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是杜诗学史上集大成的时代,涌现出的杜诗学文献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成果显赫。该书收录了有清一代重要的杜诗学专著序跋,以及散佚在清人别集及其它相关文献中的杜集序跋。反映了清代杜诗研究的进程和盛况,为学界深入认识清代杜诗学的研究成果提供了最基础的文献材料。另外,作者还对大多数序跋撰写者的生平事迹进行了钩稽、梳理和考证,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潘承松《杜诗偶评凡例》
杜诗包含广大,随人自领。李九我取“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及“渚蒲随地有,村径逐门成”等语,以王、孟律杜;陈绎曾取“子规夜啼山竹裂,王母昼下云旗翻”等语,以李长吉律杜。近日诗家专称“重碧拈春酒,轻红擘荔支”、“竞将明媚色,偷眼艳阳天”、“楚江巫峡半云雨,清簟疏帘看棋”等语,又引入温飞卿一路去也。归愚先生不专一体,取其与风雅骚人相表里者,独得少陵性情面目。
读杜诗者,取其格之高、辞之典、气之昌、铺陈排比之伦叙,而作诗之旨莫窥,犹未尝读也。欲知人论世,当于许身稷契,致君尧舜,念松柏于邙山,哭故交于旅榇,与夫怅弟妹之流离,怀妻孥之阻绝,一切兴观群怨、事父事君之处求之,先生所选所评,总之不失此意。
夔州以后诗,黄鲁直盛称,朱子比之扫残毫颖,谓众人见鲁直说好也说好,直是矮人看场。盖其生硬颓秃处,不碍其为大家。然不善学者,专于此中求杜,恐夫杜诗之真也。选中五言古体,夔州以后,所收从略。
七言近体,夔州后尤工,如《秋兴》、《诸将》、《咏怀古迹》等篇,所云“老去渐于诗律细”也,此又不可一例。
五言长律,起于六韵,后渐次恢扩,至少陵而滔滔百韵矣。然句意不无重复,兼有重韵,虽少陵之才大如海,不能成连城璧也。选中所收,皆二十韵以下者。
绝句以龙标、供奉为绝调。少陵以古体行之,倔强直戆,不受束缚,固是独出一头,然含意未申之旨,渐以失矣。先生特取远神远韵数章。
诗贵不著圈点,不加评释,然学诗者得之,正如疏通骨节,洗刷眉目,可从此悟入也。本中圈点,专取其精神团结处,评释专标其段落分明、用意微远及与史书印证处,若句栉字比,有钱蒙叟、朱愚庵、张迩可、仇沧柱诸公本在。
杜诗辞句,多两见者,全集每并存于注,一作某字,一作某字,兹从各本参考,择其善者从之,不必歧学者心目也。
字有一字几音者,恐混,读者多习焉不觉,兹随四声圈出,使读者一览了然。
字有向来误书及混书者,如“烂漫”之误“烂熳”,案“烂漫”,见王文考《鲁灵光殿赋》。“熳”字遍考《说文·玉篇》等书,无此字也。“绝”之“”从“刀”,“勦说”之“勦”同“钞”,从“力”,近人不复辨别矣。类此者甚多,已经一一校正。
去取评点,皆先生斟酌,兹特就平日与闻议论处申言之,惟校定字音及订正向时谬讹之字,承松于此少相助焉。
长洲潘承松森千氏识。
【版本】
清乾隆十二年(1747)潘承松赋闲草堂初刻本《杜诗偶评》。
【作者简介】
沈德潜(1673—1769),字确士,号归愚,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宏词,试未入选。四年始成进士,时已六十七岁,乾隆皇帝以“江南老名士”称之,授编修,迁内阁学士,擢礼部侍郎,后以老告归。乾隆皇帝南巡,加尚书衔。还乡后,曾在苏州紫阳书院主讲,以诗文启迪后世,颇获声誉。三十四年卒,谥文悫,赠太子太师。四十三年,因受文字狱牵连,被剖棺戮尸。著有《杜诗偶评》四卷、《竹啸轩诗钞》、《归愚诗文钞》、《古诗源》、《西湖志纂》、《说诗晬语》等。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列传九二》、钱陈群《赠太子太师大宗伯沈文悫公德潜神道碑》以及《自订年谱》。
潘承松,字森千,长洲人,室号赋闲草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