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为社会学论文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自社会学传入中国以来,中国学者就一直致力于社会学的中国化问题。此论文集囊括组织社会学、农村社会学、教育社会学、尝试社会学、经济社会学、政治社会学、民族社会学等多领域内容,从社会学角度探讨当今中国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在理论与实践层面对决策层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技术与组织关系研究的演进与反思 2
论语言冲突的若干基本理论问题 14
新中国成立后的新疆研究状况内容分析报告 22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排斥反应 49
制度、行动与行动流 65
公民社会构建与俄罗斯联邦民族政策走向 82
国外多民族国家语言政策与民族关系 94
保安族的群体地位和个体流动 103
论语言冲突的若干基本理论问题 118
维吾尔族农民工在京、津两地生活适应的调查 125
主体意识培育与撒拉族女性的发展:基于案例的分析和讨论 132
维吾尔族族内互动与社会资本的维系——对维吾尔族社会“Qatar Chay”活动的解释 140
大学生自助旅游消费的社会学研究 146
城市老年人社会经济地位影响健康的机制结构研究----以沈阳市城市老年人9年追踪数据为中心 151
民族餐馆从业人员消费方式研究——基于北京魏公村蒙餐馆的实地调查 162
破解“空心化”农村养老困境的对策初探 173
进京农民工的语言能力与城市融入——基于适应性区群抽样数据的分析 179
社会文化组织与乡村公共生活的重建:基于X村个案研究的讨论 191
人情社会与社会工作专业关系的建立 198
重复受灾地区的社会工作介入——以汶川县为例 206
对社会工作伦理中“案主自决”原则的阐述 217
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政策的价值分析与社会分析 225
构建民族社会工作理论研究框架——文化连续体、交叠共识与结构耦合 240
关于社区服务如何定性的思考 248
专业化、本土化、土生化与国际化——全球社会工作发展路径与走向 256
土生化:中国社会工作发展路径之构想 265
《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研究》:
如果学术生产的知识可以经由大众读物传播到社会中,并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产与生活,那么,非学术期刊的结构则反映出知识分子向社会大众传播的知识的结构。表2显示,在直接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服务的生产科技类、教育科普和生活类以及文学艺术类期刊中,文学艺术类的比例较高。哈萨克文期刊中,生产科技和教育科普两类的比例都高于维吾尔文期刊。考虑到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在人口数量和结构上的巨大差异,可以说,哈萨克文知识传播的结构和密度都优于维吾尔文。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哈萨克文对其他语种信息的翻译和借用量要大于维吾尔文,前者更具开放性。由于蒙古文出版更多地集中在内蒙古自治区,新疆蒙古族读者可以阅读来自内蒙古的蒙文出版物,他们的知识生产和传播状况不是本项研究所能完成的,在此不做过多讨论。而柯尔克孜文的期刊出版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种文字的实际功能,柯尔克孜族的相关状况需视人们的语言使用情况来确定,但都可以通过他们所能借用的汉语、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的情况加以推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