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定天下系列·谋并天下:晋朝开国奇谋》将晋朝开国之初所发生的那些大事件以及晋朝司马家族的开国奇谋都做了详细的描述。《谋定天下系列·谋并天下:晋朝开国奇谋》讲述了司马懿如何亲率大军伐蜀、如何逐渐掌握军权、如何成为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臣;司马师、司马昭如何先后掌权;司马炎如何取魏而代之,最终建立西晋。《谋定天下系列·谋并天下:晋朝开国奇谋》语言通俗易懂、故事生动有趣,希望你能从书中得到不一样的收获。
晋武帝司马炎(236年—290年),字安世,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晋朝开国皇帝,公元265-公元290年在位。司马懿之孙,司马昭嫡长子,晋元帝司马睿从祖父。晋武帝司马炎建立西晋后,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以发展生产,太康元年,颁行户调式,包括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太康年间出现一片繁荣景象,史称“太康之治”。
在中国历史上,尤其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一个人物是无法跳过的话题。据说他有“狼顾”之相、奸诈无比、智慧超群……他虽然不是晋朝的开国皇帝,但对晋的建立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他是司马氏家族中里程碑式的人物——司马懿。
然而,令人想探寻究竟的是:司马懿是怎样在曹操这样一个多疑的人身边蛰伏的呢?又是怎样从曹魏时代逐渐崛起的呢?司马家族也随着他的出现开始崛起,并逐渐把持了曹魏大权,最终由其孙司5炎取魏而代之,建立西晋。司马懿就是这样一个谜一样的人物,他的出现,让司马家族走上了更为辉煌的一个阶段。让我们拉开历史的层层帷幕,去解读司马家族所留给后人的激烈的权谋角逐……
司马懿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高门望族。生于东汉末年的乱世中,司马懿并不热衷于功名,而是隐居在家,静观时势。由于司马懿自幼聪明、声名远播,引起了曹操的注意。曹操请他出山,他却装病推辞了。曹操当上东汉丞相之后,硬是逼迫着他出山了。但是,曹操却是一个生性多疑的人,虽爱惜人才,同时却也妒忌那些锋芒毕露的人。司马懿看着曹操身边有才能的人一个一个都被曹操除掉,识时务的他一直保持着低调的姿态,韬光养晦,终于获得了曹操的信任与赏识。而且,司马懿不论是在曹操身边,还是在曹丕、曹叡身边都保持着低调,并逐渐获得了几位皇帝的信任,几位皇帝也渐渐对他放松了警惕。不得不说司马懿是一个权课高手。
随着曹魏的皇帝们一代不如一代,司马懿感觉自己“出头”的机会到了。于是,趁着曹爽等大臣对自己放松警惕、小皇帝曹芳年幼无知,他不失时机地发动了高平陵政变,终于将军政大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很快,父子三人(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专权,用铁血手段排除异己,威慑天下。司马懿死后,司马师接替其父的职位;司马师死后,司马昭接替其兄的职位。随着司马家族在曹魏帝国中声望日隆,司马昭已经开始觊觎大宝了,可惜,他没有等到那一天就病死了。司马昭死后,其子司马炎不费吹灰之力,便登上了天子之位。从这里可以看出,司马炎之所以能够取曹魏而代之,正是其祖父司马懿、伯父司马师、父亲司马昭两代三人苦心经营的结果。
在这场如同接力赛一样的政治角逐中,司马家族逐渐走上了权力的最高峰——司马炎建立西晋。晋武帝司马炎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结束了分裂长达半个世纪的三国鼎立时代,成为继秦始皇、汉高祖、汉光武帝之后第四位统一全国的皇帝。统一全国后,司马炎励精图治,开创“太康盛世”……
尽管在晋武帝死后,国家又开始出现混乱的局面,太康短暂的繁荣也很快失去了光彩,但它作为历史长河中所闪现出的美丽浪花,永远地留在了中华民族的记忆中;司马家三代人的雄才大略、足智多谋,也值得后人去品读、去回味……
前言
第一章 足智多谋,屡出奇策
官宦世家,高门望族
仲达隐居,静观时势
被迫出山,投奔曹营
出谋划策,获得信任
历任要职,政绩卓著
足智多谋,平定叛乱
司马诸葛,谋略对决
平定辽东,再出奇策
第二章 韬光养晦,暗中蓄势
韬光养晦,巧妙周旋
见风使舵,苦心经营
曹丕时代,明哲保身
明帝昏庸,仲达蓄势
明帝托孤,仲达辅政
曹爽排挤,仲达暂避
曹爽专权,仲达装病
第三章 伺机而变,大权独揽
筹备事变,山雨欲来
伺机而变,诱骗曹爽
诛杀曹爽,大权独揽
第四章 父子专权,威慑天下
父子专权,低调装病
铲除异己,仲达病死
子元秉政,政局稳定
魏吴交兵,大显身手
高压手段,宫中惊变
废黜曹芳,新帝登基
毋丘起兵,子元病死
子上执政,粉碎兵变
第五章 觊觎大宝,夺位登基
觊觎大宝,杀死曹髦
找替罪羊,册立新君
灭蜀成功,声望日隆
子上病死,安世夺位
第六章 扫平敌手,天下一统
吴主孙皓,荒淫误国
交趾叛乱,晋吴交兵
内忧外患,密谋伐吴
骄奢昏君,大祸将近
孙皓投降,天下一统
第七章 整顿朝纲,开启盛世
革新律令,减轻法度
占田兴农,发展经济
弘扬文化,太康文学
整顿风气,严禁奢华
整顿吏治,裁汰冗官
民族融合,促进繁荣
公孙康继任。公孙康不久也死了,由于儿子年幼,其弟公孙恭接任辽东太守。公元228年,公孙恭的侄子(公孙康之子)公孙渊夺权,魏明帝想拉拢他,任他为扬烈将军。公孙渊却脚踩两只船,又与孙权通好,孙权立其为燕王。公元237年,公孙渊摆脱魏国,搞起了独立。
曹魏岂能容忍辽东独立?于是,魏明帝就派毋丘俭前去平定叛乱。毋丘俭是魏明帝当平原王时候的下属,他的父亲曾经是武威太守,在黄初年间平定叛胡的战斗中,名声仅次于金城太守苏则。目前,毋丘俭正担任荆州刺史。
魏明帝曹叡把毋丘俭调任为幽州刺史,加渡辽将军,持节,护乌丸校尉。
魏明帝曹叡为什么要任命毋丘俭呢?因为,毋丘俭曾给魏明帝上书,直截了当地说:“陛下,您继位以来,没有建立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功业,如今吴蜀两地都依仗险阻,仓促之间还不能很快地平定。还是用我镇守的这无用之地,来克平辽东吧。”由此可以看出,此人绝对是一个桀骜不驯的人。
此外,曹叡还听说吴国的孙权也正在积极地联络高句丽,企图从高句丽进攻公孙渊。“兼弱攻晦,善之善者。”如今,这个绝佳的时机到来了,毋丘俭的战略企图正好符合曹叡的打算。于是,曹叡讨伐公孙渊的决心就这样确定了下来。
但是,朝廷中也有不同的意见。光禄大夫卫臻就劝谏说:“公孙渊在辽东已经有三代了,对内做军事准备很多年,对外又招募乌丸、鲜卑,毋丘俭企图利用幽州本地的部队就想攻下公孙渊,我想是不可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