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稿在对乡村旅游和农民权益保障相关理论研究基础上,对已发展乡村旅游的当地居民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乡村旅游开发中农民权益保障的现状,针对农民权益受损的问题,借鉴典型乡村旅游开发区的创新实践经验,构建农民权益保障的长效机制,使农民从乡村旅游中的到切实、长远利益,使乡村旅游在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等方面的作用得到更充分的发挥。为乡村旅游开发及农民权益保障相关理论体系提供有益补充,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为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行的措施和办法。
乡村旅游因其广阔的市场前景,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及其综合性强、关联性大,劳动密集型等产业特点,在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推动城乡和谐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切入点,受到各地政府和百姓的普遍欢迎。然而在我国乡村旅游开发的实际运行过程中隐藏着众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农民权益受损问题。集中体现在:一是农民在旅游开发中土地被占用、环境遭破坏、生活受干扰,同时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证、不能长期分享旅游发展成果等;二是由于资源占有不同,农民介入旅游的程度不同,在当地农民内部也存在利益分配不均或恶性竞争的现状,造成农民间矛盾激化;三是开发者在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过程中,把具有极高文化价值的乡村文化资源作为旅游商品开发,导致乡村的非物质文化被破坏。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当地乡村旅游的有序发展,更为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埋下隐患。
本书在对乡村旅游和农民权益保障相关理论研究基础上,对已发展乡村旅游的当地农民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乡村旅游开发中农民权益保障的现状,针对农民权益受损的问题,借鉴典型乡村旅游开发区的创新实践经验,构建农民权益保障的长效机制,使农民从乡村旅游中得到切实、长远利益,使乡村旅游在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等方面的作用得到更充分的发挥。最后,针对目前乡村旅游开发的相关制度缺陷,以农民权益得到有效保障为前提进行制度优化。为乡村旅游开发及农民权益保障相关理论体系提供有益补充,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为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行的措施和办法。
本书所涉及的数据分别来源于有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乡村旅游开发区所在地相关政府部门统计数据及现场调查数据;实践案例资料除现场调查所得之外,其余均由乡村旅游开发所在地的旅游局、扶贫开发办公室等相关单位提供,在此表示感谢;本书撰写过程中参考引用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在本书最后列出了主要的参考文献,对它们的作者也一并致谢。
本书研究工作的完成得益于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KJ1706178)、重庆工商大学科研平台开放课题(1456038、KFJJ2016028)、西南大学决策咨询项目(2016SWUJCZX03)的资助。本书的出版由重庆市发展信息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工商大学)资助。
因资料收集、研究水平与经验等方面的原因,本书难免有不足或疏漏之处,敬请各位热心读者不吝赐教,以作进一步修正和提高。
李南洁,女,1981年10月生,河南南阳人。注册城市规划师、注册土地估价师、注册房地产估价师、注册资产评估师、重庆工商大学副研究员。从事研究领域:城乡规划、土地规划、旅游规划。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视角
2 相关概念界定
2.1 乡村旅游与乡村旅游开发
2.2 我国乡村旅游开发的特殊使命
2.3 农民与农民权益
2.4 我国乡村旅游开发涉及的农民权益的主要内容
3 乡村旅游开发中农民权益保障的理论与借鉴
3.1 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
3.2 社区参与理论
3.3 利益相关者理论
3.4 农民权益保护相关理论
4 乡村旅游开发中农民权益受损之现状考察、评价及分析
4.1 乡村旅游开发中农民权益现状调查方案
4.2 调查区域乡村旅游开发现状
4.3 乡村旅游开发对农民权益的影响分析
4.4 乡村旅游开发区农民的满意度评价
4.5 乡村旅游开发中农民权益受损问题及原因分析
5 我国乡村旅游开发中农民权益保障的创新实践
5.1 重庆乡村旅游开发的创新实践
5.2 成都乡村旅游开发的创新实践
5.3 广西乡村旅游开发的创新实践
5.4 浙江乡村旅游开发的创新实践
6 乡村旅游开发中农民权益保障长效机制的构建
6.1 乡村旅游开发中农民权益的保护层次——“个体-组织-社区”
6.2 乡村旅游开发中农民权益保障模式——“保护-发展-内生”
6.3 乡村旅游开发中农民权益保障的制度建设
附录 乡村旅游开发中农民权益保障现状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