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否有倾听的敏感、意识,具有什么样的“倾听能力”和“倾听习惯”,是教育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知名教育学者李政涛从倾听的教育意蕴、名师的倾听之道、教师的倾听能力、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大时代的倾听之难等五个方面,系统阐释了倾听的教育价值,揭示了教师提升倾听能力的有效路径和方法。要想真正走进学生内心,促进学生成长成才,请从倾听开始!
《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作者、著名教育学者李政涛全新力作,每位老师都必须补上的“倾听课”!终身教育,便需要终身倾听,倾听已成为教师的一项核心素养。
“倾听”是生命成长与发展的本体性要求:人人都有倾听和被倾听的需要。我们的教育能不能尊重并着力去发现“倾听需要”,呵护、满足和提升“倾听需要”,我们的教师是否有倾听的敏感、意识,具有什么样的“倾听能力”和“倾听习惯”,是教育能否成功的起始所在和关键所在。
推荐文章
终身教育,终身倾听(P15)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P18)
陶行知的“邀请式倾听”(P63)
激发学生倾听兴趣的六大法宝(P115)
李政涛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德国柏林洪堡大学访问学者。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人才,被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现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院长。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5年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著有《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教育常识》《教育科学的世界》《交互生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转化之力》等。
序:教育从倾听开始 / 001
第一辑 倾听的教育意蕴
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当这一过程被阻断或者处于混乱无序状态的时候,师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就将陷入困境,教育的危机也会随之出现。对此,教育者应负主要责任。
倾听着的教育 / 003
终身教育,终生倾听 / 015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 018
教师倾听中的爱与怕 / 021
倾听之难与教育之难 / 024
什么是“认真倾听” / 027
第二辑 名师的倾听之道
至少在倾听的意义上,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孔子。我们不妨通过倾听孔子的倾听之道,带着“倾听自信”,进入属于自己当下的真实具体的课堂,像孔子那样倾听学生、回应学生和引导学生。
跟着孔子学倾听 / 033
孔子的倾听之道与教育之道 / 038
苏格拉底的“产婆式倾听” / 044
苏霍姆林斯基的眼神 / 049
苏霍姆林斯基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 054
苏霍姆林斯基眼中的音乐与倾听 / 058
陶行知的“邀请式倾听” / 063
第三辑 教师的倾听能力
只有让学生通过教师无微不至的倾听,感受到教师与他同在共在,我们的教师才更能够感染学生、打动学生、改变学生和发展学生,才能充分展现出教育的伟力。
教师的倾听力与教育力 / 071
积极式倾听与消极式倾听 / 075
封闭式倾听与开放式倾听 / 079
独白式倾听与对话式倾听 / 082
预设式倾听与生成式倾听 / 087
教师的现场倾听力 / 095
如何炼成教师的倾听能力 / 101
倾听与教师的思维品质 / 104
第四辑 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
倾听是一种多感官交织融通的行为,它不只是“听”,也包括了“看”,更涉及到了“想”和“思”。尤其是后者,它表明:倾听拥有思维的内涵,具有“思维的含量”。认真倾听的过程,也是思维运作的过程,更是思维能力提升的过程。
不要干扰学生的倾听 / 111
激发学生倾听兴趣的六大法宝 / 115
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 / 125
让倾听成为伴随一生的习惯 / 131
对学生进行倾听训练 / 136
在审辩式倾听中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 143
以教育戏剧的方式培养倾听能力 / 155
第五辑 大时代的倾听之维
技术的创新及使用,为今天教育生活中的倾听,为人的倾听能力的培养与发展,铺设了新的路标,打开了一条道路。在倾听的意义上,新的技术,就是新的倾听道路,新的倾听路标……
技术时代的倾听之路 / 167
图像时代,倾听何为 / 173
慕课时代,如何倾听 / 182
参考文献 / 199
后记:倾听之后,必有回响 / 203
终身教育,终生倾听
在我的人际交往世界里,最怕的是两类人,一是年龄比我大很多的人;二是地位比我高很多的人,尤其是官员。他们常常让我“望而生畏”。前者是因为他们身上的岁月积淀,及其背后的经验与资历积累带来的“沉重感”,后者则是因为各种身份、头衔、权力带来的“压迫感”……不善于与这两类人打交道,常常被视为我的“交往无力症”或“交往缺失症”的主要症候,也因此构成了我的“书生气”的一部分。
阅读《里尔克:一个诗人》,这本杰出的传记让我惊讶地发现,里尔克,这位我最喜欢的诗人之一,不仅有写诗的本领,还有钻“贵族圈”的本事,他几乎一生都在各种名门望族中穿梭游走,这让我自叹不如,也对这位我一向心仪的“孤独诗人”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了解。
我需要有所改变吗?在与自我的对话与倾听中,一个声音逐渐清晰:主动与他们交往,不一定是为了某种外在利益的索取和获得,而是拓展自己的交往视野,打开更大的思想与生活的疆界,在与他们的交往中汲取和转化更多的生命能量。我不是在反复提醒自己,不要画地为牢,不要自我封闭、自我固化、自我板结吗?
