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与针对性训练》的显著特点有五:一是它几乎囊括了全国几十个省市中考语文阅读的主要试题形式,试题涵盖面广,学生无论面对哪一种题型,基本上都可以从中找到答题的方法;二是它包括了不同角度的试题,如仅有关记叙文标题的试题就列举了六类,这样可以使答题方法更具体、针对性更强;三是它基本上反映出了考生答题时应遵循的规律,指导性强,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技巧,就可以直接套用,迅速解题并写出规范的答案;四是它直观易懂,可操作性强,学生很容易就可以掌握和运用;五是它不仅适合于学生自学,也适合于教师指导阅读训练,适用范围广。笔者相信,《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与针对性训练》将会给学生的语文阅读与考试,带来很大的帮助
第一章 记叙文
第一节 记叙文的标题
一、基础知识
二、题型、答题技巧及例题
第二节 记叙文的开头
一、基础知识
二、题型、答题技巧及例题
第三节 记叙文的结尾
一、基础知识
二、题型、答题技巧及例题
第四节 记叙文的主题与哲理感悟的概括
一、基础知识
二、题型、答题技巧及例题
第五节 记叙文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一、基础知识
二、题型、答题技巧及例题
第六节 记叙文的表现手法和写作技巧
一、基础知识
二、衬托(烘托、反衬)
三、对比
四、引用
五、象征
六、铺垫
七、伏笔和照应
八、欲扬先抑(先抑后扬)
第七节 写景状物
一、基础知识
二、题型、答题技巧及例题
第八节 写人
一、基础知识
二、题型、答题技巧及例题
第九节 人称、线索、叙述过渡
一、人称
二、线索
三、叙述方式与叙述顺序
四、承启过渡
五、文段的写法及特点
第十节 记叙文的语言
一、基础知识
二、题型
第十一节 记叙文的开放性试题
一、开放性试题的特点
二、题型、答题技巧及例题
第二章 说明文
第三章 议论文
第二节 说明事物的特征
一、基础知识
说明事物的特征是指事物说明文中对事物的特征、性质、构造特点、功能、成因、制作讨程、发展阶段、组成部分等所做的说明。
二、题型、答题技巧及例题
(一)题型
1.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有哪些特点(或优点)?
3.××的制作过程分哪几道工序?
4.概括××的作用(或意义)?
5.××的成因有哪几方面?
(二)答案技巧
1.读题干,找准答题方向。
2.寻找答案的方法:
(1)在文章标题中找。例如,《洁身自好的莲花》中的“洁身自好”,《优美的文字》中的“优美”,《奇妙的对联》中的“奇妙”,《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中的“雄伟”,分别表明了说明对象的各自特征。而《七大高考复习方法》也提示了高考复习的七种方法就是该文说明对象的特征。
(2)在首段中找。如《青蛙》,开头点出“青蛙”是“两栖动物”,这就是其特征。《江阴黄山》的首段是:“江阴县城东北五六里远,有一座绵延数百里景色秀丽的山。这就是古今闻名的军事屏障——江阴黄山。”从中可以得出,黄山的特征是景色秀丽、地势险要。《桂林的山与水》,开头写道:素以“山水甲天下”驰名于世的桂林……这里不仅气候温和宜人,而且“水作素罗带,山如碧玉簪,洞穴幽而深,处处显奇观”。它点出了桂林山水的三绝:奇丽多姿的山、光怪陆离的溶洞、明澄秀美的水。这就是桂林山水的特征。
(3)抓住文中关键性的句子,包括文章的中心句。如《苏州园林》的中心句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就概括了苏州园林的基本特征——图画美。《气功》中写道:“要练好气功,必须经常保持精神恬静、情绪稳定、心情愉快,常怀助人的善心。”它写出了练气功时的特征——“静心”的要求。
(4)从运用了说明方法的句子中找。《西瓜》引用了一首谜语:“眼见是绿的,吃时是红的,吐出来是黑的”,形象地说明了西瓜的生理特征。《粳稻生产上的一大突破》利用了数据说明:“增产10%左右,成熟期提早了3至5天,亩产1200至1300斤,”令人信服地介绍了新稻种“高产早熟”的特点。
(5)概括归纳说明对象的特征。方法有二:一是逐段分析,找出文章各部分、各层次的中心句,选取表明事物特征的句子组合在一起,就是该事物的特征。如《中国的石拱桥》一文中,第二段写“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坚固”,第三段又写“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将这两句话组合在一起,就得出石拱桥的特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二是通过各段的连接词(如首先、其次、第一、第二、也、还、此外等)来归纳事物的特征。如《新体型的住宅》,分别以“第一蝴蝶型”“第二曲尺型”“第三宝塔型”等三句话,列举了三种住宅类型,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概括出新型住宅的不同的体型特征。而一篇介绍《鲁迅全集》的说明文,则以“(一)收集完备”“(二)注释详尽”“(三)校勘精确”,概括了这本书的三大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