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成长得太快,常人难以跟上他的脚步,总是有迹可循;就算我们无法评判、复制他,但并不妨碍我们去学习。虽然所有的成功都是无法复制的个案,只要用心就会发现机会面前人人平等!
第一章
他是《社交网络》的男主角吗?——NO
成功没有捷径。“开设一家像Facebook这样的公司,或是开发一款像Facebook这样的产品,需要决心和信念。所有值得做的事都是十分困难的。”——马克·扎克伯格
虽然“Facebook”没有进入中国,但我们对一手建立起社交网络帝国Facebook(脸书)的马克·扎克伯格并不陌生,他是一个时代的符号——跟比尔·盖茨、乔布斯等人一样成为了影响时代的灵魂人物。他的一举一动都能成为门户网站热捧的新闻题材,是一颗冉冉升起的商业新星。看看他身上这些闪闪发光的标签吧:财富英雄、少年天才、代码高手、高智商黑客、年轻的慈善家。他是一个谜,没有人能准确地把握他到底是怎样一个人。窥视者纷至沓来,长枪短炮对着他想一探究竟。
《社交网络》以马克·扎克伯格为原型。《社交网络》是好莱坞类型的片子,有美国式的个人奋斗史的烙印,以及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这个片子是以《Facebook:关于性、金钱、天才和背叛》为故事蓝本,马克建立网络帝国的起因是:马克·扎克伯格被女孩子甩了,然后怒火攻心利用黑客手段入侵了学校的系统,盗取了校内所有女生的资料,并制作了名为“Facemash”的网站供同学们对漂亮女孩进行评分,最后惹怒学校。Facemash就是Facebook的雏形。然后影片围绕着众多的矛盾展开:剽窃官司、个人隐私纷争、友谊和背叛、合作和终结。他烦透了《社交网络》的剧情,坚称自己不会去看。在奥普拉脱口秀节目上,认为其剧情全是子虚乌有、向壁虚造、捕风捉影。
充满悖论的马克·扎克伯格。马克是个让人捉摸不透的人物。在兴趣爱好一栏,马克填写了“极保守主义”、“革命”、“消除欲望”,这几个词语本身就因为矛盾性而产生张力。他基本吃素,只吃自己亲手宰杀的动物;他奉行简单生活哲学,将对物质的欲望降到最低;他对事业一丝不苟,尽可能把精力用于工作;他崇尚和智商高、有创造性的人在一起工作。他在精神本质上更接近乔布斯,在外人看来严谨到有些枯燥的工作生活方式才成就了惊人的事业版图。在外人看来,扎克伯格有点难接近,甚至有点不可理喻,他是外表内向和内心狂妄的奇怪结合体,也许只有他自己才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
他说:“凡是了不起的事情都需要大量的努力。”尽管有人将性、金钱、欲望等充满冲击力的字眼与他的社交网络帝国联系在一起,但是他的经历就如同说过的经典语录那般稳健和平实,不犀利个性,不故弄玄虚,告诉你成就传奇的只有辛勤的汗水,没有抛开梯子飞上去的潇洒,虽然他只用了五六年时间就搭建起自己的帝国。创业初期的真实情况是他不停地写代码、工作与人沟通,而不是做一些吸人眼球的出格行为。真是让怀有八卦之心的大众有点失望,哦,太平淡了,没有噱头,没有传奇。
——他来自于美国富裕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牙医,母亲是心理学医生。从小受到了良好教育。
——他结婚了,对方是谈了9年的华裔女友,并不十分漂亮。也就是说,他几乎没有绯闻。
——他物质生活简单不讲究,在租来的房子里度过了大半创业时光。
——他穿着普通,日常就是牛仔裤、T恤和新百伦的鞋子。只是因为不愿意在穿什么和吃什么上花费太多时间。
——他没有豪车,代步车是丰田。
——他慷慨,很早就开始了慈善事业。
