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几千年,纵横上百里,丹徒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丹徒的自然山川、物产资源、文化风貌和风土人情,齐奏着和谐的交响乐,丹徒的历史变迁、社会发展、文明进步已然汇聚到奔腾向前的时代洪流之中。
《春秋丹徒》以通俗易懂的文字、趣味盎然的故事,展示了丹徒的历史经纬,谱写了丹徒的时代华章,唤醒了人们的文化记忆。这是记载,这是讲述,这是传播,这更是传承。这是一部记录和弘扬乡土文化的好读本,也是一本推介和传播丹徒的小百科。
《春秋丹徒》:
每逢“七夕”,怎能不去槐荫村?村口那棵老槐树,见证了董永和七仙女的千古情缘。“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古往今来,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打动了多少人的心扉。七仙桥、土地庙、织锦楼……作为《天仙配》故事的发源地,走进槐荫村,空气里似乎随处飘散着甜美的味道。这座千年古村落,见证着来自全国各地年轻人的爱情故事,正日渐成为爱情旅游胜地。
在黄墟马迹山,在上党西林寺,在上会仙人山……无论走到哪里,总让人怦然心动。那山、那水、那树、那寺,无不成景,如入画中。还有什么画作比这来得更宏伟、更富感染力呢?
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赐予了丹徒山水如此独特的禀赋。置身其中的人,对此也许没有那么真切的感受。因为再美的景致,司空见惯,也便成了寻常。苏轼的那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道出的正是这一层况味。经历了岁月沧桑,时光荏苒和都市的人声鼎沸,灯影憧憧,那颗熏染了焦灼的心,来到童年生活过的地方,蓦地发现,这里竟有那样宁静的美!这美,或许一直藏在心房的某个角落,从不曾遗落。
梅子黄时,细雨霏霏。油纸伞下,黄墟清代民居尽收眼底,寂寥的雨巷,信步而行。那高高的马头墙,那被岁月写满了皱纹的青砖黛瓦,那精美绝伦的壁雕作品,一时间,令人如痴如醉。这是梦中的江南吗?这是记忆里的家乡吗?
岁月犹如一杯醇酒,历久弥香。吉光片羽,悄然留痕。丹徒绵长的民俗文化,值得静下心来,细细体味。她一如那寂寥的雨巷,在不经意间,便会和你撞个满怀,击中你心中那块最柔软的地方。
喝过那醇美香甜的新丰酒吗?新丰酒在南朝至唐时名气很大。梁元帝有“试酌新丰酒,遥劝阳台人”之句。李白亦有“南国新丰酒,东山小妓歌”之语。《旧唐书》里有这样一则故事:永王李磷叛变,唐朝军队平乱到达新丰(也就是现在的丹徒辛丰)之后,赵侃等大将首先是喝酒,而且喝了个大醉,“皆因醉而寐”。由此想来,新丰酒有着多么妙不可言的滋味。
听过那激越悠扬的南乡山歌吗?在山坡上,在田野里,在房前屋后,千百年来,丹徒的这片土地上,到处飘荡着南乡山歌优美的旋律。“什么花开一条线?什么花开一大片?什么花开一盆金?什么花开白如银?”多么诙谐有趣的歌词,那般质朴而活泼。邻家大哥在唱,东家阿婆在唱,村后阿婶在唱,屋前小妹在唱……勤劳智慧的丹徒人民,用山歌唱出了对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赞美,对家乡的深情。
吃过风味独特、口感舒爽的宝堰干拌面吗?清晨,走在宝堰古镇那幽深的青石板路上,街头巷尾一家家面店里飘出的扑鼻的香气,令人垂涎欲滴。还是那般熟悉的味道,亲切而诱人。此情此景,总能勾起人们许多童年的回忆。当年,爷爷牵着孙辈的手,赶上几公里的路,来到这古街上,为的是吃上一碗干拌面。店老板早已熟悉了食客,热情地和大家打着招呼……记忆的闸门一旦打开,那些并未走远的似水年华,便会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去上党瞧瞧挑花吧,去谷阳听听吴歌吧,去高桥看看那热火朝天的现代作坊吧……古人说“月是故乡明”,想来是颇有道理的。故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永远是那样真实而生动的存在,在你瞥见它们的那一霎,总会给你带来那么一丝感动,告诉你什么是白驹过隙,什么是活色生香。哪怕走到天涯海角,它们也会伴随你悄然人梦,温存你的梦境,让你睡得更踏实、更香甜。
丹徒的历史是厚重的,厚重得如同一部大辞典。虽已皓首穷经,却难探求万一。这究竟是怎样一片古老的土地呵!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发生过太多的故事,或可歌可泣,或惊心动魄,或荡气回肠。过往所有的故事,虽已尘封进那些金戈铁马、鼓角铮鸣的日子,可每一个热爱这方土地的人们,又怎能掩住内心那份探究的冲动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