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归纳和总结中国的经济发展道路,并借鉴主要经济体的发展道路,为中国今后的发展提供初步建议。本书分为5章:第一章对发展道路的内涵进行概述,并对中国发展道路进行简要概括。第二章是简述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成果,并分析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第三章对八个世界主要国家(美国、德国、英国、印度、俄罗斯、巴西、日本、韩国)的发展道路进行归纳分析,为中国今后的发展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第四章对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并对中国经济今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进行了简要分析。第五章结合国家开发银行的定位和职能,对国开行在今后国家发展过程中能起到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引领中华民族复兴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并指出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国家建设的核心议题。加强智库建设,成为应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破解改革发展稳定难题、服务党和政府科学民主决策的迫切需要。正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所指出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重要支撑;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5年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十分重要的一年,中国政府对智库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社会各界对智库建设的关注度急剧上升,有关智库的研究课题日益丰富,智库正作为一支影响政府决策的重要力量迅速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作为人文社会科学出版机构,积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高效率、高质量地出版一批当前智库研究的最新成果,责无旁贷、大有可为。
按照研究的对象不同,智库可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二者互相影响,不可偏废。基础研究是应用对策研究的理论基础,没有深厚的、科学的理论根基,智库学者不可能提出令人信服的对策,这样的对策也经不起理论的深究和实践的考验;而与实践脱钩的理论研究,缺乏现实观照的理论研究,也必然丧失其研究的现实意义。
科学的决策终究离不开理论的支撑和积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推出的“智库丛书”,即着眼于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个百年”目标中的基础性、理论性、战略性问题的研究,包括对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国际、外交等重大问题的研究,属于智库的基础研究部分,但其又迥异于单纯的学术研究,更不是教科书式的研究。
“智库丛书”本着基础性、理论性、战略性、前瞻性、储备性的基本定位,以中国社会科学院这一高端智库为依托,发挥其学科齐全、专家云集的优势,并与国内外其他一些著名智库建立联系,围绕中央决策急需的重大课题,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汇集当前智库研究的最新基础成果。智库研究的问题,既有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也可能是将来的重大问题。智库研究不能盲目跟风,一定要对世界和中国的问题有着理性的分析和判断,要以开放的视野对某一问题进行跨学科、多维度的研究。当然,这也对智库研究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既要有扎实深厚的学术功底,又要有对现实的观照。
相信这些智库成果的出版对智库影响力的提升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我们也期待通过该丛书的出版,将智库的理论成果公之于众,成为智库与公众之间的沟通平台。
“智者不惑。”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号角已经吹响,一个崭新的智库时代正在召唤着我们前行。让我们以智库研究为契机,与各界有识之士,同心协力,为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共同努力。
第一章 发展道路的内涵
一 发展道路的界定
(一)概述
(二)1949年以来的中国发展道路
二 关于中国发展道路的主要观点
(一)概述
(二)关于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主要争议和疑虑
(三)华盛顿共识和北京共识
三 本书对中国发展道路的定义
第二章 中国改革开放35年来的发展成就及其基本经验
一 中国改革开放35年来的经济成就
二 主要生产要素的作用
(一)劳动要素供给和“人口红利”的作用
(二)物质资本投入的作用
(三)技术进步、人力资本和生产效率提升的作用
(四)对外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
三 制度创新与中国经济发展
(一)一般性解释
(二)中国的特殊性--有效激励
(三)有效激励一:财政激励