了解马克·扎克伯格的钥匙是Facebook。要知道它有多流行,先看一组数据:它拥有10亿左右的用户,流量在2010年3月已经超过Google的流量,成为全球流量最大的网站。所有的用户一个月均花费83个小时在Facebook上。现在估值在79亿美元到110亿美元之间。曾经有人问,“Facebook难道比Sex还流行?”有人回复说:“我上Facebook的次数比做爱多,所以答案是肯定的。”这都证明了它的非凡魔力。它与马克一起成长、一起完善、一起进步。没有一件事能一蹴而就,就像马克在雅虎收购时所说的,Facebook是他的孩子,他想亲手养大他。只有解锁了马克·扎克伯格才能解锁Facebook,也只有解锁了Facebook,才能解锁马克·扎克伯格,他们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第一节 “关于性、金钱和欲望”
在一些读物里,扎克伯格被描述成一个傲慢自负,靠背叛亲友来获取性、金钱和权力的坏孩子。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扎克伯格的粉丝们也不必纠结于信息的真假,而是在占有大量依据和事实的基础上,用自己的眼睛审视这位少年英雄。
没有噱头,只有工作。虽然扎克伯格“正在尝试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开放”,但他并不是个人们想象中的“开放”的人,相反他隐逸、谨慎、节制,与充满视觉冲击力的词语:性、金钱和权力毫不沾边。根据英国天空新闻的报道,马克在公开活动中被问及对竭力渲染这些元素的《社交网络》这部影片时,他的回答透露:“影片虚构的很多情节真的很伤人,他们虚构了全部情节,他们说我是因为要吸引异性才创建Facebook,真实的情况是我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如果真要拍一部Facebook起源的电影,那么这部时长两小时的电影只需要拍我坐在电脑前不断地编写代码。”
人们喜欢想象扎克伯格当初为了加入哈佛的那些象征地位和受欢迎程度的俱乐部做了很多努力。《社交网络》编剧索金形容扎克伯格是个“聪明的家伙,但在社交方面很迟钝,对社交生活也很不屑,其实,他非常希望进入哈佛社交俱乐部”。在朋友的眼中,扎克伯格并不算是个在俱乐部受欢迎的人,“他个子不高,一头乱蓬蓬的头发,浅蓝色的眼睛”,整个气场都与俱乐部格格不入。扎克伯格在后来把这种无中生有的杜撰否定得一干二净:我从来没有想加入过什么俱乐部。
美女驱动Facemash产生?Facemash的存在让扎克伯格无论如何也不能洗白自己创业初期的自大、幼稚和恶作剧心理。Facemash是一款选美网站。选美对象不是那些明星大腕,而是学生自己的身边人,美女的图片之间可以PK。每次将两张女生照片放置在一起,让用户选择哪一位更吸引人。网站引起了轰动,并获得哈佛大学学生的欢迎。FaceMash曾在第一夜吸引了450位访问用户,产生了2.2万页面浏览量,上线几天后被哈佛大学关停。关停的原因很明显:这些照片和个人隐私信息是从哪里来的?他曾经在聊天记录里和朋友说:“如果你需要任何哈佛学生的信息,只要问我就行。我有4000多封电子邮件、图片和通讯地址。”在国内早已有了模仿者,几个知名大学也有黑客好事者建立起选美网站,在上面展示一些学生图片信息,以吸引大量的访问量。他才十几岁,这种基于好奇的心理可以理解。而且别人对他的杜撰是那么合情合理,十八九岁的年轻男孩,因为遭到一个迷恋的女孩的拒绝而希望通过其他事件来消磨时间、转移注意力和发泄报复。于是这个选美网站诞生了。
矛盾的存在是合理的。自Facebook网站创立以来,一直官司缠身,矛盾纠葛。一开始他跟两个高年级孪生兄弟共同经营一个名叫Harvard Connection的网站。他很快跟其他人分道扬镳,他们拥有不同的创业理念。Harvard Connection和Facebook,前者的重点是约会,而Facebook的重点是网络交流。但按照那几个高年级学生的说法,扎克伯格窃取了他们的点子,故意在创建Facebook的时候把他们排除在外。从6年前Facebook刚创建的时候开始,这场争执就已诉诸到法庭。双方最后达成了和解,据报道扎克伯格赔给对方6500万美元(包括现金和股票)。从这件事里面,看到更多的是利益之争,而并非什么背叛与忠诚的戏码。每个大公司都不缺几件负面的官司,Facebook也不例外。