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中山大学90周年华诞,也正值中山大学出版社30周年社庆。为庆祝30周年社庆,中山大学出版社特推出纪念丛书一套,《那些年,那些人》就是其中的一本。本书旨在通过追述出版社成长历程中的点点滴滴,了解出版社的历史、文化、精神,展现一代又一代出版人的风采,传递务实、进取、稳健、和谐的社风和正能量,对出版社的发展具有现实和深远意义。
编写《那些年,那些人》的初衷,是希望将个人的故事变成集体的记忆,将碎片的印象变为时空的胶片;同时,更是希望能藉此传承出版社自身的优良文化,并激励出版社的后来人。
中山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3年,是国内较早成立的大学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的主办单位是中山大学,主管单位是教育部社科司,出版业务接受广东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的领导。
上篇光影
员工丰采
图书展示
会议现场
工作场景
公务活动
文体生活
中篇足迹
我社第一个优秀编辑奖第一部优秀教材奖
一部好书出版几多专家奔忙
有关冯乃超的两部书
继续挖掘、整理、编纂、出版岭南历史文化著作
——纪念出版社成立30周年
严宽庄谐,各具风范
——说说我在出版社工作时的老领导
我与出版社共成长
忆一场白蚁防治战
我与中大出版社的情缘
——《应用写作教材》出版始末
甘苦自知乐此不疲(五则短文)
在中大出版社的日子里感谢有你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更好些,更靓些
我编辑《大学物理实验》与《微波技术》
中大出版社校对工作经验曾在全国会议上介绍
那些年,咱们的美好集体
我为书而豪饮
我与《社会审计》
此情可待成追忆
“碉楼”与“刁人”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迎新漂流记
非序之序
红楼343号
下篇文萃
大学出版社图书定位问题之我见
略谈出版行业的职业道德
常用中、英文标点符号的比较与使用
优秀的专职校对人员应转变为加工编辑
试论大学出版物装帧风格的定位
封面设计呼唤高雅品位
新编辑的培养
图书出版的印数控制
中国需要真正的研究型大学出版社
浅析如何加强出版社流动资金的管理
谈谈校对的文字技术整理
怎样做好回款工作
浅谈如何提高储运部的工作效率
数据管理:出版社强化微观管理的有效途径
书籍校对常见差错与防范
有关冯乃超的两部书刘翰飞
2014年是中山大学建校90周年,又是中山大学出版社成立30周年。校庆、社庆都是大庆,应该祝贺。于是我想起了冯乃超和有关他的两部书——《冯乃超文集》和《默默的播火者——冯乃超百年诞辰纪念文集》。两书都是学校为纪念冯乃超而编写,并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中,冯乃超任中山大学党委第一书记、副校长,对新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特别是中山大学的发展,成绩卓著。这是我们记忆犹新的。这样说尚不能全面了解这位老共产党员为人民所作贡献和高贵品格。我是1956年从部队转业到中山大学工作的,前期在校长办公室任秘书,在许崇清、冯乃超、陈序经身边工作。据我多年的了解,我愿对此作些介绍。
冯乃超,字绍基,祖籍广东省南海县盐步区秀水乡高村。1901年(辛丑)9月出生于日本横滨一个侨商家庭。读书至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美学与美术史专业。在日期间参加日本共青团外围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较早接触了马克思主义著作。1927年回国工作,1928年加人中国共产党,是著名文学团体创造社后期主要成员,与鲁迅等筹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任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文化总同盟党团书记,党刊《红旗报》编辑。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先后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中共特支书记、中共中央南方局文委委员、重庆国共谈判中共代表团顾问、华北人民政府教育委员会委员、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央人事部副部长,中山大学党委第一书记、副校长,北京图书馆顾问。曾当选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共八大代表,广东省政协副主席,第四、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冯乃超“始终以党的利益为重,忠贞不渝,立场坚定,正直无私,功成不居,埋头苦干,兢兢业业,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优秀品格”(引自1983年9月28日《人民日报》)。
《冯乃超文集》是从文学角度编纂的。执行编委是刘翰飞、李伟江、饶鸿竞。封面题签为李一氓所写。上卷依诗歌、小说、戏剧、散文,尽收其文学著作。卷首有丁玲所写《怀念他的为人(代序)》和李江所写《冯乃超传略》。下卷是文艺评论,选收各历史时期论文64篇。后附李江编《冯乃超生平著译年表》。文集所收各篇均注明所据原书版本或最初发表报刊。
《默默的播火者——冯乃超百年诞辰纪念文集》,李尚德主编。封面题签为魏巍题词,画像为李琦所绘。集首刊有冯乃超生前重要照片、《红纱灯》诗集书影、书信墨迹12幅,并收有李鹏、宋平、雷洁琼、邓力群、郑天翔、林默涵、贺敬之、张光年、林林、魏巍、任继愈、夏征农等的题词墨迹照片12幅。内文除收冯乃超辞世时新华社电文、《冯乃超年谱》外,还收录了夏征农、周而复等所写纪念文章16篇。题词和文章分别从不同角度评论了这位在党的文化战线上的领导人所作的重要贡献,倡导学习和发扬他的革命精神,“忠于事业,严于律己”。最后收冯乃超的《北京书简——致刘翰飞、饶鸿竞》、冯真的《忆父亲》、李丹阳的《忆外公冯乃超》及杨倩所写《永远的怀念——采访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