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生活中司空见惯的许多植物香料,并非中国本土所产,而是由早期中西文明交流使者跨国越洋移植而来的,比如丁香、胡椒、罗勒等。《舌尖上的丁香》生动地记述了中外交流史上外来植物香料传入中国并被一步步接受的历史,详细讲述了这些外来植物的命名来历、推广种植、本土改良的过程。在这本书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作为香料的外来植物进入中国的历史,也能够感受到延绵不绝的中国香文化。
《舌尖上的丁香——中国的外来植物�6�1香料》属于“中国的外来植物”系列彩色丛书。旨在介绍中国引进的各种外来植物的文化涵义,以文化科普教育为特色,文图并茂,生动有趣。
说起香料,人们就会想起外婆的红烧肉、妈妈的花草茶、姐姐的化妆品……时至今日,我们中国依然是世界第二大香料生产国。从古至今,中国人对香料并不陌生,所以我们也很难理解历史上西方人对香料的痴迷。在古代、在物质匮乏的西方,香料甚至一度与黄金等价。在西方,香料曾导致了战争,香料曾开拓了贸易线路,香料也曾为宗教典礼、医疗、饮食、化妆品制造服务……总之,香料使用的历史之久,出乎大多数人的想象。
香料的历史可追溯至五六千年前,当时的人类就常采集芳香植物作为药用品来驱疫避秽。在人类的早期,人们对大自然充满了敬畏之心,闻到百花盛开的芳香时,首先想到的是采摘下给人们带来美感和馥郁香气的花果叶等奉献给神灵,以表感恩之情。
在西方,有一些香料甚至比黄金、宝石还要珍稀,据说耶稣初生时,得到智者馈赠的三件礼物中就有没药和乳香,从此,没药和乳香就成为敬给神的礼物。古埃及人早在公元前1350年,沐浴时就在水中掺入香膏或香油,他们认为这些香料对健康、对皮肤有益。埃及文化流传到古罗马、古希腊,香料成为贵族阶级拥有的奢侈品。于是悠长而险峻的“熏香之路”在茫茫沙漠中或浩瀚大海上一走就是几千年。
5000年前的中国,相传遍尝百草的神农氏撰写了人类最早的著作《本草》,其中就赞美茴香、生姜、肉桂等的功效。人们还把他的长寿看成是食物中使用了大量香料的结果。在古代,我国人民常把香料填入用五彩丝线绣精美图案的香包里,佩挂在身,有装饰衣着、把玩欣赏的审美功能。又因香包里装有檀香、丁香、冰片、雄黄、藿香等特殊的香料兼药材,起着驱邪、除菌、爽神的作用。早在《礼记》中记载:未成年的男女,晨昏叩拜父母,必须佩戴香包。可见香包还有礼仪的作用。至于皇家,更是胭脂香粉的发烧友。《阿房宫赋》中描写宫女们消耗宫粉胭脂数量之巨,令人叹为观止。
而现代,香料是一种印象,是寺庙里香烟缭绕、祭祀祈福的景象;香料是一种味觉,是厨房中所必需的配料;香料是一种氛围,是配制精细化学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国家本就是个盛产香料的大国,玫瑰、中国肉桂、甘草、黄芥末、当归、白芷、紫苏、大葱等,此外还拥有许多外来的香料植物。
素有“香料之王”的檀香,在我国的资格老得很。从古到今,人们对檀香有着一种特别的喜爱,因为它代表着一种高贵、一种生活的质量,古人常以檀香作为修身养性、保健养生的好伴侣。用檀香做的香品在古代市民的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常用于居家或养生用的熏香,或制成家具、挂件等器具。
香味浓郁的八角是一种天然调味品,是加工五香粉的主要原料,也是一味中药,更是厨房里外婆的秘密武器。烧鸡、煮肉、烹鱼时,锅里都会优雅地躺着几枚漂亮的八角,散发的浓郁香味会让候在一边等吃的人口水长流。
咖喱虽是混合香料,但因在中国特别受大众欢迎,故特意列出。
“百草凝聚日月光”,千百年来,香料这个神奇而又金贵的物品,早已突破烹饪和药用的功能,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东西。
