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百年望族,风流人物;遇良人,过半生;归去来兮,好梦如旧;愿做贤妻,愿守清心;远渡重洋,优雅转身;世人仰望,风采依然;暮年童话,夕阳爱情;人生百年,继续行走。
民国老照片里的美人,美得形形色色。温婉的,大气的,泼辣的……教人念念不忘,不若时下的“网红脸”,一个个大眼睛小尖脸,楚楚可怜,却让人掉头就忘,做成“连连看”的话,恐怕玩起来颇有难度。
书中这位女郎显然是老照片里当之无愧的美人。有些姑娘美在一双剪水秋瞳,有些则美在窈窕身段,但她显然是美在做派,美在气质,美在通身流转的优雅娴静——漆光面的旗袍裁剪合体,珍珠项链串起宁静娴雅,烫得纹丝不乱的发梢和修得雅致的黛眉,都细细腻腻活泼俏皮地诉说着她的妥当——有些美人,一眼望之,就是大家闺秀。
毋庸置疑,这位以“顾严幼韵”留名于世的女士,是确凿无疑的大家闺秀,一代名媛。
她的家世非常显赫,祖父严信厚兼具政治眼光与商业头脑,曾做过李鸿章的幕僚,后来做起了生意,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机器轧花厂,还当过中国通商银行第一任总经理。父亲严子均,子承父业,将父亲留下的产业办得风生水起,亦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出生在这样家庭里的严幼韵,得天独厚,俨然天之骄女。
但她的一生,也充满了坎坷。
二十四岁时,她嫁给外交官杨光、洼,生了三个女儿,跟着丈夫从上海到美国,后又到动荡不安的菲律宾。在马尼拉,她失去了年少时约好白头的丈夫,成了一名孀妇,孩子年幼,生活孤苦艰难。然而这些,都不曾令她褪去一身骄傲,折断半生风雅。百般周折后,她去往美国,独立抚养三个女儿成人,并且从一位家庭主妇,完美转变为一位职业女性,进入联合国礼宾司工作。
严幼韵的优雅,写在她的风霜过往里,也写在她眼角眉梢的坚忍里。锦衣华服,不过锦上添花,纵然是粗布麻衣,她大约也能穿得风姿绰约。她已然优雅了一个多世纪,从缭乱烽火,到太平年代,从青梅酸甜,到白发如雪,时光和岁月都不饶人,她却常常微笑,像所有善良和蔼的老太太,把眉眼眯成月牙儿,说:“每天都是好日子。”日子再坏,也要当成好日子来过。
有人来访,问她长寿的秘诀,她乐呵呵答日:“不锻炼,不吃补药,最爱吃肥肉,不纠结往事,永远朝前看。”长寿的人,大抵都豁达,所有不开心的事情都已随风而去,留下的都是人间的美好滋味,、逐渐发酵成沉甸甸的尘世快乐。
穿越百年风雨人生,她见证过繁华,也经历过没落,却在这波涛岁月里沉淀出了一份乐观和从容。而这位优雅小姐于当地时间2017年5月24日在美国纽约家中离世,享年一百一十二岁。她结束了尘世这一段时光之旅,走到了人生的尽头。一段锦绣的优雅传奇也缓缓谢幕,留给世人无尽的怀思。
她优雅了一生,也无悔了一生。对她来说,曾经生命里的每一天都是好日子。纵然已走到了时间之外,这位漂亮的优雅女士始终带着如花笑靥,活在人们的幽思中,成了这杂乱俗世里,永不凋零的优雅范本。
《她的春天,永远芬芳:严幼韵传》:
这样的光芒,最初却也始于我们所熟知的平凡样子:街角杀猪的老张家父子,每天上街买菜的家庭妇女,穿过巷子又透过绿化带的清亮吆喝……严幼韵的祖父严信厚,也是从这样零零碎碎的一地鸡毛里站起来,一脚踏出去,开始了他的多彩人生,开创了自他而始的严家百年望族的历史。
严信厚早年间读过私塾,后来辍学。寥寥数语,并不难想象,这大约亦是一段家道中落的辛酸往事,十几岁的少年,就此告别了老师同窗,走进了波涛横涌的世界。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恒兴钱铺当学徒。
