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产品经理的方法论与价值观为主线,讲述了产品经理在从点子到产品的过程中应该考虑的问题、思考问题的思路,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一部分主要讲述从粗略的点子到具体的方案,要经历的步骤。第二部分主要讲述如何落实方案,以及如何进行用户研究、需求分析和产品设计。第三部分主要讲述在落实方案的过程中要掌握的方法和管理技巧。最后一部分主要讲述产品经理在工作和成长过程中要考虑的一些问题。
????推荐序
我与本书的作者已经认识很多年了。在我的印象里,他是一个精力充沛的人,总是忙个不停,对人真诚而有活力,擅长在普通的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意思”的事情。而对那些有意思的事情,他也总是能敏锐地发现其中的门道。
所以,当他说想要把自己几年来对产品经理岗位的理解写成一本书,我是充满期待的。考虑到产品经理这个岗位在国内并没有发展出成熟的交流社区,也没有形成一些公认的工作原则和培养方法,这样一份切身经验的总结,可以帮助很多新入行的产品人员,理清职业发展脉络,了解到这个岗位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和需要努力的方向,实乃善莫大焉。因此,当本书作者提到希望我写一篇序,我便欣然应允。
因为我之前有过自己创业的经历,所以经常与一些互联网行业之外的人交流。他们普遍反映的一个问题是,认为互联网人的很多想法跟传统行业的人有巨大的区别。而这些区别当中,一个最为显著的区别是互联网人普遍都比较“单纯”。这种单纯,不是说性格的直爽,也不是说会脱离实际地空想,而是说互联网人会更多地关注问题的核心逻辑,所做的具体工作都是围绕这个核心逻辑展开。在我看来,这种“单纯”也就是从用户需求出发的互联网工作方法论。
很显然,这是这个行业发展的结果。
在互联网时代之前是软件的时代,那时候“产品经理”的概念还没有成型,更多的是“项目经理”、“程序经理”。因特网出现之后,人们可以依托于网络更加容易地创造出自己的价值,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和资源,而不需要经过其他中间环节的限制或支撑。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苹果AppStore的出现为分水岭,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更是极大地加快了这一进程。今天任何一个人只需要一部手机,只要他有某种特色,有对其他人的价值,就可以很好地活在这个世界上(比如直播、知识变现)。
而在互联网行业发展的过程中,互联网公司创造价值和获取回报的主要方式就是“满足用户的需求”,人们第一次这么关注业务的核心本质,而不是将精力和时间用在支撑这个本质的其他工作上。
“产品经理”便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诞生的。总要有人对最终的用户体验负责,工程师?项目经理?好像都不太适合,好吧,那就分化一个新的岗位,我们就把他们叫做“产品经理”。他们不仅要对用户、对需求进行正确分析,还应该去协调推动最终结果的出现;不仅要对用户、对体验负责,还要保证公司的战略目标顺利达成。最终,这些特殊的岗位需求,催生了新的工作方法论。
我曾经面试过很多产品经理,尤其是与很多刚刚入门的产品人员交流过。我发现从个人素质讲,很多人其实很不错,但是能完美符合产品工作要求的人并不多,大多数人要么是分析问题的逻辑不清楚,要么是对产品的感觉不够。核心的问题在于,刚刚入行的产品人员,往往陷入到一些具体的问题和执行中,忽略了自己的成长和环境的重要性,有时甚至是无法接触到这样的环境。也没有人告诉他们,应该向何处用力,如何去分析问题,如何去抓住问题的关键点。他们既没有形成良好的工作方法论,也没能发现一些优秀的产品为什么优秀的原因。看着各种各样得华丽但是内容空洞的“竞品分析”“产品分析”,实在是令人惋惜。这其中有非常多好苗子,因为走入了一些明明可以避免的误区,所以没有机会更好地成长。
幸好我们看到了一些好的趋势。在国内有越来越多优秀的产品经理愿意站出来分享自己的经验,让同行的人少走弯路。本书的作者便是其中之一。
在这本书中,作者主要阐述了产品经理的“工作流”和支撑工作流的“方法论”。工作流是产品人员每天都在做的“具体事情”,方法论是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在具体工作中抽象出来的策略。我们每天可能会处理不同的问题,可能会做不同种类的产品,也会换工作,但是这些方法论是指导我们解决问题的核心逻辑。
