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节气、气候,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很有必要的。为此,《科技探索第一视野:气候与节气漫谈》让读者朋友对气候与节气常识有个基本了解,对当前严峻的气候变化有个清醒的认识,如果能从身边做起,为改善气候作出一份贡献那就善莫大焉。
《科技探索第一视野:气候与节气漫谈》主要内容包括:从宇宙和地球说起;天气系统;气候系统;节气;气候变化;世界气候极值等。
适读人群 :7-10岁
爱迪生曾说过:“惊奇就是科学的种子。”《科技探索第一视野》正是一套让人备感惊奇、超酷超炫的科学书,立足于21世纪的最新科技发展喊果,紧跟时代步饯,以独特的视角、生动的文字、丰富的想象力,书中全面阐述科学知识、揭秘复系的科学现象、洞悉自然科学规徨,让你领略到看似枯燥的科学其实很精彩、很有趣。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这就是我们熟悉的二十四节气歌。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斗争中逐渐总结出来的。早在2400年前的春秋时期,就确立了四立(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在《吕氏春秋》十二纪中,已记载了完整的八个节气(即四立、二至、二分)。而在西汉《淮南子》一书中,则可见到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的最早记载。
二十四个节气,很有规律地反映出季节、气候与农事的关系。所谓气候,是指地球上某一地区多年时段大气的一般状态,是该时段各种天气过程的综合表现。
地球年龄约为46亿年,在地质历史上,地球的气候发生过显著的变化。大约在一万年前,最后一次冰河期结束,地球的气候相对稳定在当前人类习以为常的状态。在这种适宜的气候条件下,现代人类形成并逐渐发展。但是气候变化从来没有停止过,近一万年也有过多次比现在更暖和更冷的气候阶段。
气候变化有着它自己的规律。可是到了近一两百年工业迅速发展起来后,人类对地球资源掠夺式的开发、天然植被的大面积破坏、空气和水资源的污染,造成了地球环境的严重改变,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快速增加,引起了气候变化异常。气候变化导致灾害性气候事件频发,冰川和积雪融化加速,水资源分布失衡,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气候变化还引起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遭受洪涝、风暴等自然灾害影响更为严重,小岛屿国家和沿海低洼地带甚至面临被淹没的威胁。
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农业、水资源、自然生态系统和海岸带等方面,可能导致农业生产不稳定性增加、南方地区洪涝灾害加重、北方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森林和草原等生态系统退化、生物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台风和风暴潮频发、沿海地带灾害加剧、有关重大工程建设和运营安全受到影响。
了解节气、气候,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很有必要的。为此,我们编写了这本《气候与节气漫谈》一书,让读者朋友对气候与节气常识有个基本了解,对当前严峻的气候变化有个清醒的认识,如果能从身边做起,为改善气候作出一份贡献那就善莫大焉。
从宇宙和地球说起
宇宙与星系
太阳系
地球运动
地球公转和自转的结果
天气系统
天气系统的形成
天气与生活
天气预报的产生和发展
气象卫星
气团和锋
风
霜、雾、云与降水
影响中国的主要气象灾害
气候系统
什么是气候系统
气候带和气候型
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
中国的气候
世界第三极的气候
合理利用气候资源
气候与人类
气候与民居
气候与中国古代文化
节气
从农业社会说起
什么是节气
二十四节气的科学性
节气与历法
节气与物候学
节气、历法与传统节日
气候变化
气候发生了哪些变化
未来气候会发生哪些变化
全球变暖
气候变暖会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大气中的臭氧洞
“厄尔尼诺”现象
世界气候极值
地球寒极
地球热极
地球干极
世界雨极
世界著名的雾区
中国大风、雷电和冰雹日极值
