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电视金牌主持人贝蒂·刘用自己风趣、智慧的风格对世界顶尖CEO进行了专访,对话世界最伟大的头脑,深入探寻了这些伟大头脑成功背后的秘诀以及他们洞察世界的观点。本书可谓一些世界级CEO关于工作智慧的结晶,其中包括股神巴菲特、Twitter创始人Jack Dorsey、星巴克创始人Howard Schultz以及最近的热门人物伊隆·马斯克。
深受华尔街人士喜爱的《遇见大咖》是彭博电视台打造的一个访谈类节目,专门邀请知名商业人士进行深度访问。主持人贝蒂·刘因曾访问过许多世界知名的亿万富豪、CEO、政治家和名人,如沃伦·巴菲特、杰米·戴蒙、埃隆·马斯克、萨姆·泽尔、约翰·钱伯斯、安妮·马尔卡希等,并以向这些成功人士提出过尖锐的问题而闻名——她好像具有他人所不具备的直接问出答案的魔力。
在本书中,她总结出了这些成功人士的职场智慧精华:
如何建立真正的连接;
被他人喜欢的重要性;
要求加薪时你的老板是如何想的;
如何赢得每一场谈判;
如何从被解雇中恢复元气;
要具有真正的企业家思维;
每个成功人士都需要的秘密技能;
战胜恐惧;
时刻准备成为杰出的应征者;
什么阻碍了你;
什么可以推动你前进;
为什么有时候只是擅长目前的工作还不够。
无论你深处金融、科技、零售、电信还是娱乐行业,这些领袖人物给出的坦率幽默、高屋建瓴的观点都是无价之宝,能给予你启示,帮助你通晓如何变得出类拔萃。
贝蒂·刘,屡获殊荣的财经记者、彭博电视台金牌主播,专注财经报道15年。她目前主持彭博电视台的早间节目《遇见大咖》《IntheLoop》和彭博广播电台广播版《遇见大咖》(IntheLoopattheHalf)。这两个节目主要对头条新闻和重大事件进行*全面深入的报道。同时贝蒂也是ABC新闻的撰稿人。
作为屡获殊荣的商业记者,贝蒂经常采访一些颇具影响力的商业、政治和媒体领袖。加入彭博之前,她是CNBC亚洲频道的主播,常驻香港。职业生涯的早期,她做过《金融时报》驻亚特兰大记者,也曾是《道琼斯新闻专线》亚洲分社驻台湾地区*年轻的总编辑。她曾为《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远东经济评论》等多家平面媒体和出版机构撰稿。2006年,她出版了**本书《年龄智慧》(AgeSmart)。她还是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和纽约经济俱乐部的成员。
更多贝蒂·刘相关信息,请登录:www.betty-liu.com
第一部分 像企业家一样思考
第 1 章�6�9 做自己的公司�6�9 /003
第 2 章�6�9 为什么 Q 因数如此重要�6�9 /031
第 3 章�6�9 社交的技巧�6�9 /043
第 4 章�6�9 我要涨工资�6�9 /059
第 5 章�6�9 谈判的艺术�6�9 /079
第二部分 3F:恐惧、金钱、心流
第 6 章�6�9 恐惧�6�9 /095
第 7 章�6�9 金钱�6�9 /111
第 8 章�6�9 心流�6�9 /127
第三部分 高管的箴言
第 9 章�6�9 这才是真正的 CEO�6�9 /137
第 10 章�6�9 CEO 们最讨厌的事�6�9 /166
第四部分 个人心得
第 11 章�6�9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6�9 /171
第 12 章�6�9 人生的 5 点建议�6�9 /180
第1章做自己的公司
格伦·哈钦斯(GlennHutchins)个子很高,说话语速也很快。从这两个特点可以看出,他做生意很在行,打篮球应该也不错。
于是,在做私募股权发家后,他参股买下了一支篮球队——波士顿凯尔特人队。格伦毕业于哈佛大学,在华尔街开启了他的职业生涯。起初,他在化学银行(ChemicalBank)当高级研究员,做一些基础性工作。后来,他爬到了金字塔顶端,创建了一家市值130亿美元的私募股权公司。
去格伦办公室拜访的那天,他和往常一样幽默风趣、怡然自得,穿着袜子在办公室里踱来踱去(他解释没穿鞋是因为刚去看了牙医)。走廊里有些没吃完的自助午餐,这场景让我感到好似刚错过了一个派对,没穿鞋的格伦更加深了我的这种感觉。
“我跟合作伙伴们每天都这样。”格伦说着指了指一盘冷芒果沙拉酱汁,里面还有三文鱼。
我拿起一个剩菜盘子说:“这感觉真不错。”然后穿过私人餐厅径直走到格伦的办公室。
不知道为什么,给员工提供免费食物特别容易提升他们的士气。或许是因为,假设单个人的利润率是100%,那么既然已经从他们身上得到了100%的利润,这些免费餐食就算不上什么了。在新闻界也有个类似的说法:如果你想要记者们来参加新闻发布会,那就提供些免费食物,要是有免费酒水就更好了。
过了一会儿,格伦和我谈起了他的职业生涯。和本书中的大多数人一样,关于事业成功之道,格伦当然也有着自己笃信的理念。
“有两条职业路线,你可以选择其一。一条和穿越大峡谷类似,职场早期就沿着滑坡往下走,然后是人到中年,此时子女的学费和各种贷款如利剑悬在头顶,生活压力令人窒息。而另一条路线则好比登山,在你三四十岁时要翻过无数悬崖峭壁、克服一切艰难困苦,但经历过这些的你,将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致力于慈善、为社会提供服务。”
接下来,他跟我讲了刚参加工作时在化学银行的遭遇,以及交易员在看到他蹩脚的分析报告后如何对他冷嘲热讽。
“我想,我当时确实有点儿傻,所以后来才被‘发配’到了非常无聊的信贷部门。”格伦说。
“那你当时都做些什么呢?”我问道。
“尽管我学到的东西不少,但毕竟处于一个边缘部门,得不到晋升机会。于是,我决定重返校园,到哈佛大学读了个法学硕士和MBA……这段经历让我明白,对于一些年轻人,我们要激发他们的天赋,而不是打压、限制他们的发展。”
大家都会说格伦这样的人就是个典型的“华尔街人”,但在我看来他有些与众不同——他还是一名企业家。是的,他自己开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