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的《教育学》阐述了他的教育学主张,是中国较早研究教育学的专著。舒新城的《教育通论》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教育通论类著作的代表之一,特重历史演化与中国教育实际问题。钱亦石的《现代教育原理》在“现代”思想指导下,建立了教育原理体系,介绍了教育的理论基础和三种形态,彰显了教育的长远意义。
王国维,中国近现代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代表作《人间词话》、《曲录》等。舒新城(1893—1960)学者、出版家。钱亦石(1889—1938),被董必武称为“红色教育家”。
第一章教育之意义
教育之语,虽今日一般用之,然精密考察其意义者殆稀也。世人或以教育但限于授算、读、写作之知识、技能,而学校但为授教科之地者,或以教育为但于学校施之者,皆不知教育之真义者也。教育真正之解释如下,曰:
教育者,成人欲未成人之完全发育,而所施之有意之动作也。
从如上之解释,则父母欲其子为良人时所施之训诫,及教师启发生徒时之教授,皆教育之作用也。然无心于教育之作用,虽于冥冥之中,助良童之发育,不得谓之真正之教育。例如因自己之便宜,而使役儿童,儿童虽可因之而得某种之技能,然不可谓之教育其儿童也。
附言:博士休曼说,德国语之“哀尔栖亨”(Erziehen,即教育)之字义如下:
一、“哀尔栖亨”有“导之向上”之义。即导儿童之身、心,使完全其作用,以达一定之目的者也。约言之,则导儿童使向成人,而终为成人者也。
二、“哀尔栖亨”,又有“引去”之义。即引去儿童身、心上不宜之抵抗是也。此等抵抗之原因,由于外界之事情,及身、心之薄弱,或生而有不善之禀性者也。
英语之“哀投开馨”(Education),出于拉丁语之Educare及Educere,亦“导出”之意义,与德语略同。
其在中国语,“教育”二字始见于《孟子·尽心篇》。教者,令也。此从教者之方面言之(《淮南子·主术训》“行不言之教”)。又效也(《广雅·释诂三》,又《白虎通·三教》、《元命苞》及《三苍》皆云)。此从受教者之方面言之。育,养也(《易·象上传》虞翻注,《诗·周颂》郑笺,《尔雅·释诂》等)。长也(《书·盘庚》孔传,《诗·谷风》及《生民》主传等)。由此观之,教育之义之如何广,可推而知也。
第二章教育之目的
教育之目的,就广义解之,不可不以人类生活之目的为其目的。然就此目的,诸家之说各异。海额尔及海尔巴德以道德为人类唯一之目的。如身体及知识,不过达道德之手段耳。现在教育家中,左袒此说者不少。然从佛兰利希之折衷主义者,以此说为极端。其言曰:
以道德为教育之最高目的,固自无误。然以此为唯一之目的,则极端之说也。身体及知识不但为道德之方便,其自身有独立之价值明矣。
盖人有身、心二面,而心意中又有知识、感情、意志等种种之现象,故唯以其一部分为教育之目的,不可谓之妥也。道德者,人之所以为人之要点。教育之力,不可不专注于此,而视为最高之目的。然他部分亦人之所以为人之一成分,故不可不加之于目的中也。
再细察教育之目的。即离人类一般之目的,而自特别之事情观之。第一,不可不考本国之国体及历史,而以养成适于国体之良国民为目的。第二,不可不依一个人之天禀,而斟酌其目的。然天禀必非限其将来之发达,又非教育者所能精密豫知之。故若太泥于特别之事情,反有害儿童之发达也。
第三章反对之教育主义
欲深解教育之目的,不可不就古来所有反对之教育主义说明之。
一、理想主义与实利主义
理想主义者,不注意于儿童将来所从事之职业,而唯以养成善良之人物为目的。此主义高尚教育之目的,又使教育之事业,不局促于实用之范围内,然过重此主义而不顾其他,遂养成不适于实际之人物。
实利主义,则教育儿童而使成有用之世俗的人物。即其目的,不在理想而在实用也。近时所称道之实业教育,亦属此主义。欲使教育着实及增进国之富源,同当依此主义。然失之太过,往往害儿童之自然。
二、个人主义与社会主义
个人主义者,以一个人为目的,而以其对社会、国家之关系,置之度外者也。即谓因社会之公益而施教育,宁为政治上之问题,而属于教育之范围外。此说对极端之国家主义虽有所纠正,然亦矫枉而过其直者也。
社会主义反是,即不顾个人之权利,而唯以社会之公利为目的。其陷于极端者,则视个人不过社会之一器具,因之失教育之本义。
三、自然主义与人为主义
自然主义,以人为之自然之性为善良,教育但当助自然之发达,而决不可加以人为。固执此主义者,不知自然之亦有缺点者也。
自然主义之反对曰人为主义。即欲依人为之方法,而陶冶人之性质。此主义往往有不顾儿童之天性之弊。
此外,极端说之相反对者,有温和主义与严肃主义;有知育主义与德育主义。皆不免偏于一端。欲求善良之教育主义,在于此等反对主义之中点,立不偏不倚之主义。博士克尔希奈尔曰:
“正当之教育主义,当如雅里大德勒之道德说,调和反对说而得其中庸。教育之病,多在偏于一端。”
可谓适切之言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