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巴蜀溯源谈起,通过丰富而翔实的史料、传说、神话、诗词等,详尽而透彻地介绍了巴蜀大地的文化交融、民族文化、宗教、艺术、文学、名人、园林、古迹名胜等,使读者能够从远古到现代、从表层到本质,对巴蜀山水中蕴含的无穷无尽的文化资源、文化现象、文化遗产等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本书集知识性、文化性与一身,对于探所巴蜀文化的奥秘,寻觅巴蜀文化的踪迹,认识巴蜀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均有助益。
第一章 巴蜀溯源
一、原始社会
二、传说时期
三、战国秦汉三国时期
四、两晋隋唐时期
五、宋元明清时期
六、近现代时期
第二章 巴蜀文化交融
一、巴蜀文化与中原文化
二、巴蜀文化与楚文化
三、巴蜀文化与秦文化
四、巴蜀文化与滇文化
五、巴蜀文化与南亚文化
六、巴蜀文化与近东和欧洲文化
第三章 巴蜀民族文化
第一节 巴蜀汉文化
一、民间信仰
二、丧葬习俗
三、居住习俗
四、婚嫁习俗
五、生育习俗
六、节 日习俗
七、祖先崇拜
八、众帝崇拜
九、大石崇拜
十、神女崇拜
十一、巫崇拜
第二节 摩梭人文化
一、泸沽湖的传说
二、格姆山的由来
三、摩梭人的阿注婚
四、原始的女阴崇拜和生育习俗
五、摩梭人的“洗马”葬俗
六、摩梭人的转山节
第三节 苗族文化
一、焚人悬棺之谜
二、蜀南“万里箐”
三、饶有情趣的苗族婚俗
四、苗族的椎牛葬俗
五、苗族踩山节
……
第四章 巴蜀宗教
第五章 巴蜀神话与传说
第六章 巴蜀饮食文化
第七章 巴蜀艺术
第八章 巴蜀文学
第九章 巴蜀文化名人
第十章 巴蜀重要文化遗址
第十一章 巴蜀名人故居
第十二章 巴蜀寺庙与陵墓
第十三章 巴蜀园林
参考文献
第一章 巴蜀溯源
……
五、宋元明清时期
宋朝初期,统治者在四川大肆劫掠财物,引发了多次武装反抗斗争。993年,四川大旱,但官府依然追交赋税,很多农民破产,以王小波为首的数百名农民在青城起义,还提出了“均贫富”的口号。许多农民纷纷响应,起义军很快就发展到数万人,并一举攻占了青城县,此后又占领了邛、蜀各州县。当起义军攻江原县时,王小波牺牲,他的妻弟李顺被众人推举为起义军领袖。李顺继续大力推行均贫富措施,得到更多群众的热烈支持,起义军很快就席卷了川西各地。
994年,起义军攻克成都,李顺在此称大蜀王,定年号为“应运”。这时起义军队伍已经扩大到数十万人,并分兵多路攻占了四川的许多州县。宋太宗得到消息后,派宦官王继恩率禁军前往镇压,后来又派雷有终为副将前往增援,宋军由此分两路进川。起义军阻击失利,成都很快失陷,李顺在征战中阵亡,起义军余部在首领张余等人的带领下继续同宋军进行战斗。995年,起义军彻底失败,四川等地重新划归宋朝版图。
南宋年间,四川发生了吴蚧(1093—1139年,字晋卿,南宋抗金名将)领导的抗金战争和以余蚧为代表的抵抗蒙古人的战争。特别是蒙古兵攻打四川,半个世纪里都没有间断,致使四川经济遭到巨大破坏。
元朝末年,明玉珍割据四川,建立了以重庆为国都的大夏政权。1371年,朱元璋发兵攻占四川,消灭了该政权,将四川统一到明朝的版图中。但是明代后期,阶级矛盾更加尖锐,农民起义不断发生,1506年就发生了延续5年多的正德农民起义。这次农民起义的范围包括川南、川北、川东及川中等几十个府、州、县。紧接着,张献忠又率领农民起义。他带领农民起义军进入四川,并以成都为都城建立了大西政权。起义军在全盛时期甚至占领了四川的大部分地区。
到了清代,清政府虽然在官制方面进行了规范,但是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缓和。在清初的几十年时间里,四川地区一直处于战乱之中。后经过短暂的稳定,1796年又爆发以四川为中心的白莲教起义,历时8年之久,先后有几十万农民参加。清政府最终以耗费2亿两白银、损失400多名官员和无数士兵的生命为代价,才将起义镇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