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提出了创新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学科性质与任务;系统阐述了创新理论及其发展历程;分析了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研发的空间效应与扩散、创新集群与创新网络;揭示了产业创新、新兴产业、服务业创新与区域发展的规律;探究了创意产业与创意城市建设、创意带动城市发展的机理;对中外创新系统进行了比较分析,探讨了创新地理学的规律应用。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己成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核心,各种创新活动对区域与城市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国家与区域发展的关键。美国2009年9月出台的《美国创新战略》着眼对创新基本要素投资,以创新为利器,推动美国经济长期持续增长。欧盟2008年推出的《欧洲2020战略》认为知识创造和创新是未来经济增长的推动力。我国早在2006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就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党的十七大报告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并提出到2020年,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发展目标。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升了创新的战略地位,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可见,创新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正如2015年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达成的《全球创新创业成都共识》中所指出的:创新创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是“城市转型的核心动力”,是“跨越国界的共同语言”,是“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载体”。
自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A.Schumpeter)提出创新理论以来,创新的研究视野不断扩展。从企业及其环境创新,到国家创新系统,再到区域与城市创新系统、创新生态系统,从创新要素、产业创新、创新集群、创新网络到创新能力、创新绩效与创新治理(governance of innovation),都成为创新的热点研究领域,社会科学将“创新研究”作为一种使命。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工商管理都从不同的视角研究“创新”。经济学家关注创新同经济发展与变化的关系;社会学家关注创新的过程及其对社会技术过程的影响;政治学学者们关注创新政策及其影响;工商管理学者则强调如何对企业创新进行管理并整合至商业战略;多学科关注“创新”研究表明创新的多学科性质。
创新发生在空间,具有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创新在空间上是有规律的。地理学研究的核心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地球表层的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空间规律,也是一门经世致用的学科。地球表层的人类活动既有人类的生产活动、生活活动,更包括人类的创新活动,而人类的创新活动是人类与自然界联系的重要纽带之一,对人类的其他活动产生重大影响。地理学者从“空间”的视角对地球表层极为重要的人类创新活动进行研究,研究这些活动的空间规律、空间组合特征,研究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及其所产生的影响。自1994年弗里德曼(Feldman M P)提出创新地理学,创新与经济增长的空间研究已成为经济地理学的核心研究议题(Feldman,1994)。
我国学者也主张建立创新地理学,一批地理学者已从人文地理的视角对“创新”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在学科建设方面也稳步推进,对国家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与政策依据。2014年,在中国地理学会主办、首都师范大学承办的“中国首届创新地理学术研讨会”上,来自不同学科的学者对创新地理专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会议向中国地理学会发出成立中国地理学会创新地理专业委员会的倡议,并提出编写《创新地理学》的设想。同年,在四川成都召开的“中国地理学2014年学术年会”上由王铮、吕拉昌主持开设了“创新地理学与演化地理学”专题。2015年,在首都师范大学举办的“2015创新地理学术沙龙”上,进一步讨论了创新地理学的相关议题,并对《创新地理学》的编写提纲进行了认真的讨论。
吕拉昌,博士,北京城市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首都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主要从事城市创新、城市治理、创新管理、创新与城市规划的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0多项,在Journal of Social and Economic Geography、《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经济地理》、《人文地理》等国内外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70多篇,其中20多篇被SSCI、SCI、El及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或收录。出版《创新地理学》、《中国大都市的空间创新》、《新经济地理学》、《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城市形态与功能演变》等学术著作8部。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创新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与任务/1
第一节创新地理学的产生/2
第二节创新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4
第三节创新地理学研究的主要任务/8
第四节本章小结/11
参考文献/12
第二章创新理论及其发展历程/15
第一节创新理论的发展演化/16
第二节创新的空间学派/18
第三节多尺度的创新系统/21
第四节创新生态系统/24
第五节本章小结/31
参考文献/32
第三章创新的空间测度/37
第一节创新空间测度研究进展及评述/38
第二节长三角城市创新空间测度实证分析/42
第三节本章小结/54
参考文献/54
第四章知识创新、知识流动与区域创新/57
第一节知识的类型与地理分布/58
第二节知识创新与知识流动/62
第三节本地-全球知识流动的关系及区域发展/76
第四节本章小结/81
参考文献/82
第五章技术与创新的空间扩散/89
第一节技术变革与创新的概念及类型/90
第二节空间扩散的基本理论/93
第三节创新源的形成区位与空间转移/98
第四节地理学对技术创新扩散的分析路径/102
第五节本章小结/110
参考文献/110
第六章制度与创新系统/115
第一节制度在创新系统中的作用/116
第二节制度演化与创新系统发展/125
第三节转型国家的制度特点与创新系统/133
第四节本章小结/138
参考文献/139
第七章研发全球化:跨国公司的创新活动/143
第一节研发全球化的背景与由来/144
第二节研发全球化的发展历程及主要特征/146
第三节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的地理格局/155
第四节跨国公司在华研发创新活动/168
第五节中国跨国公司的海外研发创新活动/174
第六节本章小结/178
参考文献/178
第八章创新集群与创新网络/181
第一节创新集群——产业集群的升级/182
第二节创新网络——集群创新的新模式/193
第三节创新集群与创新网络的典型案例/202
第四节本章小结/207
参考文献/208
第九章产业创新、新兴产业与区域发展/213
第一节新兴产业的概念与测量/214
第二节产业创新与新兴产业的形成/216
第三节企业家精神与新兴产业的衍生机制/220
第四节新兴产业形成与发展的地理环境/224
第五节新兴产业兴起的区域路径差异/226
第六节本章小结/231
参考文献/232
第十章服务业创新与区域发展/239
第一节服务业创新的概念、分类/240
第二节服务业创新的流派及主要模式/243
第三节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248
第四节服务业创新的空间效应及其动力机制/252
第五节本章小结/265
参考文献/267
第十一章创意产业与创意城市/271
第一节创意与创意产业/272
第二节创意产业集群与创意产业园区/286
第三节创意城市/297
第四节本章小结/313
参考文献/314
第十二章创新与城市发展/317
第一节城市创新/318
第二节城市创新系统与创新生态系统/327
第三节创新型城市/335
第四节本章小结/339
参考文献/340
第十三章中外创新系统比较/345
第一节中国创新系统的建设与特点/346
第二节欧美国家的创新系统特点与借鉴/352
第三节亚洲主要国家的创新系统特点与借鉴/361
第四节本章小结/373
参考文献/373
第十四章创新地理学的规划应用/377
第一节创新地理学与创新型空间规划体系/378
第二节创新地理学在创新型国家与区域规划中的应用/382
第三节创新地理学在创新型城市规划中的应用/387
第四节创新地理学与创新型园区和创新型产业集群规划/394
第五节本章小结/405
参考文献/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