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书法有两大主脉,一受明朝董其昌影响,清秀典雅;一取法金石,形成“碑派书风”。其时盛行考据,题跋传世较多,本书从中精选了40余篇书艺最为精湛、文辞最为优美的作品,作者有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丁敬、赵之谦等,展示了清代书坛的风采。
题跋是中国书画碑帖特有的艺术形式。写在书画等作品主体之前的称为“题”,写在之后的称为“跋”,合称题跋。题跋可由作者本人创作,也可由他人赏玩、收藏时题写。一幅古代作品在流传过程中,往往会留下当时与后世的多篇题跋,不断丰富着作品的历史、艺术内涵。一份精彩的题跋不但与作品主体紧密相关,也可当成一件精彩的文学和书法作品单独研究。
前 言
文/苏大椿
书法肇於殷商甲骨,自战国迄至东汉,钟鼎彝器、竹木简牍、碑版刻石,大兴於世。魏晋以下,纸张普及,书法艺术在满足实用需要之外,文人意趣逐步渗透。雅玩成为文人的一种爱好,也为书法艺术增添了许多新的样式。题跋就是在品评赏玩书画作品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的。
题跋是中国书画鉴赏独有的一种形式。段玉裁《说文解字註》云:『题者,标其前;跋者,係其后也。』也就是说,在书画碑帖前面书写的文字称之为『题』,书写在其后的文字称之为『跋』。题跋内容多为鉴赏、考证、记事之类,又常常以诗词或者随笔形式出现,言简意赅,是书画作品赏鉴者学习、品评的旁证。题、跋固有不同,但在实际运用中,两者往往合称。与文集题跋有别,书画作品题跋不只讲究文采,在书法水平上也有相当高的要求与体现。
本套丛书编选清以前题跋书法,目的在於为当代书画题跋集中提供不可或缺的文献参考,也为书法临习提供重要的借鉴对象。
今天所见书法题跋,唐代柳公权的《送梨帖跋》与《王献之书洛神赋跋》应是较为有名的了。本卷为唐、五代、宋、辽、金书法题跋选,收集了从唐代柳公权以下,包括五代杨凝式,宋代苏轼、苏辙、黄庭坚、米芾、蔡襄、赵佶、陆游、米友仁、文同、朱熹,金代蔡松年等一大批文人画家的题跋,集中展示了唐、五代、宋、辽、金以来的书法题跋资料及文献。
在这批书法题跋中,除了一些大家熟悉的书法大家以外,有相当一部分是画家和诗人的墨迹。他们虽然不以书法名世,但就书法而言,已达到了相当的高度。许多作品用笔萧散,点画灵动,结体率真,依字赋形,既彰显了文人对书法的情有独锺以及对书法艺术的把握天赋与才情,又是我们研究古代文人生活的宝贵资料。
在中国帖学书法史上,唐宋书法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高峰。『唐人尚法、宋人尚意』的审美判断似乎已为定论,但这个定论是从唐、宋的部分『大书法』作品中得出的貌似可靠的结论。从本卷集中展示的一些题跋『小书法』作品中不难看到:唐人不仅尚法,而且也尚意;宋人不仅尚意,而且也尚法。这在唐代草书与宋人楷、行书中都可以找到例证。可以说,『法』与『意』早已贯穿融合在唐宋的书法作品中,只不过被清代以后有些书法史家强行分割而已。
学习书法,人们历来习惯於名碑显帖,对於题跋往往忽略。殊不知,题跋虽然看似为书画作品附属,字数不多,但往往集文采、书法於一体,更见作者性情,大多是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毫无障碍、心手双畅中完成的。这对於我们今天学习书法、欣赏书法、创作书法无疑是很有帮助和启迪的。
丛书主编曹建,原名曹健,西南大学教授,书法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研究所所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重庆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本册编者李阳洪,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书法博士,西南大学美术学(书法教育与实践方向)硕士。现为重庆师范大学副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