即使如别人所言,扎克伯格也犯过错误,那么就当前企业的发展速度来说,他弥补了错误,并且迅速成长了。就像扎克伯格所声称的那样:大二时期的他并不代表现在的他。马克和他的朋友之间的矛盾产生和马克的性格息息相关,虽然他是个电脑怪才、技术宅,但他对权力和成功是有明确的渴望和认知,他如同乔布斯一般对工作有异乎寻常的要求,因而他理念明确,不容他人置喙。所以最终将这两个人排除在社交网络帝国版图之外。马克是个对工作伙伴非常严格的人。他曾经说过,他喜欢和高智商、有创造性的人一起工作。Facebook初创的时候,公司的高管经常洗牌,公司的稳定性受到很大影响。“用‘走马灯’来形容都过于含蓄了,公司那时候非常非常不稳定”,布雷耶说。有一次,一位高管刚来了10天,扎克伯格就发电邮或打电话给布雷耶,说要解雇这个人,直到2008年3月时情况才有所好转。
节制欲望才能更好地控制欲望。有人把扎克伯格和马可·奥勒留(Marcus Aurelius,古罗马帝国皇帝,著有《沉思录》)相提并论,认为他们都是想法深沉的人,享受纯思维的乐趣。他们都向往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同时又严于律己;即使拥有大众觊觎的财富,他们却懂得节制和反思,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纯粹理性。扎克伯格称:“我真的想简化我的生活,除了如何更好地服务Facebook社区,我希望用在其他事情上的时间越少越好。”也就是说,他很少在工作以外的事情上花费心思。他说:“心理学理论认为,一个人为了确定早餐吃什么、每天穿什么会消耗很多能量,我不想在这方面浪费精力。”自从他走入了大众的视线,他的着装千篇一律。2011年,《GQ》杂志评选出了科技界着装最差之人,扎克伯格打败了苹果前CEO史蒂夫·乔布斯成为第一名。马克的衣橱里貌似总是堆满不合身的、显出身材缺陷、一成不变学院派的牛仔裤、T恤衫和阿迪达斯的凉鞋,这使得他在此次《GQ》的时尚评选中喜得冠军,该时尚杂志将其称为“刚上完统计课学生的打扮”。他成了整个时尚界的笑柄,大家都拿他来开玩笑。他在创业初期直到成名,一直住着租来的一套一室一厅的小公寓,地板上放一个床垫,两把椅子、一张桌子就是全部家具。他的早餐通常都是一碗麦片。每天,他走路或骑自行车上班。
他的婚礼也异乎寻常地简陋,不像名人那种动辄上千宾客的时尚大PARTY,他的婚礼参加者不到百人。网上公布的照片显示,经常穿连帽衫的扎克伯格当天穿着深蓝色西装,扎着黑色领带,与着白色婚纱的普莉希拉·陈携手穿过树荫。婚礼本身就在他们的后院举行。而且宾客大部分以为是来参加他妻子普莉希拉·陈的毕业典礼。他们的低调是不想打搅到别人,也是冷静而理性地处理他的私人事件。他把对物质的欲望降到最低,把精力都集中在核心关系的处理上,譬如他与华裔妻子之间的关系。他为了她苦学中文——对于英语国家人而言十分困难而陌生的语种。他近年到中国著名学府清华大学,并在经管学院用中文做了一场引人瞩目的演讲。在回答“为什么要学中文”的问题时,扎克伯格回答道:“第一,我太太是华人。她在家说中文,她的奶奶只说中文,我想要跟她们说话。几年前我和太太决定结婚,我要求她教我中文,她非常吃惊。第二,中国是伟大的国家,所以我想学。第三,普通话很难,我一直说英文,但我喜欢挑战。”
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包括:自我实现的需求、尊重的需求(社会承认的需求)、社交的需求(社会关系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生理的需求(身体基本需求)。扎克伯格显然不仅处于“食物链”的顶端,并且已经处于需求金字塔的顶端,他在短短的不到十年时间里脱胎换骨,冲到了普通人需要一辈子或者几十年才能达到的人生高度。他明确了他的方向是:改变自己,改变世界。而他正在实践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