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宾诺莎,17世纪荷兰伟大的哲学家,欧洲理性主义认识论代表人物。爱因斯坦说:“我相信的上帝,是斯宾诺莎的上帝。”本书讲述了斯宾诺莎的生平与思想,重点阐述了其关于“真知识”“真观念”“真方法”“真生活”的理念,概述了他用几何学方法研究自然、心灵、情感所建立的崭新的哲学体系。
贝内迪克特·德·斯宾诺莎(Benedict de Spinoza 1632~1677)是17世纪荷兰伟大的哲学家、无神论者,欧洲大陆理性主义认识论的主要代表,他从哲学思辨的高度反思和推进人类思想文化的发展。斯宾诺莎是一位理性主义者,他继承了笛卡儿的基本原则,并作了创造性的发挥,成为理性主义认识论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虽然斯宾诺莎在世时曾盛名一时,但在他死后的一百多年间,却几乎被人们遗忘了。直到1781年德国的伟大文学家莱辛(Lessing)去世,一个偶然的事件使斯宾诺莎重新走进人们的视线。
莱辛去世后,他的朋友、启蒙思想家门德尔松(Moses Mendelssohn)打算为他写传记,另一位哲学家雅可比(Friedrich Heinrich Jacobi)闻讯提醒说,他与莱辛生前有过长谈,知道莱辛将斯宾诺莎看作思想导师,是一个真诚的斯宾诺莎主义者。在两人随后的通信中,还揭示了另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德国最伟大的诗人歌德(Goethe)也是斯宾诺莎的崇拜者!
伟人的推崇使斯宾诺莎很快成为知识文化界关注的对象,当人们迫不及待地打开他那些尘封已久的著作时,仿佛看到了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宝库:那里既有敏锐的洞察和睿智的思考,也有缜密的推理和天才的论断,而且从那些字里行间中还时时能感受到作者的宽广胸怀和沉稳、冷静,而又不乏温情的人格魅力。也许正因为这种沁人心脾的人格魅力,最先为之倾倒的是那些敏感而浪漫的诗人和文学家:海涅(Heine)、拜伦(Byron)、雪莱(Shelley)……但对于他的那些深刻哲理,能够理解它,并与之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只有那些站在人类思辨进程前列的哲学家。因此毫不奇怪,对斯宾诺莎的最高评价,恰恰来自作为那个时代哲学顶峰的德国古典哲学:费希特(Fichte)、谢林(Schelling)、黑格尔(Hegel)都从不同方面继承和发展了斯宾诺莎的思想。
后来,著名的哲学史家、新康德主义者文德尔班(Windelband)将斯宾诺莎与康德并列,称之为支撑德国古典哲学发展的“两根支柱”。而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完成者,黑格尔对斯宾诺莎的评价则更斩钉截铁:“斯宾诺莎是近代哲学的重点:要么是斯宾诺莎主义,要么不是哲学”;“要开始研究哲学,就必须首先做一个斯宾诺莎主义者”。
那么,盛名之下的斯宾诺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经历?他如何在思辨的瀚海中遨游?他提出了何种哲学观点?他的主要理论贡献是什么?想继续深入了解斯宾诺莎的读者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本书将对这些问题给出基本的回答。
书摘二:
西方宗教神学将神看成是自然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者,自然永远附属于神而存在。而斯宾诺莎将自然与神看成是一回事,认为完全可以从自然的观点来理解神,这就将神从至上的“超越”地位上拉了下来,使其与自然等同,这就从根本上颠覆了宗教神学的传统观点。
斯宾诺莎完全清楚他的观点与宗教神学家的不同,他在给奥尔登堡的信中说:“我对于神和自然,持有一种和那些近代基督教徒惯常所主张的非常不同的观点。因为我主张神是一切事物的内在的原因,而不是超越的原因。”在这里,斯宾诺莎清楚说明了他所说的神与自然的关系与宗教神学的根本分歧:宗教神学认为神是超越于自然的外在力量,是自然及其运行规则的创造者和主宰者;而斯宾诺莎认为,神不是外在于自然的超越原因,而是自然万物存在和变化的内在原因。这里的“内因”不是指神寓于自然的内部隐秘地起作用,决定自然的生息变化,而是指神与自然的同一,神与自然是一回事。斯宾诺莎明确说:“自然或神完全是一个东西。”
斯宾诺莎详细分析了自然的性质,并将其与神的定义相比较,认为两者“完全相合”。因而,他所说的关于神的一切性质也都可以用来描述自然:自然是必然存在的;它的存在是由于其自身的原因,即内因;它是万物的存在和本质的唯一原因;万物皆在自然之内,只有根据自然的本性,万物才能存在,才能被认识和理解,等等。这样一来,斯宾诺莎就从两个方面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神与自然关系的传统看法:首先,那个超越的、主宰人类命运的神不存在了,人们赖以生活的一切,无非就是人们生长于其中的自然界,人们不再需要向神秘的、令人敬畏的神顶礼膜拜,而只需要向身边的自然界谋取自己的生存和幸福。其次,神与自然是同一的,这就意味着神的一切就是自然的一切,认识自然也就是认识神;而且这种认识是通过自然本身达到的,不需要借助任何别的东西或超自然的启示和力量。于是,传统神学所宣扬的神的超越性和神秘性就被消除了,为自然的现实性和可知性所取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