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认为设计作为一种智慧的沟通形式,不仅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意义的探究,并通过创新实践延伸着我们的视野、情感和价值观,讲述着人类的故事。而设计思维与方法包含四个主要内容:1、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将设计思维分为感性设计思维与和理性设计思维两个基本分类;2、依据国内外不同的设计理论,设计思维可归纳为设计法理、设计伦理、设计道理三种类型。3、关于设计方法,根据不同的设计思维,可以归纳总结为科学主义方法、艺术主义方法、商业主义方法三种基本的设计方法论,并逐一深入解析不同方法的特点和适用领域。4、基于设计实践和教学实践,以及设计思维与方法的研究,逐一解析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的4个必要条件。
设计作为一种智慧的沟通形式,不仅是对人类生活方式的营构和意义的探究,并通过创新实践延伸着我们的视野、情感和价值观,讲述着人类的故事。在今天,设计除了助力产业发展、商业营销,服务日常生活,以及增加就业等功利性的功能之外,也是体现文化身份、品味格调、审美趣味的创意形式,甚至体现一个民族、国家、企业创新能力的标尺。在学校教育中,设计教育也往往作为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人类的设计历史源远流长,当原始人为了有效猎取食物而精心选择石块、木棒等工具时,设计与生产制作融为一体的设计活动就开始了。随着时代的变迁尤其是自工业革命以来,设计与制造的分工和设计活动的职业化,完成了设计的现代化转型,设计消费已经不完全是原始时代、农耕时代的手工制品,专业化、标准化、批量化的工业生产奠定了我们今天所谓“设计”概念的基础。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明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发展,以及3D打印技术的出现,设计思维与方法再次发生变化,设计与制造的一体化,俨然又成为新的发展趋势。把设计当作新兴的交叉学科和描述性的研究对象,始于1969年赫伯特.A.西蒙(Herbert Alexander Simon)提出的设计科学概念,并在其著作《人工科学》中做了重要补充,使设计科学体系基本上得到确立。赫伯特宣称“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要研究人类便要研究设计科学。它不仅是技术教育的专业要素,也是每个知书识字人的核心学科”。
设计科学发展的今天,其研究领域涉及认知心理学、人类学、人工智能、社会学、经济学、艺术学等学科,使设计科学在吸纳了众多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上,也期待向其他学科输送养分。为此,对设计技能和方法及其过程的研究必然成为一个重点。从设计科学的角度来说,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与物质文明无不包含着设计思维和方法的发展成果,历次技术革命的大量创造发明与发现也总是伴随着人类设计思维观念和方法论的变革,并反馈促进了科学向更高阶段发展,加之近代科学整体化、交叉化与数学化的发展趋势,使得总结和梳理现代设计思维与方法显得尤为必要。然而,设计与我们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如此密切,以至于我们无法有足够的距离来辨识它,总结和梳理设计的思维与方法并不容易。
张学忠,敦煌人。曾就读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和西安美术学院设计系,1995年6月获美术教育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01年至2007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攻读现代设计理论研究硕士学位和视觉艺术理论研究博士学位。2012年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青年美术家海外研修工程赴澳大利亚访学。现为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成果包括专著《从绘画到设计》《视觉生产力》《艺术设计赏析》《设计色彩》等,及多篇(幅)创作实践作品和学术论文。
引言
第一章 设计思维与方法综述
第一节 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内容、特点和规律
第三节 方法
第二章 设计的感觉
第一节 悦目动心的设计
第二节 有意味的形式
第三节 创造的进化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设计的逻辑
第一节 理性设计
第二节 设计逻辑
第三节 设计科学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设计的理论
第一节 设计的伦理
第二节 设计的法理
第三节 设计的道理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设计的方法论
第一节 广义设计科学方法论综述
第二节 科学主义方法
第三节 艺术主义方法
第四节 商业主义方法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设计的创新
第一节 关于创造性思维
第二节 关于设计创新
第三节 关于批判精神
第四节 关于知识创新和方法创新
第五节 关于理想主义精神
附录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附录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附录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
附录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附录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附录六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附录七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
附录八 行业规范案例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