石流变损伤模型67
4.4洞库围岩渗流应力耦合流变损伤模型69
4.4.1地下水封洞库围岩流变\|渗流耦合关系70
4.4.2考虑损伤作用的岩石渗透性演化模型71
4.4.3岩石渗流应力耦合黏弹塑性流变损伤模型72
4.5渗流应力耦合流变损伤模型二次开发73
4.5.1本构模型有限差分格式73
4.5.2二次开发程序设计76
4.6本章小结77
第5章地下水封洞库三维弹塑性数值分析78
5.1工程地质条件78
5.1.1工程概述78
5.1.2工程地质条件79
5.1.3工程初始地应力场与渗流场82
5.2三维弹塑性数值计算方案90
5.2.1地下水封洞库数值计算模型90
5.2.2地下水封洞库围岩力学参数及边界条件93
5.2.3数值计算分析剖面93
5.3洞库围岩三维弹塑性数值分析94
5.3.1X=0+200m断面(A、B、C洞罐组)应力应变分析94
5.3.2X=0+352.32m断面(A、B洞罐组)应力应变分析102
5.3.3X=0+532.78m断面(C洞罐组)应力应变分析107
5.3.42号主洞室轴线剖面(Y=60m)应力应变分析110
5.3.54号主洞室轴线剖面(Y=199m)应力应变分析113
5.3.66号主洞室轴线剖面(Y=328m)应力应变分析115
5.4弹塑性计算条件下主洞室特征点位移分析118
5.5本章小结119
第6章地下水封洞库三维流变数值分析121
6.1三维流变数值计算方案121
6.2洞库围岩三维流变数值分析121
6.2.1X=0+200m断面(A、B、C洞罐组)流变计算结果122
6.2.2X=0+352.32m断面(A、B洞罐组) 流变计算结果130
6.2.3X=0+532.78m断面(C洞罐组) 流变计算结果135
6.2.42号主洞室轴线剖面(Y=60m)流变计算结果138
6.2.54号主洞室轴线剖面(Y=199m)流变计算结果140
6.2.66号主洞室轴线剖面(Y=328m)流变计算结果143
6.3流变计算条件下主洞室特征点位移分析146
6.4本章小结147
第7章地下水封洞库三维流变损伤数值分析148
7.1洞库围岩三维流变损伤数值分析148
7.1.1X=0+200m断面(A、B、C洞罐组)流变损伤计算结果148
7.1.2X=0+352.32m断面(A、B洞罐组)流变损伤计算结果156
7.1.3X=0+532.78m断面(C洞罐组)流变损伤计算结果161
7.1.42号主洞室轴线剖面(Y=60m)流变损伤计算结果164
7.1.54号主洞室轴线剖面(Y=199m)流变损伤计算结果167
7.1.66号主洞室轴线剖面(Y=328m)流变损伤计算结果169
7.2流变损伤计算条件下主洞室特征点位移分析172
7.3本章小结173
第8章地下水封洞库渗流应力耦合长期安全性分析175
8.1渗流应力耦合流变损伤数值计算与分析175
8.1.1X=0+200m断面(A、B、C洞罐组)渗流应力耦合流变损伤计算结果175
8.1.2X=0+352.32m断面(A、B洞罐组) 渗流应力耦合流变损伤计算结果183
8.1.3X=0+532.78m断面(C洞罐组) 渗流应力耦合流变损伤计算结果188
8.1.42号主洞室轴线剖面(Y=60m)渗流应力耦合流变损伤计算结果191
8.1.54号主洞室轴线剖面(Y=199m)渗流应力耦合流变损伤计算结果193
8.1.66号主洞室轴线剖面(Y=328m)渗流应力耦合流变损伤计算结果196
8.2考虑渗流应力耦合作用的主洞室特征点位移分析199
8.3不同计算方案下地下水封洞库围岩变形对比分析200
8.3.1典型剖面最大合位移对比分析200
8.3.2地下水封洞库围岩特征点最大合位移对比分析202
8.3.3不同计算方案下地下水封洞库围岩变形特征分析203
8.4本章小结207
参考文献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