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舍饲奶牛饲养是我国奶牛生产的主要饲养模式。《规模化奶牛场兽医保健指南》针对北疆垦区舍饲奶牛,尤其是近几年大量引进国外奶牛生产中普遍存在的奶牛健康问题及疾病发生特点,研究建立了集环境控制、营养保健、繁殖管理、疾病防控“四轮式”奶牛保健技术,该技术贯穿于规模化奶牛场主要疫病防控技术程序、规模化奶牛场消毒技术指南、奶牛繁殖管理与不孕症防治技术指南等9个单项技术。各项技术都提出了实施的目的、主要技术指标、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规模化奶牛场兽医保健指南》既可作为奶牛场兽医保健的综合配套技术,又可作为单项技术选择性实施。可望成为奶牛场兽医、畜牧技术人员、牛场管理者及兽药、饲料企业售后服务人员的手头技术手册。
前言
第一章 奶牛场防疫程序
一、隔离饲养
二、健康检查
三、现场诊断
四、检疫与淘汰
五、免疫接种与免疫检测
六、消毒
第二章 奶牛场消毒技术
一、概述
二、消毒技术
三、奶牛场消毒效果监测
第三章 奶牛繁殖管理与不孕症防治
一、繁殖技术指标
二、奶牛场的繁殖管理要点
三、不孕症的综合防治
四、培训合格人工授精员
五、激素的正确使用
六、人工诱导泌乳技术
七、奶牛便携式B超操作与使用
附录1 冷冻标号方法
附录2 奶牛繁殖障碍性疾病防治技术操作程序
第四章 奶牛营养保健与代谢病防治
一、营养保健的目的及技术指标
二、发病主要原因
三、保健要点
四、营养代谢性疾病监控措施
五、临床上常用的预防措施
六、奶牛场常见营养代谢病的诊断与治疗
第五章 奶牛肢蹄卫生保健与蹄病防治
一、蹄病保健的目的和技术指标
二、奶牛蹄病的致病原因
三、保健要点
第六章 奶牛乳房卫生保健与乳房炎防治
一、奶牛乳房炎的传播途径
二、奶牛乳房保健目的及卫生指标
三、奶牛乳房卫生保健要点
第七章 奶牛围产期卫生保健
一、保健目的
二、影响围产期母牛健康的主要因素
三、保健要点
四、围产期营养保健技术
五、围产期日常管理
六、分娩管理
七、药物防治
第八章 新生犊牛保健及常发病防治
一、影响犊牛健康的主要因素
二、犊牛保健技术要点
三、犊牛主要疾病防治技术要点
第九章 奶牛场疾病现场调查与诊断
一、奶牛场疾病现场调查与诊断方法
二、疾病的现场调查与诊断要点
三、规模化奶牛场结核病与布鲁氏菌病的现场调查
第十章 兽医保健及卫生管理
一、奶牛场兽医卫生保健的对象
二、奶牛场兽医卫生保健的工作任务
三、兽医卫生保健人员的工作内容
四、兽医卫生保健人员的职能
五、兽医卫生保健工作的评价
六、奶牛场兽医保健记录
主要参考文献
《规模化奶牛场兽医保健指南》:
(2)在牛舍内最好将牛站立保定,无论是在通道内,还是在带颈枷的牛舍内、挤奶厅操作,为了人和仪器的安全,都要对牛做一适当的保定。必要时,也要用绳子或者止踢棒对后肢保定,尽量避免牛来回摆动。B超前应将牛直肠内的宿粪尽量掏出,以避免牛粪对B超探头扫描成像造成不利影响。
(3)为避免探头磨损,可将人用安全套加部分耦合剂套在探头上。在清理直肠内宿粪的同时,将子宫角和卵巢在骨盆腔内的位置触摸清楚,以便初步确定B超探头要放的位置。
(4)在触摸子宫角和卵巢的位置时,要了解两侧子宫角和卵巢的发育变化,初步判定哪侧子宫角有变化或者卵巢比较饱满,确定B超探头应放在哪一侧子宫角处。B超探头进入直肠后放在要探查的子宫角一侧(子宫角小弯或大弯处),然后进行扫查得出图像判定结果。
2.B超的使用与管理
(1)B超的使用应指定专人负责,未经培训和考核合格的人员不能使用B超。如果擅自使用出现仪器故障,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2)操作准备前,应当穿戴工作服、帽子。由于B超可能会在不同的奶牛场或不同奶牛间操作使用,为防止疫病传播,对于探头和连接线的部分要进行消毒。消毒和擦洗前,应关闭主机。应用灭菌棉布蘸70酒精轻擦探头,不可将探头直接浸入酒精溶液中浸泡处理,更不能在含氯的洗涤剂中清洗。
(3)B超的使用应有相应的记录,及时总结并定期向技术部门提供B超检测的信息及结果,并及时反馈奶牛场(客户)。
(4)B超的操作环境温度要求在8~40℃。冬季太冷、夏季过热及过于潮湿的环境均不适合操作,尽量在牛舍内操作。在冬季必要时,可在挤奶厅简易保定后,在温度符合要求的条件下进行操作。操作前和操作完毕后,B超均应及时放置室内室温条件下。使用时,先打开电源开关,此时仪器指示灯为绿色,待B超电压稳定后再操作。尤其是环境温度较低时,开机后待图像显示稳定后再进行牛的检查操作。
(5)在外界环境下操作最好有遮阳棚。因为光线太强导致屏幕反光,不容易观察图像。光线不强时,可适当调整B超的对比度来观察声像图。
(6)操作时,最好不要在强的电磁场环境中。操作者以及助手的手机应全部关机,否则不但会影响B超图像的质量,还可能会导致设备产生故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