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解说评论》立足体育解说评论的本质特征、基本原则、基本方法,介绍了体育解说员和电视体育解说评论、广播体育解说评论、开幕式解说评论、单场赛事的解说评论等不同项目的解说评论的方式方法,引入了体育展示与现场播报以及富有特色的解说评论等案例,引导学生学会育解说员的各项技能,还结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解说评论史和解说员体育现场采访与报道以及国外体育解说评论概况的简要介绍,导入了体育解说评论相关的模拟实验与课外实践项目指引。全书针对不同媒体与不同项目的体育解说评论,作了全面、系统、科学的阐释;针对大学生读者,进行了切实可行的结构布局与知识点安排。在“互联网+体育”时代,社会亟须数以千计的体育解说评论员,本书能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序言 众所周知,大型体育赛事转播一般由赛事组委会提供比赛公用信号,在此基础上,各持权转播商添加符合自身特点和利益需求的解说评论有声语言。这样一来,如果有两个以上的音视频平台同时转播同一场比赛,就可能存在比赛画面一样,但解说评论不一样,甚至完全相悖的情况。因此,长期以来,体育赛事转播的解说评论一向引人关注,极易形成观赛焦点。
与此同时,随着网络新媒体崛起及“两微一端”流行,近几年,各种网络平台开始与传统广播电视媒体抢占体育直播市场,它们不惜重金购买NBA、中超等高需求赛事的转播权,网罗不同层次的体育解说评论员。在此背景下,不少“名嘴”毅然决然离开了自己摸爬滚打十数年且赖以成名的媒体,纷纷去往乐视、腾讯、PPTV等网络体育平台,一时间,全国解说评论队伍人心思动。
业界的喧闹也给高校体育解说评论人才培养工作增添了动力。目前,全国有数百家高校开办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其中的一些高校在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了“体育解说评论”课程,也有一些高校面向非播音与主持专业将“体育解说评论”作为选修课或通识课加以开设。但令人困惑的是,迄今为止,市面上缺少一本既有严谨的学理性,又有科学的实操性的体育解说评论教材。
武汉体育学院是国内率先开设“体育解说评论”课程的高校之一,该课程2013年获批立项建设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近几年培养了一批体育解说评论人才。不少学生在读期间与腾讯体育、企鹅直播、章鱼TV等直播平台签约,直播解说体育赛事。在2016年乐视体育与重庆卫视联袂举行的全国体育解说员大赛中,冠军、亚军、殿军获得者均为武汉体育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学生。广州体育学院也是国内率先开设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体育院校,其体育新闻与传播系一向注重与业界合作培养体育解说评论人才,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这次两校合作,共同编写《体育解说评论》这本教材,既是一种理论探究,也是一种实践总结,可谓一种有益尝试。本书针对新媒体背景下体育解说评论领域的概念争议与现实困惑,通过对行业实践的观察与理论层面的梳理,提出体育解说评论是一种直播的体育新闻报道,其本质是一种建立在体育新闻报道基础上的观赏服务,其主体是一种集报道者、评论者和娱乐者于一身的“三位一体”角色。这是全书的中心思想。
全书以人才培养为旨归,共分为理论篇、业务篇、历史篇、实战篇四个部分,每一篇分为若干章节。为了方便读者学习,做到结构性把握教材内容,我们在每一章开头都设置了学习目标和章前导言,由此导入正文。另在各章节之后设计了作业题,列举了该章节的参考文献,有些章节还给出了推荐阅读文献,鼓励读者理论与实践结合,精读与泛读结合,课内课外结合,线上线下结合。
本书除了可以作为高校教材以外,还适合体育解说评论从业者和体育爱好者阅读,希望对大家观赏体育、理解体育、体验体育、传播体育有所裨益。
全书编写工作分工情况如下:
第一章体育解说评论的本质特征(张德胜、张钢花、李峰)
第二章体育解说评论的基本原则 (张德胜、姜晓红)
第三章体育解说评论的基本方法 (张德胜、姜晓红、李峰、王子也)
第四章体育解说评论员(万晓红)
第五章电视体育解说评论(武学军)
第六章广播体育解说评论(张佳)
第七章开闭幕式及大型活动的解说评论(王东林)
第八章单场赛事的解说评论(王子也)
第九章不同项目的解说评论(姜欣)
第十章体育展示与现场播报(武学军、李嘉铭)
第十一章富有特色的解说评论(付晓静)
第十四章解说员体育现场采访与报道(刘静)
第十二章体育解说评论员的培养与发现(肖宁)
第十三章新中国体育解说评论史(刘晓丽、徐冰旸)
第十五章国外体育解说评论概况(刘娟、张钢花、胡家浩)
第十六章模拟实验与课外实践(李菁、郭威)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书策划、访谈、写作、出版等一系列过程中,中央电视台宋世雄、蔡猛、沙桐、洪钢、贺炜、童可欣,新华社徐济成、陈越,知名解说评论员黄健翔,北京广播电视台宋健生,广东广播电视台王泰兴、刘宁,浙江广播电视台金宝成,河北广播电视台白岚,湖北广播电视台张继峰、胡晓雷、艾轶等业界知名人士,先后以不同形式给予了无私的帮助;体育专家、2000年CCTV可口可乐体育解说评论员大赛总决赛选手李擎先生通读了全书,并提出了宝贵意见;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编辑杨玲女士和武汉体育学院新闻传播学院2014级研究生任环同学,为本书的出版倾注了大量心血。在此,我们一并致谢!
张德胜武学军二〇一七年六月前言中华人民共和国
张德胜,1963年生,湖北新洲人,先后毕业于湖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1999年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负责人,2016年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得者。
现为武汉体育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首批“湖北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省级重点培育学科新闻传播学学科负责人兼首席专家,省级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体育解说评论》和《现代体育与社会进步》课程负责人,省级试点学院改革项目执行人,省级实习实训示范基地项目执行人,专事新闻传播、体育观赏、媒体体育教学与研究。
兼任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体育影视分会副会长,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新闻传播分会副秘书长,湖北体育科学学会体育传播分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