这样的自我期许和自我调整,并不是轻而易举的,时常会触碰到坚硬的现实。
曾遇到一位老者,在某一领域里长年耕耘,成果丰硕,特别是培育了大批弟子,遍及基础教育学科界,因而德高望重,备受尊崇。我有幸与其同桌吃饭、同台亮相,并且很快为他的气场所震慑。凡是他出场的地方,一定会有大批“粉丝”围观与合影,并且对他的每一个观点均“频频点头”或者“飞快记录”,激动与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这种常态无须多言,我观察的重心则是这位老先生对年轻人的态度,发现他几乎只对赞同之言、赞美之声和恭维之语有所反应或呼应,除此之外,就是“静默中的庄严”和“不屑中的漠然”了。
若以倾听之眼观之,就是不倾听与自己的经验和视野不合的观念,始终以教育者、指导者、批判者的角色和身份,去教育他人、指导他人和批判他人。这是年龄带来的结果,更是身份和地位养成的习惯。
我十分尊重这位老先生的学术造诣,并且心向往之,但与他的隔膜与疏离感也油然而生。我的老毛病又犯了,开始在内心悄悄撤退,驻足远望,踌躇不前……
由此我恍然了自己的标准:对于老者、长者和高者,是否有发自内心的尊重,不仅在于其年龄、地位,也不仅在于他的职业成就,还在于他在高龄和高位之际,是否还有主动倾听后辈的意识、能力和习惯,是否还能容纳与自己长年累月形成的根深蒂固的视角和眼光不同的声音。
这或许也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标尺。这里的终身教育不是面向他人的教育,而是面向自我的教育。阻碍人的自我终身教育的障碍,常常在于自我堵塞、自我关闭了倾听的通道。
西方古代有一位武士,能征善战,屡立战功,国王赏赐他一副盔甲,是金子打造的,武士十分喜欢,常常穿着这副金灿灿的盔甲四处炫耀,从早到晚都穿着,甚至晚上睡觉都舍不得摘下……几年以后,儿子不答应了,忍不住提了一个要求:“爸爸,你总是穿着盔甲,我都有好长时间没有看到你的真容了,能不能把盔甲卸下来,让我看一看啊?”爱子心切的武士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但却发现这副盔甲怎么卸都卸不下来了,赶紧去找铁匠、金匠,他们也无能为力。此后的漫长岁月里,武士遍寻高人,终于得一法师指点,让他经历三个城堡:沉默之堡、知识之堡和勇气之堡。
沉默之堡,象征着:要静下来聆听自己,在安定中聆听内心的智慧。知识之堡,意味着:学会放下过去,突破既定的框框,去经历,但要放下已有的经验。勇气之堡,代表着:唤醒真正的力量,突破生命中的各种恐惧。经历三大城堡之后的武士,盔甲终于卸了下来……
包括我在内,人人都可能成为穿戴盔甲的武士,经验是盔甲,资历是盔甲,职称是盔甲,身份是盔甲,荣誉是盔甲,地位是盔甲,财富是盔甲,甚至年龄也是盔甲,年龄慢慢会风化为硬壳,一层层地包裹日渐衰迈的身躯,进而成为束缚生命的盔甲,阻碍自身朝向新的世界……
这种种盔甲不仅会遮盖真身、真容,更会封闭我们的耳朵,将一个更广大的世界与我们隔离开来,进而使人误以为盔甲包裹的世界,就是全部世界。
在我看来,卸下盔甲的钥匙,就是倾听,三个城堡的实质都是倾听之堡:在沉默之堡中,倾听自我的声音,寻找最真实的声音;在知识之堡中,倾听与己不同的声音,包括非议的声音,质疑的声音,甚至斥责的声音,让他者的声音丰富和充实自己的声音;在勇气之堡中,直面自己的生命,倾听生命中的忧虑与恐惧之声,包括年长者常有的被后辈超越和忽略的恐惧,位高权重者、荣誉等身者常见的对权力旁落、名誉丧失,以致被冷落、被排斥、被打入冷宫的恐惧……用倾听,发现它们,捕捉它们,进而压倒和催伏它们……
这样以倾听为底蕴和根基的生命,就是能够不断除却盔甲的生命,因而就是在终生自我教育中持续蜕变和发展的生命。
归根到底,终身教育,就是终生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