(四)有效激励二:官员晋升
四 中国的基本经验
(一)政治和社会稳定
(二)诱致性制度变迁和渐进式改革
(三)政府主导型的经济改革
第三章 世界主要国家发展道路分析
一 美国发展道路
(一)美国经济发展历史简述
(二)美国的发展道路和经验
(三)美国发展道路对中国的启示
二 德国发展道路
(一)德国经济发展史简述
(二)德国快速工业化后期的发展道路和经验
(三)德国发展道路对中国的启示
三 英国发展道路
(一)英国的经济发展历史简述
(二)英国快速工业化后期的发展道路和经验
(三)英国发展道路对中国的启示
四 印度发展道路
(一)印度经济发展历史简述
(二)印度的发展道路和经验
(三)印度发展道路对中国的启示
五 俄罗斯发展道路
(一)俄罗斯的经济发展简史
(二)俄罗斯工业化后期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
(三)俄罗斯发展道路对中国的启示
六 巴西发展道路
(一)巴西的经济发展简史
(二)巴西发展道路的经验与教训(1964-20l2年)
(三)巴西发展道路对中国的启示
七 日本发展道路
(一)日本经济发展历史简述
(二)日本快速工业化后期的发展道路和经验
(三)日本发展道路对中国的启示
八韩国发展道路
( 一)韩国经济发展历史简述
(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经验和教训
(三)韩国发展道路对中国的启示
第四章 中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及路径
一 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问题对经济持续增长的制约
(二)中国经济发展面临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
(三)中国面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技术进步和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挑战
(四)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道路面临着资源和生态环境约束瓶颈,生产要素的宏观配置隐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
二 中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及路径
(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
(二)缩小收入、城乡、地区三大差距
(三)鼓励科技创新,提高产业竞争力,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
(四)走城镇化道路,提高城镇化率
(五)全面提升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中国与主要经济体发展道路比较研究》:
(二)英国快速工业化后期的发展道路和经验
1.技术进步与创新体系
英国是一个科研实力雄厚的国家,其科学研究与发展(R&D)一直保持着很高的水准,拥有诸如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伦敦经济学院、帝国理工学院等世界著名的高等学府,历史上造就过像牛顿、达尔文、法拉第等诸多世界著名的科学家;英国的R&D几乎涵盖了科学、工程与技术的所有领域与分支。英国以占世界1%的人口从事着全球5.5%的科研活动;每年发表的科技文献数量占世界总数的8%,引用率占世界的9.1%,均居美国之后排名世界第二。
对关键产业的掌握及其核心技术的发现与发明,是技术进步与扩散过程的主要内容,也是英国最初得以确立“中心国家”地位的重要因素。如英国在欧洲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1750-1870年)之所以能在技术创新与技术扩散方面长期领先,主要得益于它占据了当时韵关键产业(棉纺织工业和制铁工业)及其核心技术的先导地位。英国是完全凭借其内部的技术创新实现工业化的,而其他国家(包括美国和日本等)都是通过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实现技术追赶从而进一步实现自主创新的,因此,英国一开始就是被模仿的角色。
出于对优势技术的保护,直到1825年,英国仍禁止工匠迁居国外,对于那些具有价值的机器特别是重要的纺织机械发明和零部件以及设计图纸的出口禁令一直维持到1842年。但到1825年,还是有2000多名英国企业家、商业管理人员以及技术熟练工人移居到了欧洲大陆,这加速了以模仿英国为主的欧洲大陆国家主要工业部门的技术演进和其他创新。到19世纪70年代后期,英国的领先优势逐渐丧失,欧洲大陆国家此时已经拥有了在某些重要领域中与英国展开平等竞争的知识和手段,其中德国在1870-1914年真正完成了工业化,而且在工业领域赶上并超过了英国。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面对来自其他国家的快速发展和技术挑战,英国也开始了技术创新领域的政策调整:
一是出台政策、计划以确立战略发展方向。如1993年和1994年分别出台了英政府科技发展的两个标志性文件:《实现我们的潜能——科学、工程与技术战略》和《政府资助的科学、工程与技术展望》。前者是英国政府的科技白皮书,后者被视为英国的年度科技报告。1998年英国政府又出台了名为《我们竞争的未来——构筑知识经济》的“政府竞争力白皮书”。为了在基础科研方面仍然保持其领先水平,并且在企业技术创新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政府又于2000年发表了《面向21世纪的科学与创新政策》白皮书。先后推出多种科研计划,包括技术预测计划、“发挥我们的潜能”奖励计划、科学与工程合作奖励计划、“联系”计划、小型企业研究与技术奖励计划和公众认知计划等。旨在通过领先的基础科研和更加富有活力的技术创新,使英国在新一轮的世界竞争中占领制高点,进一步提高科技进步对本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