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小少年百科全书(4 H卷)》是参照热销的《大英儿童百科全书》(湖南少儿出版社)体例、版式编纂的,内文和图画均为原创新作,适于10岁左右少年儿童阅读。知识点涵盖植物、动物、通信、网络、能源、环保、天文、地理、生物进化、生活常识等诸多领域。
尹航,女,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供职于北京某广电管理部门,兼顾文学创作,著有个人作品集《中国小小少年百科全书·H卷》等,曾参与《冰心儿童图书奖获奖作家丛书》《当代作家丛书》等作品集的编辑工作。
《中国小小少年百科全书(4 H卷)》:
斯洛达来到美国后,和同事一起积极投入研制工作,在自己负责的核项目研究中,不断地取得进展。
为此,他还被任命为实验室主任,负责原子弹的引爆试验工作。
一般来说,用于制造原子弹的核材料,如果质量达到一定水平,就有可能发生爆炸。所以,核材料平时都是小块存放的。这天,斯洛达在进行实验时,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他用于拨动核材料的一把螺丝刀,不小心掉了下来,使得原本不在一起的两小块核材料滑动起来,并且越滑越近。斯洛达很清楚,一旦两块核材料相撞,便会引起一场大爆炸,所有实验设备和实验成果都将毁于一旦;如果这时有人去阻止核材料的滑动,那么一旦碰到或靠近它们,人的身体便会受到强烈的辐射,威胁到生命安全。
在这危急关头,斯洛达并没有想得太多,就在两块核材料即将相撞的时候,他挺身而出,毅然伸出双手将它们分离开来。
这一行为,无疑避免了一场严重的核事故,也使附近的科学家避免了一场意外,并保全了实验设备。
然而,大家也都很清楚,斯洛达与两块核材料的短暂接触,受到的辐射将是致命的。斯洛达无疑是用生命保住了大家的安全。科学家们又感动又担忧,不约而同地走向斯洛达,关切地问候他。虽然斯洛达摇摇头,表示没有什么,但他很清楚,自己的生命即将终结。
几天后,斯洛达终于抵挡不住核辐射的伤害,遗憾地闭上了自己的眼睛,永远离开了他毕生追求和倾注了热情的事业。 王淦昌是当代著名的核物理学家。1930年, 23岁的王淦昌!到德国柏林大学读书,从师于犹太籍女物理学家梅特纳。
王淦昌在德国留学的四年里, 正是现代物理学史上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量子力学取得了巨大成就,原子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迅猛发展,电子、正电子、人工放射性相继发现。
1934年4月,王淦昌带着一颗爱国之心,回到了灾难深重的祖国,先后在山东大学、浙江大学任教。
当浙江大学因日军入侵被迫撤迁到大西南后,他还为学校开设了一门大学里从来没有的课程——军用物理,以便为抗日服。务。
1941年,在贵州一座小山城的简陋平房里,王淦昌和他的同行、学生们开展了艰苦的研究,为解决“中微子假设”这一世界核物理领域里的难题迈出了第一步。但是,在那山河破碎的年代里,他根本没有条件来进行自己所设想的实验,只能把自己的设想写成论文,寄往美国《物理评论》杂志发表。
仅仅过了半年,美国科学家阿伦就根据他提出的这个方案,确切地证实了中微子的存在。这一重大发现,成为1942年世界物理学的重要成就之一。中国人王淦昌的名字也因此写进了世界性的原子核理论教科书。
……
收起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