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楼哉定是我的学生,也是我爱人在诸暨任教时的学生。初识哉定,对他的第一印象是一位淳厚朴实、略露几分腼腆的农家子弟。他进入原杭州大学历史学系后的第一学年,听我讲授的中国现代史(1919—1949年),每周6个学时,外加课堂讨论、课外辅导,接触颇多。在交谈中,他经常会提出一些为人、做事和治学上的问题。渐渐地,我发现哉定具有聪慧天赋,且勤奋好学,善于思考,是一位可塑性很强、在学术上具有发展前程的青年学子。
“文化大革命”内乱,学校停课,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处于瘫痪状态,大学毕业生必须先去集体农场或农村接受所谓“再教育”。哉定在部队农场劳动后被分配到原籍的农村中学任教。数十年如一日。他在中学从事历史教学多年,兼任了中学校长。在教学第一线,他努力学习,认真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行政组织协调能力。
哉定对历史研究是一位有心之人、有识之士。上世纪末的一天,在当地的古玩地摊上,他发现有七十多份清代及民国时期的地契和田赋税票,这让他激动不已。作为历史系的毕业生,他懂得土地契证的历史文献价值,遂萌生收藏土地契证的念头。
三年前,他携土地契证目录专程来杭州看望我们夫妇。我翻阅了他收藏的目录,感到惊讶、欣喜和钦佩。惊讶的是,五千余份地契、土地证、田赋税票,涵盖了全国六百多个县市,土地契证从明洪武元年(1368年)直至2007年,时间跨度达640年。藏品种类十分齐全,反映土地产权变迁和土地纠纷的地契就有典、佃、换、赠、买卖、继承、诉讼等各种;在明代以来的田赋税票(农业税票)栏目里,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到2005年我国农业税票消失的248年中,每一年的税票都能看到一些。欣喜的是,他专注于土地契证历史文献的收藏与土地契证文化的研究,成绩斐然。令人钦佩的是,在物欲横流、人心不古的今天,倾其工资收入的积余去购买和收藏这些土地契证,抢救文献、研究历史、发掘价值。收藏岂为稻粱计,乐此暖己亦照人。收与藏全在抢救、保存历史文献,翻阅藏品成为他退休生活的最大乐事。收藏研读人不老,淡泊宁静志永存,可谓老有所获,老有所为。
2015年春节前,他又专程来杭州看望我们。谈话的主题仍是土地契证的收藏和释读。我建议把收藏的土地契证整理出版,让大家共赏,供学者研究。乙未春,收到了他编著的《红色土地契证集粹》书稿,并问序于我。作为他学识、学术上成长的知情人,有责任向学术界和收藏界的朋友,谈谈我阅后的感受。
红色土地契证是我初识的一个概念。土地契证是地契、土地证、田赋税票的总称。红色则标明土地契证的性质和时段。
192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秋收起义,随后起义部队统称工农红军,创建的根据地和政权称红色区域、红色政权。自此后,红色代表着中国共产党。将收藏的千余件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土地契证,精选150件,汇集成册,称得上集粹。事与时合,名与实副。
本书设两章五节,第一章是按历史发展编撰的,按历史时期分为五节。第二章是把印有毛泽东头像的土地契证集中编排,这是1947年9月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后,为确保农民土地所有权,各解放区陆续颁发“土地执照”或“土地房产所有证”上才出现的历史现象。土地契证的名称有“土地执照”、“房产执照”、“翻身契”、“土地还家执照”、“地权证”、“临时土地执照”、“土地房产所有证”、“国有土地使用证”、“土地长期使用证”、“农村生产责任制合同书”、“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等。从名称就反映出中国共产党的土地制度和土地政策的变迁。这些红色土地契证是珍贵的历史文献,是研究土地变革史与土地契证文化的重要史料。
哉定是土地契证收藏的爱好者,更是中国土地制度史、土地契证的研究者。他具有学习和研究历史的基本功,即义理、考证和文章。这本册子每章有总论,每节有历史线索和历史背景的阐述,对每份契证的历史背景、时间、地点均进行了详尽的考证,对文本内容进行释读和分析,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堪称是研究中国土地制度史、土地契证文化的上乘之作。读之,既能欣赏珍贵的地籍文献,又能了解历史,充分展示了历史学科班出身者研究之优势。值其付梓之际,作序于斯。我期待哉定持之以恒,藏品更丰富,同时不断有研究成果问世,惠益后人。
乙未春于杭州颐景园寓所
金普森,名允通,字普森,号重阳。1932年出生于浙江义乌。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历史系主任、人文学院院长、浙江省历史学会会长等职,现仍兼任中国财政史专业委员会顾问。终身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楼哉定,1945年11月生,原杭州大学历史系毕业。祖籍浙江诸暨,2005年诸暨市教育局教研室退休,2006年定居上海。从事中学历史教学和教学教研、学校行政工作数十年。爱好古今土地契证收藏,在全国收藏报刊上发表文章四十余篇,参与藏友土地契证书籍编写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