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语用学和语篇分析界面, 将语用学理论研究和语篇分析结合起来, 探讨语言交际中语篇语用意义的产生、传递、理解和接受的过程、机制、方式及效果。本书内容主要包括: 语言意义探索的历史渊源与历程; 语篇连贯的基础、多层面性及其言语行为模式; 语篇信息产生与理解的不同角度和方式; 对国内医患会话和庭审会话语篇的实证研究; 语篇修辞在文学作品解读和翻译中的重要作用。
陈海庆,1957年生于山东省潍坊市。1979年考入曲阜师范大学外文系英语本科专业,1983年获学士学位;1992年考入湖南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95年获硕士学位;2002年考入东北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2005年获博士学位。现任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外国语言文学一级硕士点负责人,理论与功能语言学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语用学、语篇分析、翻译、文体学和外语教学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在澳大利亚西澳州大学、美国加州富勒顿大学进行过研修。先后在国内外语类核心期刊以及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发表学术论文近50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翻译英语文学名著5部,主编外语教学书籍多部。
第一章 语言形式与言语意义
1.1 语言与言语
1.2 语言工具及其交际的合作性
1.3 语言形式与功能
1.4 语篇研究的言语行为视角
第二章 语篇的概念与特征
2.1 语篇概念
2.2 语篇功能
2.3 语篇特征
2.4 语境概念
第三章 语用学与语言“意义”研究
3.1 语用学溯源
3.2 语用学定义
3.3“语用学转向”及其“意义”探索之历程
3.4“语言游戏”说与“用法即意义”观
第一章 语言形式与言语意义
1.1 语言与言语
1.2 语言工具及其交际的合作性
1.3 语言形式与功能
1.4 语篇研究的言语行为视角
第二章 语篇的概念与特征
2.1 语篇概念
2.2 语篇功能
2.3 语篇特征
2.4 语境概念
第三章 语用学与语言“意义”研究
3.1 语用学溯源
3.2 语用学定义
3.3“语用学转向”及其“意义”探索之历程
3.4“语言游戏”说与“用法即意义”观
3.5 小结
第四章 语篇连贯的语用学阐释
4.1 前言
4.2 语篇连贯的认知基础
4.3 语篇连贯的推导及其认知语境
4.4 语篇连贯的言语行为模式
4.5 语篇连贯的连续性、动态性与多维性
4.6 小结
第五章 语篇信息的传递与理解
5.1 语篇信息的特征与形式
5.2 语义信息的组织、传递与接受
5.3 语用信息的推导与理解
5.4 联想附加信息
5.5 小结
第六章 语篇视角与语调信息功能
6.1 视角及其信息传递特征
6.2 英语语调的信息功能
6.3 韵律结构与语调的语用功能
6.4 庭审会话语篇语调特征与信息输出
6.5 小结
第七章 语篇互动与理解的言语行为阐释
7.1 言语行为的交际互动观
7.2 会话语篇的互动机制与取效行为
7.3 文学语篇的互动性与取效行为
7.4 小结
第八章 医患会话互动模式的实证研究
8.1 国外与国内研究状况
8.2 医患诊断会话序列特征
8.3 医患权势不对称性与会话模式类型
8.4 医患会话分析的言语行为观
8.5 小结
第九章 文学语篇修辞及语用效果
9.1 修辞、修辞学与修辞观
9.2 文学语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取效效果
9.3 中英诗歌“自然”意象及其表现手法比较
9.4 文学语篇翻译中的话语分析
9.5 小结
附 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