本书重点介绍了外来香料传入中国的经过、名称的由来、被中国人接受并喜爱的过程,还着重研究了外来香料在中国获得的文化涵义与它们在原产地的现状,从中可以看出同一植物在中外不同文化下的意义对比。
姚欢远,男,毕业于复旦大学软件专业。现任图书编辑。著有《动物中的中国文化》一书,参与《中华探名典》的编写。
001 / 序
001 / 安息香
006 / 八角
010 / 百里香
014 / 玻璃苣
017 / 薄荷
022 / 沉香
026 / 丁香
030 / 番红花
034 / 梵尼兰
038 / 佛手柑
042 / 旱金莲
045 / 胡椒
051 / 茴香
055 / 藿香
058 / 姜黄
063 / 咖喱
068 /苦橙花
072 / 辣椒
076 / 罗勒
080 / 迷迭香
084 / 没药
087 / 柠檬马鞭草
090 / 牛至
093 / 欧芹
097 / 肉豆蔻
101 / 肉桂
106 / 乳香
110 / 莳萝
113 / 鼠尾草
118 / 酸角树
121 / 泰国柠檬
123 / 檀香
128 / 西洋接骨木
131 / 香茅
134 / 香桃木
137 / 熏衣草
141 / 芫荽
145 / 月桂
149 / 芝麻
153 / 孜然
迷迭香
不论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眼中,迷迭香的味,与其蓝的白的花,都是一种低调的美。
冬季与春季,花园中往往会飘荡着一种特别的、淡淡的香,香似松柏,但更清新;香如薄荷,但更优雅。迷迭香,以花名命香名,调和出了这股清香。
迷迭香产自欧洲中部及北非地中海沿岸,每年的11月至次年4月为花季。在其开花的冬季,没有其他浓香的花,故其香可满园。而在其长长的枝与长长的叶中点缀的是有蓝有白、蓝中带白的花,似乎是映衬这个季节最好的色彩。
迷迭香更为人们所了解的是它的香。有人说它像草药,有人说它像松木,总之,是一种淡淡的,富有穿透力的气味,初闻或许觉得有些强烈,但久闻便能沉浸进去。
古时候,导航技术不够发达,航船很容易迷失方向。而一些幸运的水手则能闻到迷迭香的气味,从而根据气味寻找陆地的方位,化险为夷,因而迷迭香又被称为“海上灯塔”。
基督教对迷迭香情有独钟。相传圣母玛利亚带着还是婴儿的耶稣逃往埃及,途中,玛利亚的外套被迷迭香的枝条勾住了,迷迭香为表敬意与歉意,花变为了蓝色。后来,玛利亚将洗好的衣服晾在迷迭香上,迷迭香就有了芳香的气味以及多种药效,同时也被赋予了神的力量。此后,迷迭香被广泛种植于各所教堂的周围,被基督徒视为高贵的供贡品,被尊称为“圣母玛利亚的玫瑰”(迷迭香英文名“Rosemary”)。
迷迭香的话语是留住回忆,这还是通过莎士比亚的《王子复仇记》中的台词——迷迭香是用来留住回忆的——广为人们所接受的。
迷迭香在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后传入中国,是当时中国与欧洲特别是罗马帝国进行贸易的传统商品,因而迷迭香被商人们称为“大秦香”。早先在中国,迷迭香因其形态特征,被百姓们称为“万年蜡”,到了崇尚文学的魏晋,人们才给了它“迷迭香”这一诗情画意的雅名。在冬花中,虽不及梅花的傲,不及水仙的幽,迷迭香还是以其低调的香,博得人们怜爱的赞美。
相传曹丕和曹植都非常喜欢迷迭香,非但在自家院子里种了一片,还为之各作《迷迭香赋》,写下了“随回风以摇动兮,吐芬气之穆清”“芳暮秋之幽兰兮,丽昆仑之英芝”的赞美佳句。
迷迭香对烹饪的贡献也非常大。在西餐的烹制中经常会用到迷迭香,煎烤牛排时放一小枝迷迭香叶,顿时将松木的香气赋予食物。对西方人来说,烹制西餐时使用迷迭香去肉腥味的效果不亚于中国人烧菜时放姜。另外,在汤或意大利面中放迷迭香也能有效提味。
迷迭香更大的价值在于提炼精油。迷迭香精油是很多香水、香皂、清新剂甚至饮料的配料,那股香味有提神醒脑的功效。此外,迷迭香精油制成的香,既能提神又能安神,阅读、写作时点一炷迷迭香做的香,心情莫大的舒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