几年后,就做出了头冒了尖儿,从宁波低开高走,到杭州的信源银楼出任“信房”,相当于现在的高管,不再是从前那个被人呼来唤去的小伙计。从学徒到倍受重用的高管,他不过用了几年时间,显然,这不是“幸运”可以解释的。
自古就有穷人学手艺,富人学管理一说。对于穷苦人家的小孩来说,如若想日后可以养活自己,那么学习一门手艺就是最好的途径,虽然不可能像读书那样前途无量,但至少可以保证自己饿不死。这是他们唯一的出路。
然而做学徒的几年时间里,自己的一切都是师父的,甚至是性命,当然,学徒们也不会获得任何的报酬。但这样也有好处,那就是有人管吃管住。对于家庭贫困的严信厚来说,可以不用风餐露宿已然算是最大的幸福了。
成为学徒的严信厚不过是一个孩子。一个还没有长大的孩子,却有着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小小的个头,瘦弱的身躯,他从打杂开始做起,每日的工作就是一些打扫清洁的杂事,时间久了,严信厚也慢慢开始学习识字和记账。虽然工作看似简单,但是在钱庄当学徒的机会可不是人人都能够获得的。在钱庄里,每日接触最多的就是钱,而这也是对于一个人的毅力的考验。对于一些人来说,这些钱是博得锦绣未来的希望,是建立宏伟事业的基石,却也是炽热的诱惑。
所以,在那个并不发达和开放的年代,能够谋得一份钱庄学徒的差事是很多年轻人的追求,也是学徒们的首选。越多的人想进入钱庄当学徒,就有越高的门槛阻挡着那些想要凭此发财的人。虽然进入钱庄当学徒的人很多,但是真正学艺有成的人并不多。在这些熬出头来的人中,严幼韵的祖父严信厚就是极为出色的一个。
聪明、圆滑、敏锐、审时度势,严信厚的飞黄腾达,要感谢他身上这些常人很难全部具备的素质。一个聪明人,若是加上几分好运道,想要不发达都不行。
在信源银楼当“信房”的几年里,严信厚深得掌柜胡光墉的器重。胡光墉是何人?他就是胡雪岩,晚清富可敌国的大富豪,最风光那几年,连李鸿章见了也卖几分面子的红顶商人。据说,胡雪岩有一回去恒兴钱铺收账——自从恒兴钱铺由吴老板之子接手后,生意一落千丈,欠了胡雪岩的信源银楼不少钱。胡雪岩到恒兴钱铺后,看到吴老板责骂一个正在擦拭钱铺招牌的少年:“是谁让你擦招牌的?”少年稳重而平淡地回答:“是我自己想擦的,老板,想要生意好,只有招牌亮了,生意才能好。”胡雪岩一听,顿时觉得少年聪明,很是欣赏,就免去了恒兴钱铺的债务,换来了这个名叫严信厚的小学徒。
一直以来,身为学徒的严信厚都秉持着正直勤奋的为人处世原则。他热爱这个行业,也愿意将自己所有的精力寄托于此,而上天也偏爱这个孩子,让他有着常人不曾拥有的聪慧悟性。对那些金光闪闪的钱财,严信厚并没有垂涎三尺,放纵自己,他将它们看作普通的物品,可以是一件件的衣服,也可以是一批批的布匹。诚实正直、兢兢业业让严信厚在这条路上一步步走得光明坦荡。
做事勤勉、为人正直的严信厚凭借自己在钱庄的优秀表现,很快就获得了一次次被推荐的机会。当然,也只有优秀的人才会被层层推荐,走向更高的岗位和更大的城市。
也许最初时严信厚想要的只不过是获得一门能让自己吃饱穿暖的手艺而已,他不曾想过大富大贵,更不曾想过光宗耀祖,他只想让自己可以填饱肚子、不再受冻便足矣。但是显然,这并不是上天对他的安排,命中注定,严氏家族要从这一代开始,成为名门望族的大户人家。所以谁也不曾想到,这个来自慈溪的小男孩,得到了一个可以在上海工作的机会,也得到了一个改变自己和家族命运的机会。
对于严信厚来说,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也是自己出人头地的希望曙光。提携严信厚的是胡雪岩,也正是因为这位贵人的提携,严信厚才当上了李鸿章的幕僚,顺利地从商界踏入政界,不得不说,这个转身,堪称完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