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形象史学研究的论文专集,均为国内外文史社科领域的专家学者的近作,力图从各种物质文化遗留中窥探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诸多层面,所收论文涉及中国古代历史的诸多时期,研究范围也颇为广泛,既有理论研究,又有专题研究,文章立意新颖而不失学术水准。每篇文章都附有一定数量的精美图片,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充分反映了“形象史学”的内在涵义与优势性特征,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和体会文章的内容,更有助于读者既形象直观又深刻全面地掌握中国古代文化之精髓。
理论动态
纪雪娟:2015年汉代画像石研究述评
文物与图像
苏辉:常乐卫士铜量研究拾遗
练春海:“虎噬人”母题研究
宋艳萍:汉代画像与汉代“厌胜”之风
沙武田:敦煌莫高窟“太保窟”考
扬之水:一幅宋画中的名物制度与宋墓出土器具——《春游晚归图》细读
杨富学、彭晓静:福州福寿宫所见摩尼光佛像杂考
文献
杨宝玉:敦煌文书中所存尼僧祭文校考
翟金明:琉球国金石文献述略
妈祖文化与海洋史研究
陈支平:连城四堡邹氏家族的妈祖信仰
高荣盛:“香料”辨义——以东西交通为视角
《形象史学研究(2015/下半年)》:
霞浦上万村、晋江草庵和苏内村水尾官、福寿官等地的摩尼形象则不同,已完全偶像化,是依本佛陀趺坐受人膜拜的姿态而制作的。二者间存在着质的差别;其次,吐鲁番摩尼像头戴高冠,而冠帽是摩尼教僧侣及其诸神形象所必备的,摩尼所特有的冠帽更成为其本人的象征或替身。福建地区所见10身摩尼光佛形象未见任何冠帽,悉皆长发披肩;其三,也是最值得关注的一点,那就是这10身摩尼光佛像皆为童子脸大人身,而吐鲁番所见留有浓密而长的胡须,为长者形象无疑,二者之间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
吐鲁番摩尼像与福建所见摩尼像何以有如此巨大的差别,颇值得玩味。
吾人固知,摩尼教于武则天时代传人中国,但流传不久即遭到唐玄宗的禁断。开元二十年(732)七月颁布敕令,称:“末摩尼法本是邪见,妄称佛教,诳惑黎元,宜严加禁断。以其西胡等既是乡法,当身自行,不须科罪者。”虽然对外来“西胡”摩尼僧免于治罪,但西胡僧在中原既不能发展信徒,自然也就失去了生存土壤,难以久留,故而兹后三十年间,摩尼教在中原销声匿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