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存辉,温州的一个子承父业的小小修鞋匠,为了能够实现发家致富、让家人过好的目标,毅然下海。30年风雨打磨洗礼,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逐步成为为如今享誉世界的国际化企业。如今,南存辉和他的正泰仍在拼搏,人们很想知道,南存辉成功的背后,有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
当别人在打低压电器价格战时,南存辉在抓质量;当别人开始重视质量,他已经着手打造品牌;当别人开始做品牌,他又进阶至高端的技术研发;当别人也开始专研技术,他转身进军光伏发电领域;在国内企业纷纷上马光伏板生产线时,他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在全球各地开发投资建电站,从单纯“卖产品”转向“卖服务”。正如南存辉所说:“快人一步的原因是被环境和现实逼出来的。而值得尊重的企业,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还要追求梦想和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孟凡华,笔名木梓,吉林长春人。现职业技术教育杂志社编辑、记者。主要从事教育类文章的写作,在《职业技术教育》杂志发表多篇有关教育大政方针的报道类文章。被中国高教学会期刊编辑专业委员会评为高教类期刊优秀编辑。
引子 小鞋匠的蜕变,低压电器大王的传奇
第一章 创业前传,不平凡的平凡少年
童年的考验
小小修鞋匠
一把锥子的力量
严父教育下的成长路
修鞋悟“道”
第二章 青云之志,金鳞岂是池中物
初涉商海试深浅
创业“第一桶金”:35元
鞋匠和裁缝的牵手
“借”出来的电器厂
严把质量,“求才”利“求精”
第三章 事业中兴,“求精”遭裂变
“7年之痒”
没人想要当“老二”
“求精”和平分家
“兄弟冤家”齐“斗法”
兄弟,还是兄弟!
第四章 融资上路,正泰稳步崛起
混战中奇招“破”市
“正道泰然”,品牌崛起之路
巨鳄挑战,正泰绝不退缩
正泰牵手GE
正泰生命线:质量为王
第五章 扬眉吐气,和跨国巨头“扳手腕”
报国信念,莫不敢忘
12年隐忍,转守为攻
知识产权保卫战
“我的品牌,我来维护”
第六章 太阳之城,新能源的追逐者
布局新能源:太阳能
光伏产业遭遇“滑铁卢”
运筹帷幄,架构科技产业链
缔造新神话:稳步新能源领域
第七章 专注专业,企业修行似人生
从爬山悟透如何做企业
不能只把水烧到99度
专注核心,同心多元化
舍得的智慧,得失的修行
第八章 散财聚才,正泰阔步改革当先
家族融资,首次“稀释”股权
树品牌众企联合,次降股稳固集团
扶持“知本”,三降股吸纳人才
正泰仍在路上,革命还将继续
第九章 立贤立亲?正泰如何传承
谁来接班,是个问题
传承的后路:“败家子基金”
传承的主旨不是财富,而是精神
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第十章 反哺社会,“小家”“大家”共飞腾
扛起社会责任,树立正能量标杆
“功利”与“公益”
“另类”正泰,大鱼带小鱼
看淡“富豪榜”,争锋“纳税榜”
第十一章 创业智慧,南存辉的成功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
诚信为本,打造正泰金名片
自主创新,打造自立品牌
第十二章 个人魅力,南存辉的行与思
做人做事做企业,时刻心存敬畏
责任重于泰山
学之涯,无止境
“不管顺境逆境,切莫止境”
“以出世的态度做入世的事”
V 《南存辉:让梦想照进现实》:
童年的记忆是苦乐参半的,但这并不影响南存辉的成长。尽管,他是那么不舍心爱的校园;尽管,他是那么想按自己的路走下去;尽管,他是那么想实现心中成为一名“国企工人”的梦想。但是,理想在现实面前,有时候是那样的苍白无力,毕竟,填饱肚子是第一位的。所以,南存辉不得不告别校园生活,开始用稚嫩的肩膀挑起养家糊口的重担。
只是,南存辉没有想到,自己走向社会后的第一份“工作”,竟然是修鞋。
从人生经历的角度来说,初入“江湖”的第一份工作,就如怀春少女情窦初开的第一场恋爱,不管是不是自己所期盼的,都很难品清其中的滋味,也许是浓浓的甜蜜,也许是淡淡的苦涩。无论结果如何,都会在心里留下难以抹去的记忆。
南存辉的第一份工作是修鞋,这与他日后运筹帷幄、纵横驰骋的电器、太阳能产业没有一丝一毫的关联。但是,修鞋的一些经历,却带给他很多体验和感悟,无形中,影响了他以后的路。
实际上,对于人生来说,第一份工作还是非常重要的,当然,这份重要性不是说我们要一步到位,终身从事这份工作,而是在这第一份工作的起点,我们选择以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以后所要走的路。
我们可以把目光投向近些年驰骋于商界的精英,盘点一下他们的第一份工作:福耀玻璃集团创始人曹德旺,14岁退学开始放牛;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高中毕业后,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给别人照相;阿里巴巴掌门人马云,第一份工作是教书匠;香港首富李嘉诚,第一份工作是在钟表公司当小学徒,主要任务就是泡茶扫地。
原来,他们的第一份工作都与日后所创出成绩的领域没有多少关联,也没有让人羡慕的地方,他们也没有值得炫耀的后台可以当靠山。但是,多年以后,他们却依靠自己的努力,抓住了正确的时机,一步一个脚印,打拼出自己的商业帝国,积累起自己的财富。
南存辉,也同样如此。
1976年,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转折点,这一年,持续了十年之久的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划上了句号。这一年,对南存辉个人来说,同样是一个转折点,他辍学回家,挑起了维系一家人生活的担子。
南存辉的父亲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同时也有一手修鞋的好手艺,每当农闲时节,父亲就会带上修鞋的用具,在大街小巷摆摊修鞋,以此补贴家用。
父亲受伤以后,家中没有了劳动力,13岁的南存辉能做些什么呢?望着南存辉还没有成熟的面孔,望着他略显瘦弱的身躯,家人也犹豫了好久,一家人坐在一起商量了半个晚上,最后,父亲拍板了:去修鞋吧。在父亲看来,修鞋不用花费太多的体力,它的劳动强度,是一个13岁的孩子可以承受的。
南存辉是聪明的,不仅体现在他的学习上,也体现在他学习修鞋的过程中。在父亲的指导下,他只用了两天时间,就掌握了父亲的大部分修鞋手艺,虽然手法还没有那么娴熟,但上街摆摊已是绰绰有余。
没过几天,在柳市的街头,人们开始看见一个瘦小的男孩,背着一只与自己的身高并不匹配的大木箱,从事与他年龄并不相符的工作——摆摊修鞋。
对于南存辉的出现,很多熟悉南存辉父亲的人都投来疑惑的目光:子承父业,年纪是不是太小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