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末年,四川儒生李准来到得风气之先的广东,捐官办理厘金税收。在李鸿章的指点帮助下,得慈禧太后欣赏,钦点为广东水师提督。在国势衰微时,他驱逐英舰,驱逐窃据东沙岛的日本人,巡视西沙群岛,有功于人民;但后来又多次镇压起义,有罪于革命。他后来遭到革命党人暗杀未死,终于觉悟,拥戴革命,拥护民国。李准的一生,由传统儒生而入仕,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其人生随着时局的变化而起伏。他的人生经历,正是从清末至民国一代知识分子上下求索,寻求救国道路的缩影。
杨肇林,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传记文学学会理事。1949年9月入伍,1988年被授予海军大校军衔,1990年离休。长期从事海军文艺创作组织工作,着力反映海军战斗生活。著有长篇传记文学《碧海长空》、《百战将星·苏振华》、《红旗升上主桅——林遵传》、《知向谁边——毛泽东与中国海军》、《中国百位文化名人传记丛书·醒世先驱——严复传》以及小说集《封存的航海日志》、散文集《珊瑚海》等。
其实,东沙群岛,包括东沙岛,和岛东面环礁湖中的东沙礁,以及东沙环礁西北约80公里的南卫滩、北卫滩等。早已见诸中国典籍、文书和舆图。明朝崇祯元年(1628),茅元仪著的《武备志》中,收录了15世纪中叶郑和第七次出使西洋的航海图《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其中第10页的后页和第11页前半页标出广东海域,标绘了石星石塘、万生(应为“里”)石塘、石塘三处岛屿,依次标示出东沙群岛、南沙群岛、西沙群岛。清雍正八年(1730),陈伦炯在《海国闻见录》中已有明确记载:“南澳气,居南澳之东南……”。所附的《四海总图》中,标绘了“气”、“沙头”、、“长沙”、“七洲洋”、“石塘”等等。这里的“万里长沙”就是中沙群岛,“千里石塘”就是南沙群岛,“万里长沙头”就是从东沙群岛向南延续的沙垠。“南澳气”就是东沙群岛。所谓气,是指“山川地脉连续之气”。元代汪大渊的《岛夷志略》说:“石塘之骨,由潮州而生……原其地脉,历历可考”。由此可见,南澳与东沙群岛的密切关联。清代谢清高在《海录》中说:“东沙者,海中浮沙也,在万山东,故呼为东沙。往吕宋、苏禄者所必经。其沙有二,一东一西,中有小港,可以通行。西沙稍高,然浮于水面者,亦仅有丈余许”。清光绪十三年(1887),徐宗干在《洋防说略》一书的《广东海道》中写道:“又有万里长沙,自万州迤东至南澳。又有曰千里石塘,自万州迤南至七州洋,粤海天堑最称险阻,是皆谈海防者所宜留意也。”
清朝所有官方舆图,都把南海诸岛收入中国版图,列入广东省海域。康熙五十二年(1716)的《大清中外天下全图》、乾隆二十年(1755)的《皇清各直省分图》、乾隆三十二年(1767)的《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嘉庆二十二年(1817)的《大清一统天下图》,光绪二十一年(1895)的《古今地舆全图》,都标绘有“南澳气”等。就是英国人1894年修订的《中国海水路志》,也明确把东沙群岛列为“广东杂澳十三”。
此时,惠州地方绅商周孔博专程来广州联络广东省绅商集议上书朝廷,要求力争维护主权,绅商学界一千多人在府学宫集会示威,表示即使政府放弃,也将“竭尽我国民之能力以挽救之。”民间的力量,使李准和水师官兵大受鼓舞。
经过反复交涉,日本人先是力图把东沙岛说成是无主之地,后来自知无理无据,同时,迫于全中国抵制日货的热潮,不得不承认东沙岛是中国领土,但强词夺理说西泽开发出于善意,要求赔偿其损失。
张人骏电告外务部:“此案岛为我属,彼已承认,特为西泽要索厚利,自难轻许。现正设法磋磨,合先电陈”。
在典籍和舆图等大量证据和中国渔民控诉的事实面前,日本政府不得不于1909年10月11日明确承认东沙群岛为中国固有领土,西泽吉次退出东沙岛。但清政府仍然付给西泽13万元,买下他投入东沙岛的设备。
李准感慨万端,东沙岛被日本人偷偷侵占,几经磋磨,严切交涉,十分艰难,究其根本原因,日本人割占了台湾,才有了这惨痛的事件。
“用海无舟”,几无可以御海的舰队,任人宰割,中国将何以堪?!中国必须有强盛的海军!
宣统元年六月二十九日(1909年8月14日)朝廷降旨:“命广东水师提督萨镇冰开缺为海军提督;以南澳镇总兵李准为广东水师提督”。
自光绪三十一年四月十五日(1905年5月18日),李准在北京陛见光绪皇帝、慈禧太后被任命南澳总兵、署理广东水师提督以来,磋磨四年,历经坎坷,中间被撤职,又复职,直至今天,在萨镇冰升任管理、统制清朝整个海军事务后,李准由代理广东水师提督,最终被正式任命为广东水师提督,成为清朝末年任命的最后一位广东水师提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