还有,在这些工作方法和策略的背后,我们还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总结来看,不论什么岗位,两个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认知能力和执行能力。对于产品经理的岗位来讲,认知能力的培养,需要了解产品工作的基本方法论,需要看到更多优秀的产品,需要经验的积累,需要学习。而执行能力虽说主要靠自己,但是提升执行能力的方法,包括如何推动、如何与人沟通、如何进行个人管理及团队管理,这些知识也可以通过交流和学习获得。
那么一个新入行的产品经理应该如何规划自己的学习呢?这正是本书希望回答的问题。
王彪
豆瓣商业产品负责人
自序
四年前,我刚刚决定要入行做产品经理时,其实并不太理解这个职业。计算机专业读了五年多,身边的同学和朋友纷纷准备去研究所和BAT做技术。担心自己无法对写代码和研究算法产生持久的动力,于是决心另辟蹊径,甚至投的简历全都是产品岗。
后来的三年多,参与设计了很多产品。有的是用户体验至上,有的是要服务女性用户,有的是关于外卖和快递。这三年也经历了很多团队,这些团队的资源情况各异、协作方式不同,既体验过从0到1的“酸爽”,也体验过用户迅猛增长的“喜悦”。这些经历中的每个转变都让我被迫接受全新的工作方式、建立全新的知识体系。
正因如此,我对产品经理也终于有了一些更立体的感知。对过去的一些经验教训,以及自己所总结的方法论,我开始试着跟朋友和网友们分享,也在知乎上写一些回答。
我当时回答了一个关于有了点子后该如何实现的问题。在答案里我用实例来说明,只靠一个点子就能飞黄腾达、立业成功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希望能让大家警醒。说来有趣,原本略有讽刺和埋怨的答案反而引起了很多人共鸣,这让我意识到,不少人仍然跟有从业经验的我们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如果能够提供给他们这样的信息,就能帮助他们理清思路。
于是我开始认真对待写作这件事情。对我来说,回顾自己的过去总结成有价值的方法论,同时还能帮到比我经验略有不足的朋友,何乐而不为。然后不知不觉地,我写的答案在知乎上积累了不少的阅读量和赞同数,我开始给多家媒体和社区撰稿,自己的公众号刘言飞语(liufeinotes)也有了一些粉丝。
一年前就有几位编辑老师曾联系到我,想讨论出书的事宜。当时没多少时间,也自认为写书时机尚未成熟,就逐一婉拒。直到不久前,电子工业出版社的官杨老师联系到我,我觉得可以试一试。
过去的回答和一些专栏文章,更像是随笔,要说能到成书的地步还尚有不及。所以这本书大部分都是新写的内容,有很多新的思考。
总之,不奢求这本书让大家读完都能醍醐灌顶,我跟大家一样也都在求知的途中,只希望书里所整理的经验教训,能够给你以启示;书里所描述的信息和知识,能够让你少走一点弯路。这样也就值得了。
刘飞
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硕士,点我达产品专家,前锤子科技产品经理、嘟嘟美甲联合创始人。在知乎累计有 280000 赞同,「产品经理」话题下的优秀回答者。虎嗅网、36kr、雷锋网、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等媒体专栏作者。开有微信公众号「刘言飞语」。 经历了许多产品的兴衰起伏,擅长用通俗易懂的故事与大家分享经验心得。
第一部分 产品价值和用户痛点
第1章 点子与方案
产品模型:设计合理性
商业模式:盈利合理性
环境:拓展合理性
团队:实施合理性
成长建议Ⅰ
要点反思
第2章 找到产品核心价值
"解决问题"是产品价值所在
"用完即走"并不是不要黏性
确保产品真正解决问题
用超预期的方式解决
成长建议Ⅱ
要点反思
第3章 MVP与痛点
设计MVP
MVP方法
实现MVP
找到痛点
MVP不是不做产品模型的借口
成长建议Ⅲ
要点反思
第二部分 需求分析和功能设计
第4章 深挖需求
基于场景深挖需求
从人性本质深挖需求
成长建议Ⅳ
要点反思
第5章 用户研究
问卷调查
用户访谈
可用性测试
数据分析
用户研究的结论
成长建议Ⅴ
要点反思
第6章 用户体验
可见原则
场景贴切原则
可控原则
一致性
防错、防呆原则
协助用户记忆原则
简约易读原则
容错原则
帮助和提示
灵活高效原则
恢复现场原则
关于文案
成长建议Ⅵ
要点反思
第三部分 产品管理
第7章 文档管理
产品经理要不要懂技术?
好的文档到底是什么样的?
文档逻辑
成长建议Ⅶ
要点反思
第8章 需求管理
获取需求阶段
讨论和设计阶段
待开发阶段
开发阶段
复盘阶段
成长建议Ⅷ
要点反思
第9章 工作流中的管理
协作管理
流程管理
个人管理
成长建议Ⅸ
要点反思
第四部分 技巧和方法
第10章 处理问题
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成长建议Ⅹ
要点反思
第11章 沟通
理解
表达
沟通的心态
成长建议Ⅺ
要点反思
第12章 成长
好项目+好导师
博采众长
素养
审美
善意
有趣
招聘
成长建议Ⅻ
要点反思
第13章 兴趣和热情
产品的责任心
产生兴趣
产品经理的自驱动
成长建议XIII
要点反思
后记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