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我们知道,白天和黑夜的交替是由于地球永不疲惫地绕自转轴自转的结果。正是地球的自转,使得地球上的大部分地区都有半天时间朝向太阳,半天时间背向太阳。朝向太阳的时候就是白天,背向太阳的时候就是黑夜。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白天和黑夜并不一样长,夏季的时候日长夜短,冬季的时候日短夜长,这又是什么道理呢?因为我们生活的地球不仅在自转,还围绕太阳公转,而且自转轴和公转轨道平面并不垂直,始终保持一个23。26’的倾斜角。天文学家把这个倾斜角叫做黄赤交角。黄也就是黄道平面,它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所在的平面。赤是指赤道平面。地球就像一个忠实的奴仆,点头哈腰地绕太阳公转,四季变化和日夜长短不均的奥秘都在于此。
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时,由于与太阳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阳光直射点在地球上的位置也在发生变化。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23。26’之间来回移动。天文学家将南纬23。26’称为南回归线,把北纬23。26’称为北回归线。当太阳直射点落在南回归线附近时,太阳光斜照在北半球上,北半球受到的太阳的光和热就少,于是:北半球进入冬季。此时,一天内北半球照到太阳光的时间短,而照不到太阳光的时间长,因此,造成了冬季目短夜长。
相反,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附近,太阳光直照在北半球上,北半球受到的太阳的光和热就多,于是,北半球进入夏季。此时,北半球每天照到太阳光的时间长,而照不到太阳光的时间短,所以,造成了夏季日长夜短。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的那一天称为夏至,这是北半球一年中自天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夏至过后,阳光直射点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白天渐渐变短,天也渐渐冷了。到了冬至这一天,阳光直射南回归线,这是北半球一年中自天最短而黑夜最长的一天。
由于阳光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因此,一年中阳光直射点总有两次会落在赤道上,在春天的那一次称为春分,秋天的那一次则称为秋分。这两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全世界所有地方白天和黑夜都一样长。
另外,昼夜长短的时间在不同的地方也是不相同的。例如,夏至那天,白天持续的时间在广东汕头是13小时30分,在北京是15小时,到了东北黑龙江的黑河市则可长达16小时18分了。冬至那天,白天持续的时间在汕头是10小时36分,在北京是9小时16分,而在黑河市则短至8小时。从中可以看出,在夏季,越是往北,白天越长;相反的,在冬季,则越是往北,白天越短。
极昼和极夜是怎样产生的地球自转造成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地球公转造成了四季的轮回。那么,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除了这些还带来什么呢?地球自转轴和公转轨道之间的夹角的存在不但造成了有时候白天长,有时候白天短的现象,还在南北极造成了半年白天,半年黑夜的极昼、极夜现象。这种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我们知道,地球在围绕太阳旋转的时候,身体有点儿倾斜。地球的赤道平面并不和公转的轨道平面垂直。它们相交成23。26’的夹角。
每年春分,太阳直射地球的赤道。然后地球渐渐移动,到了夏天,日光直射到北半球。以后经过秋分,太阳再直射到赤道。
到了冬季,太阳又直射南半球去了。在夏季这段时间,北极地区整天在日光照耀之下,不管地球怎样自转,北极都不会进入地球上未被阳光照到的暗半球内,一连几个月看见太阳悬挂在天空。直到秋分以后,阳光直射到南半球去,北极进入了地球的暗半球里,漫漫长夜方才降临。在整个冬季,日光一直不能照到北极。半年以后,等到春分,太阳才重新露面。所以北极半年是白昼(从春分到秋分),另半年是黑夜(从秋分到春分)。
同样的道理,南极也是半年自昼,半年黑夜。只不过时间和北极正好相反。北极白昼的时候,南极是黑夜。北极黑夜的时候,南极是白昼。
实际上,由于大气折射的影响,太阳还在地平线下面半度左右的时候,目光就已经照射到地面上来。因此,北极在春分前两三天,太阳光就已经照到地面。而秋分之后,也要过两三天太阳才完全隐没下去。所以北极的白昼要比半年长一些。同样的道理,南极的白昼也是半年多一点。不过,由于地球公转轨道不是正圆形,北极的白昼比南极的还要略长一些。
正因为如此,在每年的春分和秋分前后几天,在南极和北极,同时都可看见太阳,过着共同的白昼。相反的,在一年中的其他时间里,南极和北极从来不会同时出现黑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